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巨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加工過程中使用的加工器具的總稱],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巨觀經濟指標之一。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準,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和2012年分別為5577美元和6264美元,2013年為6995美元,2014年為7595美元,2015年為8016美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665美元,比上年增長6.3%。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收入。

基本信息

計算方法

GDPGDP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總產出(即GDP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範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縱向變化

十二五規劃目標十二五規劃目標
2005年12月2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根據一項重大的經濟統計計畫所獲得的數據重新發布了中國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5.98萬億元人民幣,比預期增加預期16.8%。此統計過程世界銀行向中國政府提供了諮詢。根據這項統計,中國農業的比例占13.1%,工業比例占46.2%,服務業比例上升到40.7%。造成中國2004年經濟數據大幅度增長的原因是由於本次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全國經濟普查)中發現漏報的第三產業經濟總值高達2.4萬億元人民幣。

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簡稱GNP)。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

國內生產總值是反映一國(地區)全部生產活動最終成果的重要指標,是一個國家(地區)領土範圍內,包括本國居民、外國居民在內的常住單位在報告期內所產和提供最眾使用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

國內生產總值,從生產角度,等於各部門(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之和;從收入角度,等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和營業盈餘之和;從使用角度,等於總消費、總投資和淨出口之和。以上三種情況,從計算角度來看,分別可以稱為生產法(亦稱部門法)、收入法(亦稱成本法)和使用法(亦稱最終產品法),三種方法理論上計算結果相等。

國內生產總值與國(地區)外淨要素收入之和,就是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包括本國(地區)居民在國(地區)外創造的價值但不包括外國(地區)居民在本國(地區)創造的價值,它不同於國內生產總值強調地地域概念,強調的是國民的概念。

國內生產總值減去固定資產折舊就是國內生產淨值,即國內生產淨值包括生產稅淨額、營業盈餘和勞動者報酬,上述三者基本上能反映最終的成果和服務在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關係。

國民收入(NationalIncome)是反映整體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因此常被使用於巨觀經濟學的研究中,亦是國際投資者非常注視的國際統計項目。反映國民收入的兩個主要統計數字是本地生產總值(GDP,即國內生產總值)及本地居民生產總值(GNP,即國民生產總值),前者計算一段特定時期本地進行的生產,而後者則計算本地居民的總體收入。

兩個統計數字都涉及生產的概念,是指投入資金、勞力及企業精神的結果,所以純從資產價格變動而取得的利潤並不計入。另外,關於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該國家或地區為經濟利益中心的個人及機構,與其國籍及資金來源地無關,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長期在該地區工作的外來勞工及外資分公司。

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國民收入會經常被比較,除直接比較外,亦會計算人均的國民收入,以增加其可比性。而不同地區的國民收入通常會以本地貨幣計算,所以需要以當期的匯率先作轉換,另外亦有一些做法是以購買力平價作轉換,以避免可能匯率的扭曲。

另一方面,同一地區不同時期的國民收入亦會經常被比較,通常不會直接比較,而是會扣除價格變動後,計算出固定價格或實際國民收入,才作比較。至於未扣除價格變動的國民收入則稱為當時價格或名義國民收入。

還有,國民收入亦會被用於反映該地區居民的富足情況,但是有其限制。晶片,設計,版圖,晶片製造,工藝,製程,封裝,測試國民收入並沒有包括不在市場進行的生產,如家庭主婦的生產並沒有計入。

國民收入並沒有反映資源的投入,如長工時的投入及大量天然資源的使用並沒有計入。

國民收入只反映當期的收入,並沒有反映累積的收入。

國民收入沒有反映收入分布。

三指標除以總人口就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國民收入

各省排名

2013年中國大陸省級行政區人均GDP情況,源自《2014中國統計年鑑》。
1.天津市99607元
2.北京市93213元
3.上海市90092元
4.江蘇省74607元
5.浙江省68462元
6.內蒙古自治區67498元
7.遼寧省61686元
8.廣東省58540元
9.福建省57856元
10.山東省56323元
11.吉林省47191元
12.重慶市42795元
13.陝西省42692元
14.湖北省42613元
15.寧夏回族自治區39420元
16.河北省38716元
17.黑龍江省37509元
1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37181元
19.湖南省36763元
20.青海省36510元
21.海南省35317元
22.山西省34813元
23.河南省34174元
24.四川省32454元
25.江西省31771元
26.安徽省31684元
27.廣西壯族自治區30588元
28.西藏自治區26068元
29.雲南省25083元
30.甘肅省24296元
31.貴州省22922元
最富裕的省和最窮的省差距4.35倍
2014年中國大陸各省人均GDP情況,源自中國統計局
1.天津市17388美元
2.北京市16418美元
3.上海市15582美元
4.江蘇省13346美元
5.浙江省11935美元
6.內蒙古自治區11582美元
7.遼寧省10615美元
8.福建省10514美元
9.廣東省10368美元
10.山東省9882美元
11.吉林省8168美元
12.重慶市7819美元
13.湖北省7683美元
14.陝西省7651美元
中國大陸平均7595美元
15.寧夏回族自治區6868美元
1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707美元
17.湖南省6582美元
18.河北省6639美元
19.青海省6512美元
20.黑龍江省6386美元
21.海南省6365美元
22.河南省6042美元
23.四川省5730美元
24.山西省5722,美元
25.江西省5655美元
26.安徽省5629美元
27.廣西壯族自治區5407美元
28.西藏自治區4867美元
29.雲南省4455美元
30.甘肅省4305美元
31.貴州省4300美元
最富裕的省和最窮的省差距4.04倍
2015年中國大陸省級行政區人均GDP情況,源自各省統計數據。
1.天津市17165美元
2.北京市16990美元
3.上海市16595美元
4.江蘇省14113美元
5.浙江省12431美元
6.內蒙古11530美元
7.福建省10865美元
8.廣東省10775美元
9.遼寧省10530美元
10.山東省10272美元
11.重慶市8367美元
12.吉林省8326美元
13.湖北省8108美元
---全國平均7925美元
14.陝西省7692美元
15.寧夏7000美元
16.湖南省6922美元
17.青海省6595美元
18.海南省6527美元
19.河北省6445美元
20.新疆6344美元
21.黑龍江省6318美元
22.河南省6268美元
23.四川省5891美元
24.江西省5881美元
25.安徽省5751美元
26.廣西5625美元
27.山西省5610美元
28.西藏5189美元
29.貴州省4778美元
30.雲南省4645美元
31.甘肅省4194美元
最富裕的省和最窮的省差距4.09倍

世界情況

排名國家和地區2013年人均GDP(美元)2012年人均GDP(美元)2011年人均GDP(美元)

1.盧森堡112135107206114186

2.挪威1054789946298664

3.卡達987379973198031

4.瑞士804737903383073

5.澳大利亞689396772366289

6.阿聯647806484063626

7.瑞典600205515856800

8.丹麥586685620260011

9.加拿大523645223251716

10.新加坡521795116250000

11.美國512484992248328

12.奧地利498444708349688

13.芬蘭487074609848814

14.愛爾蘭482304588848356

15.荷蘭480914614250176

16.比利時456874368646779

17.科威特445854582443723

18.冰島441214173943136

19.德國440104151344111

20.法國430004114144034

21.紐西蘭408843822236688

22.汶萊406474170341662

23.日本404424673646108

24.中國香港387973666734970

25.英國380023858938759

26.義大利340343311536227

27以色列322483129632351

28.西班牙301082928932077

29.沙烏地阿拉伯251632508523599

30.韓國250512311322424

31.阿曼247292476523380

32.巴林239302347722918

33.巴哈馬234852283322354

34.斯洛維尼亞226572219324549

35.馬爾他221932085221924

36.赤道幾內亞217672313322954

37.希臘216452205525474

38.中國台灣211412032819980

39.葡萄牙206892017922511

40.特里尼達和多巴哥200541901817823

41.捷克共和國192431857920616

42.斯洛伐克共和國180891689917691

43.愛沙尼亞180271632016561

44.巴貝多168041615215554

45.智利162731541014552

46.俄國156501424713335

47.立陶宛153581401814146

48拉脫維亞152851390013728

49.烏拉圭152541461413866

50.利比亞14761127785513

51.安提瓜和巴布達140571342912838

52.克羅埃西亞136551297214021

53.匈牙利133441273613916

54.聖基茨和尼維斯131181280412779

55.波蘭130751253813341

56.哈薩克斯坦127081177311195

57.加彭123501192912386

58.巴西122911207912677

59.塞席爾122071122611670

60.阿根廷120191157610959

61.委內瑞拉115271295610886

62.土耳其112361060910471

63.巴拿馬1115099198722

64.墨西哥109891024710184

65.馬來西亞10946103049941

66.黎巴嫩10793103119856

67.哥斯大黎加1036396738857

68.波札那962493989537

69.蘇利南950986867997

70.模里西斯930788508725

71.羅馬尼亞877579358540

72.亞塞拜然829774507114

73.哥倫比亞823878557114

74.白俄羅斯780767396332

75.格瑞那達778574967432

76.聖露西亞762172767268

77.保加利亞758270337312

78.多米尼加730670226737

80.南非725775077951

81.秘魯713665305948

82.馬爾地夫709866756275

83.土庫曼斯坦705159995078

84.中國675060925432

85.伊拉克670863055529

86.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667664896308

87.泰國657256785395

88.安哥拉603358735305

89.納米比亞592057055931

90.多明尼加共和國578957635533

91.阿爾及利亞568356945528

92.塞爾維亞566749435725

93.厄瓜多562753114865

94.牙買加560155415391

95.伊朗伊斯蘭共和國556872116599

96.約旦520748794618

97.馬其頓505046835144

98.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486644614690

99.湯加471245614221

100.貝里斯462045364318

101.斐濟460044454196

102.巴拉圭454239033688

103.突尼西亞453342324335

104.蒙古421336273126

105.阿爾巴尼亞410839134019

106.烏克蘭401538773584

107.維德角394636043661

108.薩爾瓦多393538233723

109.蓋亞那387235963333

110.印尼381735923511

111.喬治亞376335433230

112.薩摩亞372937273520

113.東帝汶370437304111

11.4剛果共和國354633463631

115.史瓦濟蘭349034753725

116.馬紹爾群島343733403212

117.瓜地馬拉341533023188

118.吐瓦魯331732603202

119.密克羅尼西亞330731853016

120.摩洛哥326029993082

121.萬那杜323931253211

122.埃及314631122930

123.斯里蘭卡313428732880

124.亞美尼亞303729913042

125.不丹297929542535

126.菲律賓291826142386

127.玻利維亞267425322269

128.巴布亞紐幾內亞249123131939

129.宏都拉斯227222422193

130.摩爾多瓦221820371971

131.索羅門群島189917861573

132.烏茲別克斯坦189517371559

133.尼加拉瓜183317571636

134.聖多美與普林西比178715351473

135.吉里巴斯171216461594

136.越南170515281374

137.奈及利亞167616311522

138.加納167115621580

139.尚比亞161814741414

140.吉布地159415231433

141.印度159214921523

142.寮國158714461320

143.蘇丹147217892046

144.葉門146113771343

145.賴索托137212831327

146.巴基斯坦130912961202

147吉.爾吉斯共和國128211581120

148南蘇丹127811751825

149.喀麥隆127611651211

150.茅利塔尼亞122411571209

151.象牙海岸117710541062

152.查德109410061006

153.肯亞1073977833

154.塞內加爾106810571133

155.塔吉克斯坦1052953836

156.高棉1017934853

157.葛摩925865899

158.孟加拉國891818767

159.緬甸884835824

160.貝寧858794803

161.辛巴威837756689

162.海地827759738

163.盧安達730693624

164.獅子山716613482

165.莫三比克688650571

166.馬里677631673

167.布吉納法索673603601

168.坦尚尼亞663599516

169.尼泊爾646626622

170.阿富汗636622581

171.多哥635585600

172.厄利垂亞602546475

173.幾內亞比索583551626

174.烏干達580589510

175.幾內亞564519484

176.甘比亞532503508

177.衣索比亞521483374

178.賴比瑞亞481436397

179.中非共和國479447463

180.馬達加斯加466451453

181.尼日440408406

182.蒲隆地288282275

183.剛果民主共和國251237216

184.馬拉威223253347

185.185蒲隆地303
186.馬拉威223[3]

意義作用

GDP 漫畫GDP 漫畫
2011年2月17日在《環球時報》國際論壇版發表《警惕人均GDP的誤導》一文,對國家發展構建合理指標體系很有意義,但對人均GDP的合理價值缺乏一定的認可。在反思各種錯誤GDP觀念時,我們既要警惕西方流行的人均GDP觀念的誤導,又要正確認識人均GDP的合理價值。

首先,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較而論,人均GDP雖不能正確反映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但確實表明日本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人口壽命以及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國,尤其是日本城鄉發展的相對均衡以及農村農業基本上“水旱無憂”的抗災能力與抗災水平,更是讓中國望塵莫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農業的滯後發展恰恰拖了我國人均GDP的後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最終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閻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盧森堡等經濟體為例,儘管它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能與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但是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指標而言,盧森堡等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及其城鄉均衡發展程度卻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其次,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再次,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繫。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發展理論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認定為工業化起飛階段,4000-6000美元為工業化中期。工業化起飛後,相對於傳統社會,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達到4000-6000美元時,一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往往進入高危階段。但人均GDP一旦達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後,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穩定狀態。閻文提到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法國和義大利似乎並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個國家更穩定,顯然混淆了國家基本政治穩定與領導更換政府更迭之間的巨大差別。不論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見,應該承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這種民主政治條件下的某些不穩定表現,與轉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不穩定,存在本質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在國內外知名的發展理論研究者中,即使最推崇人均GDP指標的人,也只是把人均GDP作為某種發展水平、狀況的重要參照指標之一,並沒有誰把人均GDP簡單等同於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人均GDP雖然具有虛擬性,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虛擬經濟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全盤否定虛擬經濟,更不能由此把虛擬經濟作為否定人均GDP的依據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到,中國學界內外在中國GDP總量超越日本後,主流意識都強調人均GDP的重要性,是一種必要的戒驕戒躁、理性清醒和自覺,與日本強調人均GDP以自我安慰、自我肯定顯然具有不同的思想內涵。

其他信息

全國情況

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目標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目標
2012年8月15日,統計局發布了《新世紀實現新跨越新征程譜寫新篇章》的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5083元,按照平均匯率折算,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1135美元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數據顯示,在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的同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快速增加。2011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5083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1.4倍,年均增長10.1%

此外,報告指出,2003-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0.7%,其中有六年實現了1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最嚴重的2009年依然實現了9.2%的增速。這一時期的年均增速不僅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於改革開放以來9.9%的年均增速。經濟總量連續跨越新台階。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7.2萬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2年增長1.5倍。

北京居前列

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2011年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903元,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736元,實際增長7.6%。前三季度,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948元,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增長7.9%,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4549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6%。

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於秀琴分析指出,農村居民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後同比增速均高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上出現了微弱的縮小趨勢。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北京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處於全國的第一方陣。

北京市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4%,總量達到13777.9億元,人均超過1萬美元。

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的2011年數據顯示,全市經濟“十二五”開局良好,2011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初步核實結果為16251.9億元,同比增長8.1%。

北京市統計局透露,1-3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7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7.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於秀琴曾指出,按常住人口計算,2011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643美元,依照2010年世界銀行劃分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貧富程度標準來看,12643美元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中上等收入檔的上限,說明北京社會生產力發展綜合水平已經接近富裕國家。從國際一般經驗看,人均GDP達到這個水平後,經濟發展增速將呈現放緩趨勢,經濟結構也將出現調整,今後北京也將更加注重第三產業的發展,包括信息產業和文化產業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