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稻24

京稻24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所1999年育成,在2002年通過審定,全國推廣。

京 稻 2 4

品種來源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所1999年育成。原代號:京7506,親本組合:幸實A / 月光 // C93010。

審定情況

 2002年通過北京市審定。

特徵

 春中稻品種。在北京平原地區作春中稻全生育期155天(5月上旬播)到165天(4月中旬播),株型緊湊,葉片挺直,葉色較淡,分櫱力中。株高110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9.5萬,成穗率78.9%,平均穗粒數126,結實率87.2%,千粒重25.5克。屬穗數粒數兼顧的中間型品種。穗呈紡錘型,長20厘米左右,著粒密度中等,(每10厘米60-70粒),穀粒橢園形,長寬比2.35,糙米長寬比1.9。穎及穎尖色黃白,無芒或有微頂芒,穎毛短而少。抗穗頸瘟、條紋葉枯病和胡麻斑病,中抗白葉枯病感小粒菌核病耐旱耐低溫落黃好,抗倒伏較強。
品質分析:糙米率82.3%,精米率74.2%,整精米率69.5%,堊白粒率7%,堊白度1.3%,透明度2級,鹼消值7級,膠稠度52,直鏈澱粉含量16.4%,蛋白質含量9.1%。

產量表現

 區試平均畝產553.1公斤,在良種良法配套的條件下,有畝產700公斤的潛力。

栽培要點

 適宜播插期可比中晚熟春稻品種推遲15天左右,便於育苗,有利於節水栽培。做一季春稻宜在4月25-30日期間播種,6月上旬插秧;做中稻或麥茬稻可在5月上旬播種,力爭早插,秧齡不宜超過50天。要求稀播育壯秧,每平方米播量100克左右。插秧規格:行距25-3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2-3苗。肥水管理採取平穩促進原則,在總莖數達到計畫穗數(每畝20-24萬),即可落乾控制,在中等肥力田塊,每畝純氮用量12-14公斤。
小粒菌核病的預防:前期管理避免一次氮肥過重或灌水過深。中期注意落乾,使秧苗莖基部粗硬。防治方法與紋枯病相似。病區可在7月下旬到8月初噴施1-2次井崗黴素

適宜區域

 適宜在北京地區做春中稻或麥茬稻老秧栽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