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杭戰役

京滬杭戰役

京滬杭戰役又稱渡江戰役。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從江西湖口至江蘇江陰段橫渡長江,發起京滬杭戰役。與此同時,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亦進至武漢正面,策應第二、第三野戰軍渡江作戰。至六月二日,京滬杭戰役勝利結束。

戰役簡介

京滬杭戰役勝利結束京滬杭戰役勝利結束

為了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江,蔣介石在“引退”前,把國民黨京滬警備司令部,由湯恩伯任總司令,統一指揮蘇浙皖三省和贛東地區的軍事。1949年5月3日,解放軍有解放了杭州,17日解放了紹興。27日淞滬戰役獲全勝,徹底解放了上海,俘虜國民黨軍15萬多人。6月2日京滬杭戰役勝利結束。

戰役目的

京滬杭戰役是渡江戰役的第三階段,戰役目的是解放武漢、上海地區。

戰役經過

京滬杭戰役京滬杭戰役

1949年1月25日,蔣介石在溪口召開會議,策劃關於長江布防問題,決定把長江防線分為兩大戰區。

針對國民黨的江防情況,3月31日,人民解放軍擬定了《京滬杭作戰實施綱要》 ,積極進行渡江作戰的各項準備工作。

4月21日凌晨,在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籤字後,毛澤東朱德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百萬雄師,從20日子夜起,分東、中、西三路,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強渡長江天險,徹底摧毀了國民黨軍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國民黨統治的覆滅。潰逃的國民黨軍沿京杭、蕪杭公路潰散。27日,東西兩路解放軍會師吳興,然後聚殲國民黨軍13萬人。

5月解放軍在浙東、浙南遊擊隊策應下,先後占領溫州、寧波以及浙江東南部廣大地區,解放軍另一部於22日占領南昌。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於5月14日在黃崗、蘄春地段發起強渡長江。白崇禧集團全線南撤。17日解放武漢三鎮,隨後攻占鄂城、通山等地。5月14日在黃崗、蘄春地段發起強渡長江。白崇禧集團全線南撤。17日解放武漢三鎮,隨後攻占鄂城、通山等地。

此役歷時42天,共殲滅國民黨軍46個師總計43萬餘人,解放了國民黨的統治中心的上海、武漢、南昌、杭州等大城市以及蘇南、皖南、浙江全盛閩北、鄂東南、贛東北等廣大地區。

戰役結果

1949年6月2日,解放軍攻占崇明島,至此,京滬杭戰役結束。

至六月二日,戰役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湯恩伯集團及白崇禧集團43萬餘人,其中上海戰役就殲敵15.3萬人,解放了蘇南、皖南、浙江廣大地區和江西、福建、湖北部分地區及南京、上海、杭州、武漢等重要城市,宣告了國民黨政府二十二年反動統治的滅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繼續向福建、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奠定了勝利基礎,我軍為此傷亡2.5萬人,其中上海戰役就傷亡1.7萬人。

實施綱要

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
(一九四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甲、蔣軍集結於上海至安慶段之兵力,計有二十四個軍七十二個師,共約四十四萬人左右。其中直接擔任江防者,計十八個軍四十九個師;控制於浙贛線上杭、金、衢、徽地區者計有六個軍二十三個師。可作機動使用者,大約有四個到五個軍。

乙、我第二、第三兩野戰軍全部,以殲滅上述全部或大部蔣軍,占領蘇南、皖南及浙江全省,奪取京、滬、杭,徹底摧毀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政治經濟中心為目的,決於四月十五日十八時,以全線渡江作戰,開始進行本戰役。
丙、判斷於我渡江成功之後,可能產生的敵軍變化是:

(一)收縮兵力於京、滬、杭三角地區和南京、蕪湖地區,控制南京、上海、杭州、蕪湖、鎮江、無錫諸要點,並圖於我東西兩軍相距尚遠之際,集結兵力與我突進至京滬線上之東線兵團實行決戰,而以蕪湖以西各部退至浙贛線上,以保障其退路。
(二)向後撤收,一線在無錫、南京、蕪湖及其以南地帶布置防線,利用浙贛鐵路迅速轉運兵力控制浙贛沿線,確保南京、蕪湖兩要點,並求得割斷我東西兩軍之聯繫,然後再視情況,或在京、滬、杭三角地區與我決戰,或退在浙贛線上與我決戰,或沿浙贛線作戰略之撤退。
(三)主動放棄武進、鎮江、南京、蕪湖地段,沿江各敵全線向南退集浙贛線上和無錫、上海、杭州沿海地帶,以便利用鐵道和海口作頑強之抵抗,或作有秩序之撤退。
(四)在情況不利於撤退的時候,分別固守京、滬、杭諸點,以圖頑抗。
(五)只要我軍渡江成功,無論敵人採取何種處置,戰局的發展均將發生於我有利之變化,並有可能演成敵人全部混亂的局面。
丁、我軍的作戰綱領:

(一)戰役第一階段,達成渡江任務,並依據下一階段之要求,實行戰役的展開;第二階段,達成割裂和包圍敵人之任務,並確實控制浙贛線一段,斷敵退路;第三階段,分別殲滅包圍之敵,完成全戰役。
(二)戰役的準備,應以能夠應付丙項第一、第二兩種情況為出發點,要計算到我東線兵團渡江成功之後,可能遇到嚴重的戰鬥,故西線兵團應給以及時有力之支援。
(三)無論敵人採取何種處置,情況發生何種變化,西線之三野第七、第九兩個兵團,除留必需兵力協同二野殲滅當面之敵外,主力應與東線三野之第八、第十兩兵團實行東西對進,力求迅速會合。此著成功,既可使東線兵團不致孤立,使東線主力作戰有必勝之把握,又可做到打亂敵人作戰體系,達成割裂包圍敵人之目的。故此著實為全戰役之關鍵。(四)如敵實行第一方案,則應集結三野四個兵團的主力甚至全力於京滬線上的決戰方面,而以二野之一個兵團進至衢州及其以北以西地區,截斷浙贛線,二野主力應沿江東下擔任攻占蕪湖及準備攻取南京之任務;如敵實行第二方案,則可改以二野主力出浙贛線,余同第一方案。
(五)如敵實行第三方案,則以二野一部接替南京警備,主力解決浙贛線上之敵,三野全力負責解決滬、杭、無錫地帶之敵。
(六)如敵實行第四方案,則以二野解決南京,三野解決滬、杭。在步驟上,宜將上海放在最後解決較為有利。
(七)如敵完全混亂,則依實際情況臨機處置
戊、戰役第一階段——渡江作戰的部署:

(一)由粟裕、張震兩同志率三野統率機構,直接指揮三野第八、第十兩兵團之主力,共六個軍及三個獨立旅,由張黃港至龍稍港段及由口岸、三江營、京口段實行渡江,另以第八兵團之三十四、三十五兩個軍,於戰役發起同時,以積極佯攻的手段,吸引和箝制兩浦之敵。渡江成功後,除留部隊殲滅沿江當面之敵外,應以主力迅速向京滬線上挺進,控制鐵路一段,力求首先立穩腳跟,調整態勢,鞏固陣地,鞏固後方聯絡線,然後擴張戰果,對敵人作有後方的、有秩序的進攻。如條件許可,則應派隊向西發展,截斷京杭公路,如敵進攻,則求得在野戰中逐步地予以殲滅,如力量不足,則繼續鞏固陣地,以待第七、第九兵團趕到時協同殲滅之。
(二)由譚震林同志指揮三野第七、第九兩兵團,由裕溪口至姚溝段及由姚溝至樅陽鎮(不含)段實行渡江。渡江成功後,除留足夠兵力殲滅沿江當面之敵,並監視蕪湖之敵外,主力應迅速東進,與第八、第十兩兵團會合,截斷京杭公路,完成對京、滬、杭地區敵人之割裂,並協同第八、第十兩兵團各個殲滅之。
以上兩路(四個兵團),歸粟、張統一指揮。兩路之具體作戰部署,第七、第九兩兵團之東進路線,均由三野首長另以詳細命令規定之。
(三)二野由樅陽鎮(含)至望江段實行渡江。渡江後除殲滅當面之敵外,應以一個兵團以最快速度迅速挺進至浙贛線衢州及其以西以北地區,確實控制浙贛鐵路一段及屯溪南北公路,斷敵退路。二野主力則應迅速東進,接替三野留置部隊的任務,擔任殲滅蕪湖地區之敵,並準備攻取南京。二野各兵團之具體作戰部署,由二野首長另以詳細命令規定之。
(四)各部隊於渡江成功後,應派隊接引左右友鄰兵團渡江,各部隊應與友鄰部隊切取聯絡,互通情報,密切配合,並積極主動地支援友鄰作戰。
己、總前委使用華東局電台,與兩個野戰軍及三野四個兵團聯絡。三野各兵團,凡有關作戰事宜的電報,除發給粟、張外,應同時發給總前委。
庚、有關作戰的戰術、技術、通信聯絡、後勤工作諸事宜,由兩野戰軍自行命令規定之。
辛、這是戰役的基本綱要,所有規定執行事宜,及隨著戰役發展之各項處置,隨時由總前委以單個命令規定之。

相關電影

電影《大進軍---大戰寧滬杭》,是大進軍電影系列中的一部,講述的是1949年4月21日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235團一營於規定的渡江時間前半小時左右,由於一個小小的失誤“擅自提前”下水沖向南岸,隨即團、師、軍直至整個渡江集團數十萬人馬依次跟進,開始了震驚世界的渡江戰役。

過江的百萬大軍狂風掃落葉般席捲江南大地,八天八夜八百里路窮追猛打,殲敵八萬、切斷浙贛線,占領杭州,直逼上海。在上海人的熟睡中,在更多人的熱望中,解放大軍從大上海的四面八方,經過高樓林立的大街、狹小的里弄,進入了這座中國及遠東地區第一大都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