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香茅

亞香茅

亞香茅,Cymbopogon nardus (L.) Rendle,禾本科香茅屬植物。密叢生大型草本, 禾本科植物的一種。廣東、海南、台灣栽培;原產斯里蘭卡。亞洲熱帶地區常栽培。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亞香茅Cymbopogonnardus(L.)Rendle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10(2)卷
8.亞香茅(台灣的禾草)金桔草(廣東、海南)
Cymbopogonnardus(Linn.)RendleinCat.Welw.Afr.Pl.2:155.1898;StapfinKewBull.1906:314,354.1906;OhwiinActaPhytotax.etGeobot.11:169.1942;BorinJourn.Bomb.Nat.Hist.Soc.51:903.1953,etGrass.BurmaCeyl.Ind.Pakist.40,130.1960;Back.etal.Fl.Java3:611.1968;HsuinTaiwania16:311.1971.H.B.Gill.etal.Fl.Malaya3:296.1971;台灣的禾草659.圖225.1975;S.Soen.inReinwardtia,9:349.1977;海南植物志4:478.1265.1977;台灣植物志5:635.1978.——AndropogonnardusLinn.Sp.Pl.ed.I.1046.1753;Hook.f.Fl.Brit.Ind.7:205.1897.

形態特徵

密叢生大型草本;根系深。稈高達2.5米,直徑1-2厘米,直立或下垂,平滑,有時帶紫紅色,節部腫大。葉鞘平滑無毛,先端具耳,基部葉鞘帶紫紅色;葉舌紙質無毛,長約3毫米;葉片長30-80厘米,基部狹窄,兩側三角區具絨毛,下面微粗糙,邊緣疏具鈍齒,上面平滑,側脈細,乾時暗綠色或暗褐色。偽圓錐花序大型,多次複合,緊密而有間隔,長60-90厘米;佛焰苞長12-15毫米,前葉脊上生纖毛,總梗無毛;總狀花序長15-17毫米;總狀花序軸及小穗柄邊緣有柔毛,背部無毛或生微毛。無柄小穗長4-4.5毫米,第一穎寬約1毫米,卵狀披針形,背部扁平,紅褐色或上部帶紫色,具窄翼,無脈或脈不明顯;第二外稃頂端全緣或2裂,裂口處有小尖頭或短芒。有柄小穗披針形,長3.5-7毫米,第一穎具7脈。染色體2n=40(Ragh.etArora,1958)。花果期11至翌年4月。

產地分布

廣東、海南、台灣栽培;原產斯里蘭卡。亞洲熱帶地區常栽培。

用途

植株中含香油味似金桔,用作肥皂、驅蟲藥和除蚊藥水的香料,又為制薄荷腦的原料。

特點

本種與楓茅C.winterianus相近,區別在於偽圓錐花序較緊縮;小穗較小,長4-4.5毫米;第一穎具窄翼;脊間無脈或有不明顯的脈。

須芒草亞族植物

總狀花序單生、成對或成指狀生於稈頂或腋生或排列成圓錐狀;總狀花序軸易折斷,主要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地區,以亞洲、非洲為多。全世界有5屬,我國有3屬。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