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臨床甲減

亞臨床甲減

亞臨床甲減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合成或釋放有障礙,甲狀腺激素減少必然對促甲狀腺激素的反饋抑制,引起促甲狀腺素升高,升高的促甲狀腺素刺激甲狀腺腫大、增生和代償性甲狀腺激素釋放增加,使血甲狀腺激素恢復正常,但這是在高促甲狀腺素水平下的維持的甲狀腺激素正常。

基本信息

概述

亞臨床甲減亞臨床甲減

我們把血清甲狀腺激素(T4、T3、FT4、FT3)正常而促甲狀腺激素升高的情況稱為亞臨床甲減。甲減的定義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合成和生理效應不足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亞臨床甲減由於甲狀腺激素在正常範圍,所以亞臨床甲減不屬於甲減。其特點如下:

⑴亞臨床甲減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合成或釋放有障礙,甲狀腺激素減少必然對促甲狀腺激素的反饋抑制,引起促甲狀腺素升高,升高的促甲狀腺素刺激甲狀腺腫大、增生和代償性甲狀腺激素釋放增加,使血甲狀腺激素恢復正常,但這是在高促甲狀腺素水平下的維持的甲狀腺激素正常。

⑵由於甲狀腺激素在正常水平。所以臨床上除了甲狀腺腫大外,沒有其他甲減症狀和體徵,甲狀腺腫大與亞臨床甲減促甲狀腺素水平有關。我們在臨床上遇到不少亞臨床甲狀病人主訴乏力、怕冷、浮腫、便秘和記憶力減退等症狀,而實際上這些症狀不特異,與亞臨床甲減無關。所以當亞臨床甲減病人服用甲狀腺激素製劑後,這些症狀不能得以緩解和治療。

⑶亞臨床甲減一般不需治療,除非病人要求治療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對甲狀腺腫大治療是有效的,但停藥後甲狀腺腫大又會復發。亞臨床甲減病人每年有5%發生臨床甲減。一旦發生臨床甲減,則需要甲狀腺激素製劑替代治療。要未發生臨床甲減前用甲狀腺激素製劑治療,並不能預防臨床甲減的發生。

自然病程

與亞臨床甲亢不同,亞臨床甲減得不到及時治療,很容易轉化為典型甲減。一項隨訪4~8年的研究,結果發現20%~50%的病人發生了臨床甲減。甲狀腺特異性抗體如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和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TPOAb)陽性的亞臨床甲減患者,易於向典型甲減演變。對於年齡超過65歲,尤其是同時存在甲狀腺特異性抗體的老年個體,4年內從亞臨床甲減轉化為臨床甲減的幾率高達80%。Huber等研究了154例患有亞臨床甲減的女性病人,發現10年後,34%轉變為典型甲減,57%維持不變,只有9%的患者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起病時患者血清TSH水平對病情的演變具有較好的預測作用,TSH為6mU/L、6~12mU/L和大於12mU/L者,10年內其臨床甲減的發生率分別為7.3%、25%和78%。其他預測指標還有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興奮試驗及甲狀腺自身抗體。

病因

橋本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

本病的病因與典型甲減相同。其中,橋本甲狀腺炎(HT)占50%左右。甲亢經抗甲狀腺藥物(ATD)、手術或放射性同位素治療是亞臨床甲減的第二類常見原因。甲狀腺激素治療臨床甲減劑量不足時,病人也會出現亞臨床甲減的特點。許多藥物如鋰劑、碘或含碘製劑及磺胺類等均可導致本病。另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和白癜風等常常伴發亞臨床甲減。

鑑別診斷

如果血中TSH濃度高於正常,游離T3(FT3)、FT4水平無異常,而病人又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亞臨床甲減的依斷可以確立[2,3,8,9]。

但是,非亞臨床甲減亦可引起TSH升高,其中包括:病態甲狀腺功能正常綜合徵恢復期,垂體TSH瘤,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徵,TSH受體突變等[9,11~14]。胃復安等藥物也可導致病人血中TSH含量的異常升高。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的病人,其血清TSH水平可高於15mU/L,糖皮質激素替代治療後,TSH多恢復正常。在診斷亞臨床甲減前,應首先排除這些原因導致的TSH異常。

飲食

1、限制脂肪攝入:脂肪是體內供給熱能和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的物質。甲減時血漿膽固醇排出緩慢,因此血漿膽固醇的濃度很高。應限制脂肪的攝入量以降低血漿膽固醇的濃度。

2、補充碘鹽:國內通常採用每 2~10 千克鹽加 1 克碘化鉀,以防治甲狀腺腫大,使甲減發病率明顯減低。這種碘鹽極適用於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生育期婦女更應注意補充碘鹽,以防後代因母體缺碘而患克汀病。但有的甲減患者是因攝入碘過多造成的,不應一慨而論,一定要辨證施治。補充碘鹽,除了從碘鹽中攝取,還可從碘醬油和加碘麵包以及含碘豐富的海帶、紫菜中攝取。避免食用捲心菜、白菜、油菜、木薯、核桃等食物,以免引起甲狀腺腫大。

3、供給足夠的蛋白質:每人每天供給的優質蛋白質的量至少應超過 20 克,才能維持人體內蛋白質的平衡。一旦出現蛋白質降低,即應補充必要的胺基酸,供給足量蛋白質,以改善病情。故應多食用蛋類、乳類、肉類、魚肉等,並注意植物性蛋白與動物性蛋白的互補。

檢查

除臨床表現外,主要依靠檢測TT4、FT4、TT3、FT3、TSH以及TRH興奮試驗等確立診斷。

一、一般檢查①血常規常有輕、中度貧血,屬正細胞正色素性,小細胞低色素性或大細胞型。②血糖正常或偏低,葡萄糖耐量曲線低平。③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增高。

二、甲狀腺功能檢查①基礎代謝率降低,常在-30—-45%以下;②甲狀腺攝碘率低於正常,呈扁平曲線;③血清T4降低,常在38.6nmol/L(30ng/ml)以下,FT4常<9.11pmol/L(7.08pg/ml);血清T3與FT3亦可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輕中度患者有時可正常,血清rT3可低於0.3nmol/L(0.2ng/ml)。

三、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功能檢查①血清TSH測定,正常人多<10mu/L(10μu/ml),在原發性甲減中,TSH>20mu/L(20μu/ml);繼發性甲減則顯著降低,可<0.5mu/L(0.5μv/ml),②TSH興奮試驗,皮下注射TSh10單位後,如甲狀腺攝131碘率明顯升高,提示為繼發性甲減,如不升高,提示為原發性甲減。③TRH興奮試驗,靜脈注射TRH200~500μg後,如血清TSH呈延遲增高反應,提示病變可能在下丘腦水平,如無增高反應,病變可能在垂體,如TSH基礎值較高,TRH注射後更高,則提示病變在甲狀腺。

四、X線檢查-作頭顱平片、CT、磁共振或腦室造影,以除外垂體腫瘤、下丘腦或其他引起甲減症的顱內腫瘤。原發性甲減,垂體與蝶鞍可繼發性增大。

五、甲狀腺自身抗體檢查病因與甲狀腺自身免疫有關者,患者血中抗甲狀腺微粒體抗體(TMA)和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可增高。

甲減危害

(1)一般表現:怕冷、皮膚乾燥少汗、粗糙、泛黃、發涼、毛髮稀疏、乾枯、指甲脆、有裂紋、疲勞、瞌睡、記憶力差、智力減退、反應遲鈍、輕度貧血、體重增加。

(2)特殊表現:顏面蒼白而蠟黃、面部浮腫、目光呆滯、眼瞼浮腫、表情淡漠、少言寡語、言則聲嘶、吐詞含混。

(3)心血管系統:心率緩慢、心音低弱、心臟呈普遍性擴大、常伴有心包積液、也有疾病後心肌纖維腫脹、粘液性糖蛋白(PAS染色陽性)沉積以及間質纖維化稱甲減性心肌病變。

(4)生殖系統:男性可出現性功能底下,性成熟推遲、副性徵落後,性慾減退、陽痿和睪丸萎縮。女性可有月經不調、經血過多或閉經,一般不孕。無論對男女病人的生育都會產生影響。

(5)肌肉與關節系統:肌肉收縮與鬆弛均緩慢延遲、常感肌肉疼痛、僵硬、骨質代謝緩慢、骨形成與吸收均減少、關節不靈、有強直感、受冷後加重、有如慢性關節炎、偶見關節腔積液。

(6)消化系統:患者食慾減退、便秘、腹脹、甚至出現麻痹性腸梗阻、半數左右的患者有完全性胃酸缺乏。

(7)內分泌系統:男性陽痿、女性月經過多、久病不治者亦餓閉經、腎上腺皮質功能偏低、血和尿皮質醇降低。

(8)精神神經系統:記憶力減退、智力低下、反應遲鈍、多瞌睡、精神抑鬱、有時多慮有精神質表現、嚴重者發展為猜疑性精神分裂症、後期多痴呆、環幻覺木僵或昏睡。

患者預防

適合食用性溫和的食物,禁食寒涼食物

中醫認為,各種食物有寒涼溫熱之性,如眾所周知的多吃辛辣容易上火,多吃冷飲就容易傷胃。中醫認為陽氣有溫煦機體、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陽虛則寒。甲減患者怕冷、喜熱、乏力,多屬中醫的陽虛,適宜進食溫補。在肉類食品中,羊肉、狗肉、鹿肉、牛肉等性屬溫熱滋補,適宜甲減患者在冬季食用。從現代醫學角度講,蛋白質攝入不足時,甲狀腺功能有低下趨勢,供應足夠的蛋白質和熱量,能改善甲狀腺功能。蔬菜中韭菜、山藥可以溫陽健脾,瓜果類中胡桃肉可以補腎溫陽,甲減患者宜多食用。但寒涼生冷之品如冷飲、苦瓜、西瓜、菊花茶等則少吃為好。碘是製造甲狀腺激素的原料,海產品含碘豐富。甲減患者甲狀腺激素不足,多吃海產品既可以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還有軟堅散結作用,對抑制甲狀腺腫大和結節有幫助。因此,甲減患者宜食用海產品如海參、蝦、牡蠣、海帶、紫菜等。但螃蟹性涼不宜多吃,我們平時吃螃蟹沾薑末也是為了避免其寒性。由於甲減患者胃腸功能減弱,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食用海產品最好清蒸,不僅能保持味道的鮮美,還避免油膩,減輕胃腸負擔。

日常飲食一定要少吃鹽

甲減患者由於黏液性水腫常常手足腫脹、身體發胖,鹹的食物會引起水、鈉瀦留而加重水腫。雖說甲減患者不像腎病患者那么嚴格要求限制食鹽的攝入,但也要少吃偏鹹的食品如醃製的鹹菜等。

生活上要注意保暖,晨練宜晚不宜早

甲減患者的身體產熱量下降,免疫力及抵抗力較差,比一般的人更容易受寒感冒,所以也就更應當注意防寒保暖。人體必須適應四時陰陽變化,才能與自然界保持協調平衡。冬季天寒地凍、草木凋零,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甲減患者由於本身缺少甲狀腺素,體溫偏低,在清晨和傍晚時就更不宜外出活動。而且清晨的空氣品質是全天最差的時候。對有早起鍛鍊習慣的中老年人來說,應當儘量推遲早起鍛鍊時間,避免受寒。活動鍛鍊可以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增強甲減患者的抵抗力和產熱量,但要注意防止運動過於劇烈,過度運動不僅無益於健康,還可能誘發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疾病。甩手、捶背、散步、太極拳等鍛鍊方法,很適合中老年甲減患者。

多搓手腳促進血液循環

甲減患者末梢循環不好,容易手足發涼,四肢欠溫,在天氣寒冷時,這些身體暴露的部位就更容易受寒。中醫學認為,陰經、陽經等十二經脈多在手指處交會,手上有許多穴位,經常搓揉按摩不僅可活動關節,有利氣血經脈通暢,升提陽氣防寒保暖,還可以幫助甲減患者緩解手脹、晨起手指關節僵硬症狀。這種保健方法十分簡便,您在看電視或坐車的時候都可以做。老百姓還常說寒從腳下起,護好腳身上就暖,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甲減患者每天晚上睡前用一盆熱水泡腳半小時,邊泡邊搓,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改善睡眠,與現在社會上流行的足療有相似作用,可謂免費的家庭足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