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石頭村

井陘石頭村

位於河北省井陘縣中西部,面積10平方公里,於家鄉政府所在地。1998年11月1日被河北省民俗學會命名為“於家石頭民俗村”。 石頭村現有400餘戶人家,人口1600多口,其中95%以上的村民是于姓,相傳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的後裔。先祖於有道遷來時,這裡還是一片曠野,“與木石居與鹿豕游”,距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村中大多數男子都是能工巧匠,他們祖祖輩輩靠自已的雙手將石頭修成梯田、雕成石器、蓋成石屋、鋪成街道,直至建成龐大的石頭村落.全村共有石頭房屋4000多間、石頭街道3700多米、石頭井窖池1000多眼,石梯田2000多畝,石頭用具2000多件,石頭碑碣200多塊(現尚存數十塊),是名副其實的石頭村。全村六街七巷十八胡同,縱橫交錯、結解曲伸,每條街道均以亂石鋪成,石街兩旁是一座座石頭院落,古式門樓,黑漆大門,家家相接,戶戶相連,雞犬之聲相聞,鄰里朝夕往來,生生息息,一派農家景象,點綴其間的還有深宅大院,高房繡樓,古廟古閣,整個村落街依房建、房與街齊、呼應顧盼、規劃有序。

基本信息

簡況

井陘石頭村 井陘石頭村

於家村的另一個景致便是村中隨處可見的水井,如今全村共有新舊水井700多眼,水窖近300口,水池18個,是總戶數的兩倍多。

於家村在建村之初,先祖們對蓄水、用水就非常重視,於康兩家各有安排、于氏先祖生有五子,共分“五股”,在南山腳下挖了五個水池,取名“大爺池、二爺池、五爺池”;康家在東山腳下也挖了一個水池,取名“康家池”。由於水珍貴,對水管理甚嚴,如清乾隆三十九年所立的“柳池禁約”碑就規定,對孤、寡老人照顧;對偷水、浪費者處罰。

後來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各戶開始自找地方打井、修窖,有的在村邊,有的在路旁,有的在地頭,有的在山上,有的置院內,有的蓋井房,一年復一年,越來越多,全村上下,家家有井,戶戶有窖,面面有池。猶如繁星,形成了一個罕見的井窖池網路。

真武廟

位於石頭村正中的真武廟坐北朝南,始建於嘉靖年間,是一座磚石結構的廟宇,進入此廟,先要登十五級台階,拾級而上,原本低矮的廟門在抬頭之間顯得高大威嚴,廟內正殿供有金面真武塑像,院內有一塊僅存的石碑,記載了於家村的建村方略、建材方位以及於家村原名等內容,是一本難得的“村史”。如今真武廟內塑有于謙的像,兩邊的牆上是密密麻麻的於家村家案,這是一部記載了已逝的於家祖祖輩輩的家族發展史。

千姿百態的石頭文化,淳樸深厚的民俗風情,這就是於家石頭村的美妙。“東閣西塞南洞北寨面面皆有古景點,春遊夏遊秋覽冬賞季季都是好風光”便是對石頭村的最佳描述!

影視劇拍攝地

昨天於家石頭村村民於彥懷家中十分熱鬧,小院裡各屋門框上方釘上了“資料室”、“二科”等字樣的小木牌,院牆上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紅色紫色的標語,院內二層小樓上還有幾個穿著灰色八路軍軍服的年輕衛兵背著槍在站崗……《戰火中青春》的開機儀式就在這裡舉行,第一場戲也在這裡拍攝,拍的是政工科長給剛剛到抗日根據地的張佩然等人上課的場景。昨天雖是晴天,氣溫並不高,站在屋外沒多久人就凍得夠嗆,幾位主演都是內穿軍裝等戲服,外面再裹件厚厚長長的羽絨服。平時大家看電視可能覺不出來,哪怕一個幾分鐘的鏡頭拍出來也需要一個乃至幾個小時,其間有演員試戲,道具布線、擺機位等環節,任何一個環節有疏漏都得重新再來。

記者採訪中也發現劇組的到來並未引起村民的過多關注,好奇圍觀的人也不多,屋主於彥懷在院子裡看了會兒熱鬧後告訴記者:“到我們這兒拍電視的很多,我都見十來個劇組了,還看見過李保田等明星。”

而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的於家石頭村也令劇組人士印象深刻,導演金鰲勛透露:“故事發生在冀中,我們當然首選反映原汁原味的冀中風貌,籌拍時有人向我們推薦了‘石頭村’,來這裡一看果然很不錯。”男主角黃明則說他這次扮演的角色很可愛也很好玩兒:“有點像<情深深雨濛濛>中的蘇有朋,有時候會出醜,但在經歷了國讎家恨後他成熟了。”第一次到河北拍戲的黃明驚訝於石頭村的質樸風貌:“來劇組後到處轉了轉,我們都很好奇劇組是怎么找到這個外景地的。”曾出演過《青青河邊草》、《婉君》等一系列瓊瑤劇的施羽透露,他這次在劇中扮演八路軍政工科長:“起初思想比較保守的他對城裡來的學生看不慣,後來雙方成了親密戰友。”平時大多在南方拍戲的施羽對石頭村印象不錯:“這裡的歷史風貌保持得很好,拍到鏡頭裡肯定很好看。”

交通

D1北京乘火車T511至石家莊,早7:35發車,10:45到,在火車上就可以買到回程的車票。出站後再坐9路或到紀念碑坐114路公車至西王長途客運站,坐長途小巴至井陘縣城(6元),再從井陘縣城坐小巴車到於家村。

D2起個大早,趕6:10左右從於家村直接回石家莊的長途小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