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香飲

2、胃氣悶脹,不思飲食。 成丸子,如梧子大。 子,如梧子大。

基本詞義

詞語注音

五香飲: wǔ xiāng yǐn ㄨˇ ㄒㄧㄤ ㄧㄣˇ

詞語解釋

以五種香料分別製作的飲料 杜寶 《大業雜記》:“﹝ 籌禪師 ﹞又作五香飲,第一沉香飲,次丁香飲,次檀香飲,次澤蘭香飲,次甘松香飲,皆有別法,以香為主。”

相關詞語

五星 五鑿 五斗子 五屬 五衷 五虛 五動 五儀 五門 五積六受 五月披裘 五鎮 五范 五德終始 五行陣 五光十色 五穀豐熟 五城兵馬 二不掛五 二十五老 逗五逗六 戲五禽 二五眼 三智五猜 三五傳柑 尺五天 三五之隆 三湯五割 三五 為五斗米折腰 過破五 二百五 第五縱隊 三綱五常 春秋五霸 書讀五車 

古代飲料-飲子

簡要介紹

飲子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中藥湯劑,又稱熟水等,它一般是用甘草等中草藥研磨成屑和水煎成的。朱彧《萍州可談》卷一載:“湯取藥材甘香者屑之,或,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制湯所用的甘草並非是上等貨,蘇頌《本草圖經》云:“今甘草有數種,以堅實斷理者為佳;其輕虛縱理及細韌者不堪,惟貨湯家用之。”由於飲子多用藥材,特別是甘草,因而各種湯飲不僅有生津止渴、解暑消夏的作用,更有防病治病、養生益壽的功能。黎虎先生認為,飲子所用之藥是一些性質平和的普通草藥,對人體無害而有某些醫療作用。飲子是一種百病皆宜的“萬金油”式的湯藥。飲子雖然具有一定的醫療作用,但它不完全是藥,而可以視為一種飲料。現代一些學者也視古代的飲子為當時的保健飲料

起源

飲子的起源很早,王利華先生認為:“從歷史的實際情形來看,‘飲子’乃是服餌養生家的造作。”上層社會最早是把飲子作為養生的一種飲品的。至遲到代時,宮廷已開始把飲子作為一種日常飲用的飲料了,顏師古大業拾遺記》載:“先有籌禪師,仁壽間常在內供養,造五色飲,以扶芳葉為青飲,楥禊根為赤飲,酪漿為白飲,烏梅漿為玄飲,江桂為黃飲。又作五香飲,第一沉香飲,次檀香飲,次澤蘭香飲,次耳松香飲,皆有別法,以香為主。尚食直長謝諷造《淮南王食經》,有四時飲。”普通百姓開始飲用飲子的時間也並不晚,據南朝 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當時的人們在正月初一過大年時要飲用“桃湯”,用以辟邪 除疫。但是,唐代以前普通人並沒有把飲子視為一種飲料。

唐代的飲子

唐代時期,見於文獻記載的飲子的品種逐漸增多,如孟詵張鼎食療本草》稱:枸杞葉“代茶法煮汁飲之,益陽事”。韓鄂四時纂要》有“地黃煎”,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一有“五術湯”,王績《食後》一詩中有“杜若漿”,白居易《早夏遊平原回》一詩中有“冷雲漿”等。飲子的飲用變得更為廣泛起來,除用於醫療節日之外,也開始作為一種飲料進入一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在唐代國都長安的西市中,甚至出現了專售飲子的店肆,生意十分興隆,《玉堂閒話》載:“長安完盛日,有一家於西市賣飲子。用尋常之藥,不過數味。亦不閒方脈,無問是何疾苦。百文售一服,千種之疾,入口而愈。常於寬宅中,置大鍋鑊,日夜銼斫煎煮,給之不暇。人無遠近,皆來取之,門市駢羅,喧闐京國。至有賫金守門,五七日間,未獲給付者。獲利甚極。”據此,不少學者認為,飲子在唐代已開始流行了。前引《玉堂閒話》所記長安西市中“飲子肆”的顧客似乎也都是病人。李肇唐國史補》卷中〈王彥伯治疾〉載:“王彥伯自言醫道將行,時列三四灶煮藥於庭。老少塞門而請,彥伯指曰:‘熱者飲此,寒者飲此,風者飲此,氣者飲此。’皆飲之而去。翌日,各負錢帛來酬,無不效者。”從這一史料來看,飲用之人應當都是病人。很明顯他們並未把王彥伯煮的湯劑視為一種飲料,而是視為一種治病的湯藥來飲用的。各種飲子的醫療效果遠不能達到“千種之疾,入口而愈”的程度,正如李肖先生所言:“這充其量不過是一種心理作用而已”,“對於一些頭痛腦熱的小毛病也許十分靈驗,而對一些疑難雜症基本上是不起作用的”。有唐一代,在時疫流行的某一時期,具有一定養生保健作用的飲子也可能會流行一時,就如2003年中國大陸“非典型性肺炎”(SARS)流行期間人們爭相飲用中藥湯劑一樣,但就唐代的總體狀況而言,飲子的飲用在社會大眾中間還遠未達到流行的程度,更沒有像宋代那樣形成一種社會習俗

沉香飲

《普濟方》卷三六一

藥物組成:沉香、木香(炮)、當歸(去蘆)、白朮、甘草(炙)、肉桂(去皮)、枳殼(麩炒)、五味子、赤芍藥各等分。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三六一。
方劑主治:小兒驚氣入腹,內釣,壯熱肚疼;並受胎氣怯弱,冷氣傷脾,啼叫,狀若鬼祟,腹脹面青。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半歲兒抄半錢,水、酒各半盞,煎至5分,去滓,飢服。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茅先生方

藥物組成:沉香1分,丁香1分,檳榔半兩,甘草(炙)半兩,肉豆蔻1兩。
處方來源:《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茅先生方。
方劑主治:小兒吐(口見),霍亂,睡驚。
製備方法:上為末。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或1錢,用大棗半個,水5分盞,煎3分,通口服。

丁香飲

《雞峰》卷二十

【處方】丁香30個,肉豆蔻1個,白茯苓1錢,甘草1錢,藿香1字。
【功能主治】和氣。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製法】上為細末。

《一盤珠》卷三

方劑名稱:柿蒂丁香飲
藥物組成:乾薑1錢,人參1錢,甘草1錢,白朮1錢,丁香1錢,柿蒂1錢。
加減:如四肢厥冷,加附子、肉桂各5分。
方劑主治:虛寒呃逆。

檀香飲

《聖濟總錄》卷一三五

方劑名稱:檀香飲
藥物組成:白檀香1塊重1分,沉香1塊重1分,檳榔1枚。
方劑功效:解惡毒風腫。
用法用量:上3味,各於砂盆中以水3盞細磨,取盡,濾去滓,銀石銚內煎沸,候溫。分作3服。

檀香飲片

【來源】本品為檀香科植物檀香樹幹的心材。
【異名】白檀香、黃檀香、浴香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炮製】除去雜質,先鋸成小段,後用刀劈成薄片,用時再搗碎或研成粉末。
【成品性狀】本品為不規則的薄片、小碎塊或粉末。小碎塊與薄片表面淡黃色或淡黃棕色,紋理順直,光滑細膩。質堅實,不易折斷。粉末淡黃棕色。氣清香,燃燒時香氣更濃,味淡,嚼之微有辛辣感。
【鑑別】取本品薄片(厚lmm)30g,照揮髮油測定法(附錄XD)測定。取揮髮油,加乙醚製成每lml含10μ1的溶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檀香醇對照品,加乙醚製成每lml含5μ1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lOμ1,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對二甲氨基苯甲醛溶液(取對二甲氨基苯甲醛0.25g,溶於冰醋酸50g中,加85%磷酸5g與水20ml,混勻),在80~9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提取物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藍色斑點。
【含量測定】取本品薄片(厚1mm)30g,照揮髮油測定法(附錄ⅩD)測定。
本品含揮髮油不得少於3.0%(ml/g)。
【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心、肺經。
【功能與主治】行氣溫中,開胃止痛。用於寒凝氣滯,胸痛,腹痛,胃痛食少;冠心病,心絞痛。
【用法與用量】2~5g.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甘松香飲

氣味

(根)辛、溫、無毒。

主治

1、中氣不省(閉目不語,狀如中風)。用木香研細,冬瓜子煎湯灌下
三錢。談盛者。藥中加竹瀝和薑汁。
2、胃氣悶脹,不思飲食。用木香、訶子各二十兩,搗爛篩過,加糖和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此方名“青木香丸”。
3、心氣刺痛。用木香一兩、皂角(炙)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
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4、流動性氣痛。用溫水磨木香成濃汁,加熱酒調服。
5、小腸疝氣。用木香四兩,酒三斤煮過。每日取酒飲三次。
6、氣滯腰前。用木香、乳香各二錢,酒浸,飯上蒸,均以酒調服。
澤蘭香飲:此項資料尚缺,待後完善。

澤蘭紅糖飲的做法

痛經的飲食澤蘭紅糖飲的做法

功效活血化瘀食譜 痛經食譜
工藝
製作材料:澤蘭9克,艾葉6克
輔料赤砂糖30克

健康提示

溫經止痛,適用於由瘀濕導致的痛經。

食物相剋

赤砂糖:赤砂糖與生雞蛋、皮蛋同食會中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