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銖錢銅範

五銖錢銅範,是兩漢時期的五銖錢銅範,長24.1厘米、寬9.5厘米。

出土簡介

山東出土

兩漢時期
山東省壽光縣出土
長24.1厘米、寬9.5厘米
西漢前期,官府鑄錢幾經變更,私鑄錢盛行,錢法混亂。
漢武帝時期,為彌補連年用兵的巨大開支,從財政方面加強中央集權,於公元前113年實行貨幣專鑄的政策,把中央鑄造的五銖錢,作為統一的貨幣通行全國,同時銷廢各種舊幣,禁止郡國和私人鑄錢。鑄幣權收歸中央,限制了地方勢力的發展,增加了國庫收入,鞏固了中央集權統治。此件五銖錢銅範,是武帝時期實行貨幣專鑄政策以前地方鑄錢的實證。

山西出土

1986年,山陰縣安榮鄉西溝村農民挖土時發現。
挖出的兩件五銖錢銅範,經鑑定,此系漢代稀有文物。兩范形制及錢腔設計一致。范身前端突出澆口,范內並列兩行錢腔。陰刻篆書,反文“五銖”二字。范背附地環鈕,范表面銅銹較少。一件重750克,另一件重800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