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3年

公元前113年

公元前113年,又稱為元鼎四年,這一年發生的大事有:漢武帝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造幣廠、中國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留存經過滲碳處理的佩劍、中國王莽建立新朝、南越明王趙嬰齊退位等等。

大事記

(圖)公元前113年公元前113年漢武帝鑄五銖錢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更鑄幣權收歸中央,由上林三官統一鑄造,所謂上林三官是指設在上林苑中的水衡都尉下屬的三個機構(鍾官技巧辨銅),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國家造幣廠。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鑄五銖錢(亦稱“上林三官錢”),成為唯一合法貨幣, 漢朝規定“三官錢”為中國通行的統一貨幣,舊時的貨幣一律作廢。五銖錢沿用了七百多年,五銖錢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最久的貨幣。
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析常山郡一部置真定國。王莽建立新朝,為標新立異,大改地名,將常山改為“井關”,真定改為“思治”。王莽(前45年到23年10月6日)字巨君,漢族,魏郡元城人,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西漢哀帝自元壽二年六月(公元前1年)去世後,九歲的漢平帝即位,元後臨朝稱制,以王莽為大司馬。王莽自元壽二年再次成為大司馬至於身故,掌握政權達24年。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並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號六年。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在泗陽、凌縣、於縣等地設定泗水國,國都設在凌城(今眾興鎮境內凌城村)。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漢武帝宣諭南越王趙興王太后入朝。南越王及太后也願意“內屬”,唯丞相呂嘉反對,並起兵殺趙興、太后及漢使者,立趙建德為王。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倪寬被任命為左內史。任職後重視發展農業,親自審理案件, 減緩刑罰,禮賢下士。深得同僚及百姓的信賴和擁戴。克寬曾奏請武帝批准,在鄭國渠上游南岸開鑿六輔渠,引水灌溉農田,使灌區百姓大受其益。公元前113年,黃河流域農田水利建設形成高潮,黃河中下游發展井灌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元鼎四年)司馬遷三十三歲,為郎中。司馬遷隨漢武帝祭祀五帝到雍(中國陝西鳳翔縣),到河東(中國山西夏縣東北)。有司與太史公司馬談、祠官寬舒議祭祀后土祠。始立后土祠於汾陰(中國山西萬榮縣)。公元前113年冬十月,“武帝自夏陽東幸汾陰”,司馬遷隨漢武帝回夏陽故鄉。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藁城(河北省省會石家莊東部)置縣。朵氏部落在此勞動生息。
公元前113年,中國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留存經過滲處理的佩劍。這一技術反映了當時科技中的世界機械發展的進步。
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嗣封為第四代德侯,在位一年,第二年因“酎金”事件被削除侯爵。德侯王國至此滅亡。
公元前111年,羅馬元老院向朱古達國王宣戰。但羅馬派往非洲遠征的將領,一再為朱古達收買,作戰不力,屢打敗仗。
公元113年羅馬在帝國廣場 (Fori Imperiali)古羅馬時代的公共建築群中的特拉亞諾廣場里修建了特拉亞諾圓柱。特拉亞納圓柱的柱高40米,樹立圓柱是為了慶祝對達奇人的戰役,也是作為皇帝及其家人的陵墓。是一個完整保留其框架和浮雕的藝術品,雖然其表面的鍍金已然退色;雕刻描繪了羅馬軍團的事跡:在達奴比奧河(Danubio)上建橋,戰勝河流,襲擊河攻克防禦工事,俘獲和處死俘虜。

逝世

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劉勝逝世。劉勝是西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的異母兄長。被封為中山王,統治中山國達42年之久。中山國位於太行山東麓,大致包括今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的地區,首府設在盧奴(中國河北定州市)。劉勝是西漢中山國第一代王。

趣聞逸事

(圖)公元前113年公元前113年暴利長將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

漢武帝元景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後,心喜若狂,稱其為“天馬“。並作歌詠之, 歌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 汗血馬體形好、善解人意、快速、耐力好,適於長途行軍,非常適合用作軍馬。引進了“汗血馬”的漢朝騎兵,果然戰鬥力大增。甚至還發生了這樣的故事:漢軍與外軍作戰中,一隻部隊全部由汗血馬上陣,敵方人數眾多,刮目相看。久經訓養的汗血馬,認為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對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馬,見汗血馬高大、清細、勃發,以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不戰自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