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山區

五桂山區

五桂山區是中國廣東省中山市下轄的一個街道,位於中山市的中部,五桂山區的周邊與中山市的東區、南區、南朗鎮、板芙鎮、三鄉鎮和珠海市交界,面積113平方公里。五桂山區管轄4個村和1個社區。常住人口7361人,外來人口1萬多人,主要是外省勞工,另外亦有港澳人旅居。

歷史沿革

1983年,五桂山區公所成立。

1986年,改置為五桂山鎮。

2005年,設立五桂山生態保護區,五桂山撤鎮設立街道辦事處。

簡介

五桂山區五桂山區

五桂山鎮位於中山市南部,北接城區,南鄰三鄉鎮,距中山市區中心7公里,是廣東省著名的革命老區。轄區面積1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361人,外來人口1萬多人,下轄區4個村委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多年來堅持“工業立鎮、農業穩鎮、旅遊旺鎮”的發展戰略,龍石工業區、長命水工業區、桂南工業區初具規模,形成了五金、絲織、礦泉水、家私、電子產品等多門類的工業體系。

民族文化

五桂山區客家景色
方言文化。豐富多樣的方言,既是香山社會的一大特色,又是香山移民文化、多元文化的一種表現。在香山,廣東三大方言語系並存,且各大方言語系中又有區域間的不同。就今日的中山而言,粵語系中分為石岐話、沙田話(近順德話)、三角話(近東莞話)和古鎮話(近新會話);閩語系中也有三鄉話、隆都話和張家邊話之分。香山客家語系內部比較一致,但與粵東客家語比較則存在一定的差別,前者不僅受其周邊的三鄉話、張家邊話和南朗話的影響,而且還受西方近現代語言文化的影響,夾雜了不少異質語言內容。香山地區是一個典型的“方言島”。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民間社會生活中傳承的文化事物和現象的總稱,它包括物質文化、社會組織、意識形態和口頭語言等部分。香山的歲時民俗和紅白喜事民俗與中原地區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在一些具體規定和儀式上略顯不同。最能體現也最具審美和開發價值的香山民俗文化應是香山的民間文化藝術,包括沙田地區流行的高棠歌、鹹水歌和大罾歌,五桂山區客家山歌和沙溪的鶴歌等。

五桂山區五桂山
買辦文化。買辦和買辦文化是在中西經濟文化碰撞與融合中出現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它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是近代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媒介,許多買辦也因之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奠基者;另一方面它又是近代中國特殊歷史階段的一種記載,反映了近代中國那段屈辱的歷史,反映了中西經濟文化交流初期的過渡情形。香山買辦傳播的不僅僅是近代意義上的西方文化,還把日趨成熟的具有嶺南地域特色的香山文化帶到了海內外,使長期默默無聞的香山文化在近代中國脫穎而出,走向歷史的前台。華僑文化。香山人很早就有遷居海外的傳統。目前祖籍屬於中山的華僑華人就有80多萬,僑居於8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量龐大的旅居海外的香山人在長期與祖國特別是家鄉的互動中逐漸形成了豐厚的華僑文化和僑鄉文化。早在上世紀初,石岐孫文西路就是僑鄉文化的一個寫照。

商業文化。香山人向來重商,香山商業文化經歷了宋、元孕育時期,明、清形成時期,清末民初發展時期,新中國以後的轉化和創新時期等階段。近現代香山商業文化達至一個高峰,成為中國近現代商業歷史的縮影。在成功地實現了自我歷史書寫的同時,為中國商業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名人文化。自明清特別是近現代以來,香山出現了眾多聞名中外、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其人數之眾、知名度之高、涉及範圍之廣、影響之巨大,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最具權威的大型綜合辭書《辭海》收錄了古今中外2000多名歷史人物,有30餘位是香山人。

思想文化。香山思想文化主要體現為名人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審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結、民族性格等方面。如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思想,鄭觀應的“商戰”思想,香山買辦、香山僑商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等。香山文化是一種移民文化,在不斷地向外移民過程中,香山文化始終保持開放包容、務實進取的精神風貌。在不斷自我更新的過程中,海內外香山人的互動和努力,使香山文化在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同時,也逐漸地從邊緣走向中心,從沿海走向內地,從中國走向世界。

自然地貌

五桂山區廢棄的隧道
五桂山區地形平面輪廓似一個緊握而向上舉的拳頭,南北狹長,東西短窄。地形配置分北部平原區、中部山地區和南部平原區。平原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68%,山地占25%,河流占7%。市境三面環水,境內主要水道從西北流向東南,5000多條河涌和人工排灌渠道縱橫交織,互相連通,以衝口門為頂點呈放射狀的扇形分布。中山地形是在華南準地台的基礎上,經過漫長的氣候變化和風雨侵蝕,形成了現在以沖積平原為主,低山丘陵台地錯落其間的水鄉地形地貌。

平原基底是花崗岩,屬淤積浮生平源。全市平原面積約1242平方公里,由低山丘陵分隔成三大片:北部平原,範圍東起張家邊,西至古鎮,北達黃圃,南到石岐附近,面積約850多平方公里,是全市最廣闊的平原;南部平原又稱金斗灣平原,南及東南與珠海市接壤,西南傍磨刀門水道,北和西北背靠五桂山低山丘陵和白水林高丘陵,面積約11O平方公里,是市內第二大平原;西南部平原,位於磨刀門水道中游東側,面積近100平方公里,地勢偏低,大部分在海平面以下,地下水位高,是市內低層土壤分布地區。

五桂山區五桂山區
灘涂主要分布在市境東面沿海、西南部沿海和河岸,有的已越過橫門外側,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26公里,瀕臨珠江口伶仃洋一帶,大部分屬淤泥質海岸,由於沖積物不斷下沖沉積,灘涂面積不斷擴大,西、北江河口逐年向外伸展,成為新的沖積平原。

低山丘陵台地位於市境中部偏南,面積約400平方公里。以五桂山為主脈,與周圍諸山形成全市低山丘陵台地的主體,海拔高度多在100至300米之間,300米以上山峰10多座。山脈行列有卓旗山旗山長腰龍山大尖山南台山、周東坑山、白雲逕山、五桂山、飛雲洞山等9條山列,其中五桂山最高,海拔531米,山列較連續,地勢雄偉,東南坡延至珠海市境。竹篙山區位於五桂山以西,西至磨刀門水道,面積較五桂山區小,基底以花崗岩為主,抗風化力較強,山勢較高峻,有300米以上高峰5座,最高峰白水林達473米。五桂山區和竹篙山區的低山丘陵,基本都有植被覆蓋;在溪流發育的溝谷,喬木和灌木叢較多。山區丘陵外圍,高度漸降,是廣闊的丘陵和等高明顯的台地,主要分布在沙溪、張家邊等鎮。台地海拔一般在25至50米之間,風化層厚,多已開發成為果園、旱田,市境的文化活動和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這一帶地區。鄉村聚落設定、公路取道,也多與台地有關。

林業資源

中山的林業用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五桂山和竹篙嶺山一帶。境內植物種類繁多,具有亞熱帶向熱帶過渡的特色,但由於人類長期活動的影響,天然植物幾乎被破壞殆盡。目前,全市植被現狀,絕大部分是次生植物和人工植被。林地面積5205萬畝,人均擁有林地面積0.49畝。森林覆蓋率16%,林木總蓄量251761立方米。現存的次生天然林零星分布在五桂山竹篙山的部分地區和區民點附近的所渭“風水林”中。闊葉林共有50萬畝,多分布在五桂山區,大部分是人工林。用材林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區,包括松、杉、竹、按等樹種,共457128畝。其中馬尾松占絕大多數,其餘是杉和70年代從美國引進的濕地松等幼林或中幼林。炭薪林分布在居民點附近,主要是?仔樹,多為人工種植。防護林3473苗,分布在南?、神灣、五桂山和長江林場等地,多為馬尾松、竹、台竹、水松、苦楝、桉樹、木麻黃等為主,構成平原林網。經濟林多分布在山區海拔較低的山丘和坡地,面積達40567畝,主要樹種有荔枝龍眼、油茶、油桐烏欖板栗、茶、柑、桔和橙等

經濟

五桂山區中山紀念中學
工業立鎮初成規模。近年來建成各類企業數百家,形成了絲織、礦泉水、五金、家私、電子產品等多門類的工業體系。骨幹企業有威斯達電器製造(中山)公司;嘉靈開關(中山)製造公司;立達金屬製品公司;健威五金廠;富山清泉飲料公司;中興絲織系統等。

農業生產效益不斷提高。主產稻穀、蔬菜、水果、家禽等。有耕地6000多畝,果園4000多畝,魚塘670畝,萬隻雞場12個,千頭豬場2個,千對鴿場2個,以及珍稀動物養殖場1個。山地資源豐富的五桂山鎮,有發展農、林、牧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旅遊資源豐富。鎮內88平方公里的山地,林木莽莽,溪水長流,文物豐富,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廣闊空間。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規劃為重點旅遊開發區。“五桂雄峰”是中山十景之一;珠江抗日縱隊司令部(古氏宗祠)舊址,是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五桂山逍遙谷翠竹林漂流樂園中國養蜂博物館等主要景點,全年接待遊客近60萬人次。旅遊業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交通

城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近年來,重規劃,抓建設,鎮府所在地已具城區雛形。鎮區內有110千伏變電站;有功能齊全的電信支局、郵政支局;有日供水量4萬立方米供水系統;有商業服務街等,基礎設施完善。此外,已經建成的行政區、住宅區、工業區、醫院、學校、集貿市場、文化活動場地規劃合理,初成規模。交通發達,北接城區、南達珠海、縱貫全鎮的城桂公路,連線105國道南區段和城桂公路石鼓段的馬石路,以及在建的觀光旅遊公路——翠山路,構成了完善的交通網路。東距中山港、南距澳門、西距江門市等地,車程都在半個小時以內。

五桂山鎮以毗鄰中心城區的優越位置,以中山唯一山區鎮的優美風光,以“一站式”優質服務,誠招天下客商,共創美好明天。

旅遊

五桂山區旅遊資源豐富,被廣東省及中山市人民政府規劃為重點旅遊開發區。現時鎮內有88平方公里的山地,區內的“五桂雄峰”是中山十景之一:
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珠江抗日縱隊司令部(古氏宗祠)舊址
其他景點
五桂山逍遙谷
翠竹林漂流樂園
中國養蜂博物館
龍珠茶山
聚華園

中國養蜂博物館

五桂山區中國養蜂博物館
中國養蜂學會蜜蜂博物館座落於風景秀麗的五桂山風景區麗湖山莊。它是由我國蜂業最高學術機構--中國養蜂學會策劃籌辦,廣東省養蜂學會協辦,中山市銀興蜂業有限公司主辦,頗具規模的生態科普基地。

蜜蜂由於具有嚴密的社會性群體結構和高度發達的生物本能而引起人們的濃厚的興趣,成為自然科學的重要研究對象。同時,蜜蜂作為自然界最主要的授粉昆蟲,不但是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而且在現代農業中仍是不可替代的作物授粉者。在世界各國都受到普遍重視。我國蜜蜂資源豐富,有著悠久的養蜂歷史,不但擁有豐富的養蜂資源,而且形成了絢麗多彩的蜜蜂文化。

五桂山區中國養蜂博物館
中山市銀興蜂業有限公司為了發揚光大我國精彩紛呈的蜜蜂文化,經過多年的資料蒐集整理工作,並在有關部門的大力協助下,投入巨資在五桂山秀麗湖山莊建成占地約6000平方米的中國養蜂學會蜜蜂博物館。之所以選址在五桂山秀麗湖山莊是因為它位於五桂山麓,秀麗湖畔。千峰竟秀,萬壑流泉,山水相連的優越自然地理環境為蜜蜂提供了定居的好地方。四面群山生長著的幾十種植物長期輪番開花,為蜜蜂提供了豐富的蜜粉源。正是這樣一個有利於蜜蜂采蜜、繁殖的寶地引來了中國獨一無二的蜜蜂博物館。

蜜蜂博物館展出的主要是養蜂史、少數民族養蜂、養蜂機具、養蜂科技成果、蜜蜂與蜜源植物資源、古代養蜂、現代養蜂、各種蜂產品的功能等幾方面,通過各種圖片、實物、標本等手段,以生動直觀的形式介紹了源遠流長的養蜂發展歷史、蜜蜂生物學、生態學知識、現代養蜂科技和養蜂業的發展成就,獨具匠心的設計把蜜蜂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

相關詞條

呼蘭區城子河區饒河縣林口縣寧江區洮北區

芝罘區達板城區瑪納斯縣柯枰縣麥蓋提縣伽師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