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扇

五明扇

五明扇是古代儀仗中用的一種掌扇。晉時只限於帝王使用。晉崔豹《古今注.輿服》:“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秦漢公卿大夫皆得用之。魏晉非乘輿不得用。"神宮中亦有之。魏·晉非乘輿(皇帝)不得用。”盧思道《美女篇》:“時搖五明扇,聊駐七香車。”2.指團扇。或泛指扇。

五明扇五明扇

簡介

五明扇是古代儀仗中用的一種掌扇。晉時只限於帝王使用。晉崔豹《古今注.輿服》:“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秦漢公卿大夫皆得用之。魏晉非乘輿不得用。"神宮中亦有之。魏·晉非乘輿(皇帝)不得用。”盧思道《美女篇》:“時搖五明扇,聊駐七香車。”2.指團扇。或泛指扇。

扇子的淵源

扇子,是中華傳統生活世襲傳承的重要物事。“舜廣開視聽,求賢人自輔,作五明扇”——《古今注》所云,表明中國扇子的歷史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

然而讓人難以料想的是,扇子的原始功能並非是今日“生風”取涼之用,相反,史學有證,遠古時期的扇子,長柄縛羽,其名曰“翣”,是由侍者以手持之以給王家貴族遮塵“擋風”的“障屏”。而且到了殷周時代,這種遮蔽風塵的“障屏”又一度演變成為儀仗的飾物,帝王高官出行,都由這種“障屏”開路,以示其威。史籍載明,直至漢代“翣”才完全成為夏令取涼之物——扇子。《方言》云:“扇,自關而東謂之翣,自關而西謂之扇。”《春秋繁露》也云:“以龍致雨,以扇逐暑。”《淮南子》則說:“夏日不披裘,冬日不用翣。”

五明扇五明扇

中國古人對扇子的製作十分講究,扇柄常用玉雕、牙雕、骨雕、紫檀雕之類比較貴重的東西做成;扇面則大量使用絹、羅、綢、紗、綾等絲織品為原料。1975年在江蘇金壇縣發掘出了一把古扇,玉柄鏤空雕漆,扇面由白綾製成。金壇古扇是中國古扇最珍貴的實物資料。

古代扇子還蘊涵著我們先人的聰明睿智和創造精神。據載,唐時長安人丁緩,曾經製造過一種“七輪扇”,稍加用力即可運轉,使人感到涼爽。這種扇子或許就是現今吊扇、台扇的鼻祖了。

中國古扇最堪稱道的,是它的文化內涵。中國古扇在中華文化長期的薰陶下,形成了世界獨有的“扇文化”,反過來,“扇文化”又成為中華瑰麗文化的一部分。

首先,中國古扇是藝術的載體,古人以在扇面上提詩繪畫為樂、為雅。三國時謀士楊修曾因給曹操畫扇,深得青睞。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也曾給賣六角竹扇的老婦,在每個竹扇上各寫五個字,助其“以求百錢可也”,留下佳話。明代唐伯虎、文徵明、沈周等人都喜在扇面上作畫題詩,多傳趣聞。清人在扇面作畫最為擅長,出現了石濤、八大山人、任伯年、吳昌碩等畫扇高手。迄今,有許多史上畫扇佳作傳存於世,如明代周之冕的竹雀扇、唐寅的枯木寒鴉扇、沈周的秋林獨步扇,清代惲壽平的菊花扇、王武的梧禽紫蔽扇等,都屬國寶級文物。

扇子還被古人用以表現某種心理狀態。蘇東坡用“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描寫周瑜瀟灑倜儻的風度。杜牧則以“輕羅小扇撲流螢”描寫少女們的活潑姿態和歡樂情緒。唐人王建的《調笑令》“四扇,四扇,美人並來遮面”,以詼諧的情緒描寫了美人以扇遮面的悲切心理。而“夏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的民謠,則藉助一把扇子,把不勞而獲的剝削者的可憎面目,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出來。

扇子也常常被古人用於“暗示”的功能。諸葛亮扇不離手,其扇子寓意著大智大慧。濟公手搖的扇子,代表著救世濟人的無邊法力。孔尚任《桃花扇》里的“宮扇一柄”,則顯然是情意的象徵……

文化內涵

還表現在文學藝術中。中國古典文學有許多以扇子為題材的作品,除了前面提到的《桃花扇》外,《沉香扇》、《芭蕉扇》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扇戲”。其他,像《蘇東坡畫扇結案》、《扇子巷窮道士補扇》、《玉孩兒扇墜奇遇記》、《題扇橋》、《康熙題扇》、《扇子報喜》等小說故事,更是多不勝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