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六分子

五一六分子

五一六反革命分子,是指1967年北京一度存在一個名為首都五一六紅衛兵團的極左組織,利用五一六通知散發反對周恩來的傳單。後毛澤東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一場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陰謀集團”運動,大批無辜幹部民眾被迫害。全國黨政軍機關、學校興師動眾,全力投入清查運動。成千上萬的幹部、學生被打成“五一六反革命分子”,遭到長期隔離審查、批鬥、監督勞動,喪失人身自由,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

簡介

五一六反革命陰謀集團,是指1967年北京一度存在一個名為首都五一六紅衛兵團的極左組織,利用五一六通知散發反對周恩來的傳單。後毛澤東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一場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陰謀集團”運動,大批無辜幹部民眾被迫害。
周恩來在文革中周恩來在文革中

所謂的“五一六分子”,是指在風雲瞬間變幻的文化大革命政治鬥爭民眾運動中,被“懷疑一切”的狂潮鼓動起來的一批造反派紅衛兵而已。他們的主要目標,是“炮轟周恩來”,認為周恩來為代表舊政府機構是“又一個資產階級司令部”,是“二月逆流”(鎮壓“造反派”)的總後台。所以他們要打倒這“中國第二個赫魯雪夫式的個人野心家”,解決“新文革與舊政府的矛盾。”這一方面是因為周確實竭力保護他這些老部下;另一方面,周又在全國鎮壓了不少造反派(如湖南“湘江風雷”),引起部分省市造反派的強烈反彈。毛澤東及其“文革派”在一開始便堅決反對並阻止了“五一六兵團”炮打周恩來的行動。從1967年八月至九月間,陳伯達康生江青等人近十次點名“五一六”為“反革命組織”,宣布“要堅決鎮壓,要立即逮捕”。

始末

“文化大革命”期間,從中央機關到各地方機關,曾發生自上而下大規模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集團”運動。一時間,全國黨政軍機關、學校興師動眾,全力投入清查運動。成千上萬的幹部、學生被打成“五一六反革命分子”,遭到長期隔離審查、批鬥、監督勞動,喪失人身自由,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

五一六分子五一六分子

所謂“五·一六”反革命集團,是原北京一度存在的一個名為“首都五·一六紅衛兵團”的人數很少的極左小組織。他們利用1967年5月“五·一六通知”在報刊上公開發表的機會,打著貫徹這一通知的旗號,建立秘密組織,進行秘密活動。散發題為“揪出二月黑風的總後台──周恩來”、“周恩來之流的要害是背叛五·一六通知”、“周恩來是毛澤東主義的可恥叛徒”等反動傳單和標語,並將這些傳單和標語張巾在北京一些繁華市區。 
北京廣大民眾對這些人攻擊周恩來的醜惡行徑表示極大憤慨,紛紛自發進行反擊,要求嚴懲這批“歹徒”。
1967年9月8日毛澤東在《人民日報》發表的姚文元的《評陶鑄的兩本書》一文中加了一段話:“現在有一小撮反革命分子也採用了這個辦法,他們用貌似極‘左’而實質極右的口號,颳起‘懷疑一切’的妖風,炮打無產階級司令部,挑撥離間,混水摸魚,妄想動搖和分裂以毛主席為首的無產階級司令部,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罪惡目的,所謂‘五.一六’的組織者和操縱者,就是這樣一個搞陰謀的反革命組織。應予以徹底揭露。”“這個反革命組織的目的是兩個,一個是要破壞和分裂以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領導;一個是要破壞和分裂無產階級專政的主要支柱―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公開在報刊上提出要在全國徹底揭露“五一六反革命陰謀集團”。

可是林彪、江青一夥接過清查“五·一六”的口號,極力誇大這個反動小組織的力量和活動,任意擴大範圍,千方百計地混淆和轉移清查目標,以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們一方面大肆鼓吹查組織、追表格,強迫“坦白交待”,以製造擴大化;另一方面,又藉機把許多反對“中央文革”、反對林彪、江青一夥的幹部、民眾打成“五·一六”分子。由於所謂“五·一六”的標準,就是毛澤東提出的兩條:“一是要破壞和分裂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的領導;一是要破壞和分裂無產階級專政的支柱--偉大的人民解放軍”。這兩條從原則上講並不錯,因為“破壞和分裂”黨中央和人民解放軍還不反動、還不要打侄倒嗎?但是,第一,什麼是“破壞和分裂”並沒有準確的界定;第二,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包括哪些人,反對某些元帥和將軍是否算“分裂”解放軍?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因為這兩條有很大的隨意性,可以予完全不同的解釋。因此,有些地方或單位的兩派組織乘機互相攻擊、互指對方為“五·一六分子”;也有恢復工作的領導幹部或軍隊支左人員,把他們認為是攻擊周恩來,反對黨中央,反對解放軍的狂熱極左派,當作“五·一六分子”加以打擊,情況頗為複雜。在所謂“紅色恐怖”下,有的單位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被打成“五·一六”分子,甚至負責清查工作的專案人員也被咬成“五·一六分子”。大批幹部和民眾在身體和精神上遭到嚴重摧殘。
1968年中央成立清查“五一六”專案領導小組,陳伯達(後被列為“五一六”陰謀集團的操縱者)任組長,公安部長李震(後因此事件自殺身亡)為辦公室主任,謝富治、吳法憲為領導小組成員。

五一六反革命集團分子五一六反革命集團分子

1970年1月3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打擊反革命破壞活動的指示》,進一步在全國大規模地開展清查“五一六”運動。
1970年3月2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陰謀集團的通知》。通知說:“國內外階級敵人同我們的鬥爭是很複雜的,反革命秘密組織決不是只有一個‘五一六’”,鼓動人們去抓更多的“反革命”,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陰謀集團”運動。
1970年10月,毛澤東作出批示:“‘五一六’問題不能一風吹,有些單位己經一風吹了,例如(北京)外語學院。”
1971年2月8日,經毛澤東批准,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建立‘五一六’專案聯合小組的決定》。專案聯合小組以吳德為組長,李震為副組長,組員有13人。《決定》指出:在清查過程中“要防止擴大化,又不要一風吹”。此後,清查“五一六”分子的運動更加“深化”。

後來的發展更具有諷刺性,九屆二中全會後,身為特偵組長的陳伯達,竟被列為“五·一六”反革命陰謀集團的操作者。“9.13”事件後,林彪被名列操作者的首位。中央“五·一六”特偵組辦公室主任、(公安部長李震也在公安部地下室)自殺身亡。如此混亂不堪的“清查”,自然難以進行下去,只好不了了之。這種隨意製造出來的“階級鬥爭”,使數以百萬計的幹部和民眾,經受了一場莫名其妙的痛苦和災難。
這場清查運動一直持續到1974年批林批孔運動,之後不了了之。
清查運動不僅嚴重擴大化,而且演變成全國性的兩派民眾組織大混戰。

“首都五·一六紅衛兵團”背景資料

1967年六月十八日,北京鋼鐵學院張建琪、北京外語學院劉令凱等人組織此紅衛兵組織,組建時不超過100人。炮打周恩來,攻擊周為“二月逆流”的黑後台。該組織的活動立即受到毛澤東和中央的關注,予以取締,並逮捕張建琪、劉令凱等人,押送至天津寧河縣茶淀清河勞改農場改造。1976年9月毛澤東去世,張建琪在勞改農場高喊反毛口號,張被再次逮捕,加判15年徒刑。

五一六反革命分子五一六反革命分子

從1970年初至1974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清查“五·一六分子”運動。全國約有300萬人被打成“五·一六分子”,外交部3000名職工,竟有1500人被打成“五·一六分子”。毛澤東的女婿孔令華、聶榮臻女婿丁衡高等也被打成“五·一六分子”。許世友在南京抓了20萬名“五·一六分子”。在清查“五·一六分子”運動中,手段之殘酷,時間之漫長,涉及面之廣,逼死逼瘋逼殘的人之多,為文革其他運動所未有。毛澤東在運動中不斷發指示:罪行不在大小,關鍵在於態度;革命的學生要聯合,打倒反革命516;林彪則發指示:抓516一個都不能放過;在這“一個都不能放過”的指令下,寧可錯抓百萬,不可放走一人。許多完全無辜的人、對周總理甚是敬仰的人,都被打成“五·一六分子”,搞得他們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所以這是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