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逆流

二月逆流

二月逆流是指在1967年1月19日至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會議和2月中旬在懷仁堂召開的兩次政治局碰頭會議上,會上老幹部與“文革派”成員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譚震林、陳毅、葉劍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等(因陳、葉、徐、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譚、二李為當時的副總理,因此又被稱為“三老四帥”或“四帥三副”)同林彪、康生、陳伯達、江青、張春橋、謝富治等進行的鬥爭,當時被稱為“二月逆流”,後被中共稱為“文革”初期一次黨內公開的抗爭、“二月抗爭”。

基本信息

簡介

二月逆流二月逆流
在1967年1、2月間的中央軍委會議上,特別是在2月14日和16日周恩來在中南海懷仁堂主持召開的政治局碰頭會議上。譚震林陳毅葉劍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余秋里、谷牧等人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同江青、康生、陳伯達一夥進行了面對面的鬥爭。

背景

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毛澤東政治高壓下,大批黨內元老感到自身處境的岌岌可危,同時亦自發的對文化大革命政策產生不滿情緒。而此時受毛澤東信任的江青,並不能被這些元老認可。剛剛被毛澤東推向權利鬥爭中心的林彪,亦在激烈的政治鬥爭中和黨內失勢元老站在了對立的一面。

事件過程

大鬧懷仁堂

1967年2月初,為及時處理“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中共中央決定由周恩來主持,每兩三天召開一次政治局常委碰頭會,吸收各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參加。會上老幹部與“文革派”成員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2月16日,譚震林張春橋姚文元提出向上海有關民眾組織打招呼,保陳丕顯,張春橋託詞要同民眾商量,當場拒絕。譚震林氣憤地說:“什麼民眾?老是民眾民眾,還有黨的領導嗎?不要黨的領導,一天到晚老是民眾自己解放自己,這是形上學。你們的目的就是要整掉老幹部,把老幹部一個一個打光。蒯大富這些人是什麼東西,就是反革命嘛,搞了個‘百醜圖’,這些傢伙就是要把老幹部統統打倒。這是黨的歷史上鬥爭最殘酷的一次,超過任何一次”。說完後表示,即使坐牢、開除黨籍,也要鬥爭到底。當時他的確很激動、很堅決,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他說:我一生三不應該,第一我不應該活這么大歲數,看著國家這么亂我心痛。第二我不應該參加共產黨。第三我當年不應該跟毛澤東去井岡山。江青說:你敢再說一遍嗎?馬上給毛澤東掛電話,說譚震林是這么說的,毛澤東讓譚震林接電話,說譚震林你說這話什麼意思啊?你不上井岡山,井岡山是我請你去的嗎?當時井岡山上譚震林跟朱德毛澤東並列三駕馬車。毛澤東說你不加入共產黨你可以退出嘛!你不活這么大歲數不也活了嗎?你現在也可以不活嘛!陳毅接著說,這些傢伙上台,就是搞“修正主義”,在延安,有些人表面上擁護主席,實際上反對主席。史達林死後不久,赫魯雪夫就篡了權,他上台,還不是大反史達林嗎?以後還要看,還會證明的。余秋里也說,這樣對老幹部怎么行!計委的所謂造反派不給我道歉,我就不會檢討。李先念同志說,現在是全國範圍內的大逼供信。“聯動”怎么是反動組織呢?十七八歲的娃娃是反革命嗎?從《紅旗》十三期社論開始,那樣大規模在民眾中進行兩條路線鬥爭,老幹部統統打掉了。周恩來當即責問康生:這篇社論你看了嗎?這么大的事情,你為什麼不叫我們看看。

大鬧京西賓館

1967年4月,在京西賓館召開的軍委常委會議上,因為再一次講到軍隊一些高級幹部被抄家,保險柜被砸開,許多機密絕密檔案被搶走等等情況,與會人員非常氣憤。
八屆十二中全會
林彪在八屆十二中全會十月二十六日的全體會議上說,會議“對‘二月逆流’進行了嚴肅地批判”。“二月逆流”是一次“嚴重的反黨事件”,是“資本主義復辟的預演”。他說:“在運動過程中,一條是毛主席的正確路線,一條是干擾這條路線的‘左’和‘右’的干擾,但最主要的還是來自右的方面的干擾,最典型的表現是‘二月逆流’,‘二月逆流’是黨的八屆十一中全會以來發生的最嚴重的反黨事件,是‘劉鄧路線’的繼續,它的矛頭是指向毛主席、中央文革和其他堅持革命的同志的。它的目的是要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和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成績,是想替‘劉少奇、鄧小平、陶鑄’翻案,還要否定過去的延安整風,為王明翻案。它的手段是在‘黨的領導’、‘保護老幹部’、‘保護高幹子女’、‘穩定同志’、‘抓生產’等漂亮的口號下,實現反黨反革命路線的目的。”“抓人風,揪高幹風,沖軍隊機關風,提出連隊也要搞‘四大’等等,都是‘二月逆流’的成員搞的。他們卻倒打一耙,嫁禍於中央文革。”“主席原定在(一九)六七年的三四月份見眉目的這個打算,由於‘二月逆流’的出現,這個戰略部署受到了嚴重干擾。”
毛澤東在十月三十一日閉幕會上說,所謂“二月逆流”這件事,我不大了解。經過差不多半個月,就比較了解了。這件事是一種很自然的現象。因為他們有意見要說嘛,幾個人在一起,又都是政治局委員,又是副總理,有些是軍委副主席,我看也是黨內生活許可的。他們是公開出來講的,不是兩個大鬧嗎?一個大鬧懷仁堂,一個大鬧京西賓館。他這個大鬧就證明他是公開出來的嘛,沒有什麼秘密。有些細節,大家不曉得,我也不知道,最近簡報上才看到那些情況,我看細節無須多過問,比如誰跟誰來往了多少次,還是大綱大節要緊。如果黨內生活把人引導到注意那些很小的細微末節,那就不好羅。
1968年底,周恩來看到了一份反映老幹部思想動態的簡報以後批示:“不要搞得過於緊張。”1969年1月3日,毛澤東在這份簡報上又批示:“所有與‘二月逆流’有關的老同志及其家屬都不要批判,要把關係搞好。”1月5日晚上,林彪的死黨黃永勝和吳法憲帶著上述批示來給我傳達,接著也傳達了林彪的所謂批示:“堅決擁護主席批示,派黃永勝吳法憲兩同志傳達主席批示,希望(受批判的幾位老同志)把身體搞好,注意不要引起新的障礙。”

後續

九一三事件林彪死後,毛澤東對“二月逆流”的態度有了較大改變,1971年11月14日,毛澤東接見參加成都地區座談會的參會人員,當葉劍英走進會場的時候,毛澤東同志對大家說:“你們再不要講他“二月逆流”了,“二月逆流”是什麼性質?是他們對付林彪、陳伯達、王、關、戚。那個王、關、戚,“五一六”,要打倒一切,包括總理、老帥。老帥們就有氣嘛,發點牢騷。他們是在黨的會議上,公開的大鬧懷仁堂嘛!缺點是有的。他們吵了一下也是可以的。同我來講就好了。那時候,我們也搞不清楚。王、關、戚還沒有暴露出來。有些問題要好多年才能搞清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