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換住房

互換住房

互換住房是家長為擇校興起“互換住房”,是在上海興起來的一種社會現象。由於對獨生子女的不放心,家長為了更加近距離的可以照顧到孩子。成為現代版“孟母三遷”。

現象

“擇校而居”的家長總免不了為搬家、租房煩惱。滬上有家長開始發帖尋覓條件相當的房子“交換居住”,現代版“孟母三遷”換房而居為了節約成本,雖融入了時代特點,但也凸顯了現代人的無奈。

為了保證孩子的睡眠,想和上外附小的家長“換房居住”,前提是換房對象必須家住新華初級中學附近。

這位家長進一步說明,他們的房型是2室2廳的,90平方米左右,小區環境不錯,“要求和我們條件相當的房子換著居住,這樣大家都比較愛惜對方的房子,也用不著三天兩頭為出租而煩惱。”

就像這位發帖家長一樣,“擇校而居”並非一勞永逸,隨著孩子的升學,新的矛盾又接踵而至。現如今,隨著“擇校熱”的日漸升溫,家長孩子也越來越累了。

每天早上6:30,天剛蒙蒙亮,家住閔行區平吉二村的初二學生小傑就已坐上了764路公車,乘車約40分鐘,趕到徐匯區田林一帶一所口碑不錯的中學上學。下午5點,小傑晚托班放學,乘車回家,餓了就啃幾口餅乾,在擁擠不堪的車廂內,他還吃力地掏出英語書,默背著單詞。

“孩子起早貪黑太苦了,我們也實在沒辦法!”小傑媽媽感嘆說,自己小區附近沒什麼好中學,“名氣稍響一些的都是民辦學校,實在太貴,工薪階層難以負擔。雖然最近附近也新建了一所中學,但畢竟資歷尚淺,把孩子送進去還是不放心。”

前提

互換住房前提是對方住址附近有自己子女就讀的學校 。要求條件相當的房子換著住,這樣大家都比較愛惜對方的房子,也用不著三天兩頭為出租而煩惱。

影響

“對於一些擇校家庭而言,租房實際上比‘換房居住’更具操作性,租房在一些擇校族中也更為普遍。”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員吳增強表示,不管是“換房居住”還是“擇校而居”都無可厚非,其中折射出家長的無奈,追根究底,還是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的。

對於越來越多的家庭走向“搬遷”之路,眼光總盯著幾所名氣響的好學校,吳老師說,這實際上都是非理性的,不僅成本高、製造了教育不公平,而且頻繁的搬遷對孩子的心理也可能造成一定影響,家庭“幸福指數”會隨之下降。

建議家長理性對待擇校

吳老師表示,一方面,有關教育部門應在辦好每一所學校上下功夫,尤其是城郊地區,儘量減少這種無奈而辛酸的現代“孟母三遷”。另一方面,他也提醒家長,擇校不要盲從,應理性對待,要選擇最適合孩子的學校,而不是擠破頭進最好的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