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行銷

互惠行銷

消費者跟公司合作,利用公司給她搭建的,經過她自己的努力,可以實現經濟獨立和自由的舞台,兼職並且可以全天候隨時隨地與公司一起構建一個行銷網路。(並且)這個行銷網路屬於她自己的私人財產,可以轉讓、拍賣和繼承!然後按照行銷網路的銷售額,多勞多得獲取收入的一種行銷方式(Marketing mode)。如果用一句話定義互動式合作行銷(ICM),那么可以這樣講: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平等地獲取所需之物(有形或無形)的一種行銷方式(Marketing mode)。(解釋“物”分二種,一種是有形的東西,比如貨幣、房產;另一種是無形的東西,比如尊重、夢想)。

(圖)互惠行銷互惠行銷

消費者跟公司合作,利用公司給她搭建的,經過她自己的努力,可以實現經濟獨立和自由的舞台,兼職並且可以全天候隨時隨地與公司一起構建一個行銷網路。(並且)這個行銷網路屬於她自己的私人財產,可以轉讓、拍賣和繼承!然後按照行銷網路的銷售額,多勞多得獲取收入的一種行銷方式(Marketing mode)。如果用一句話定義互動式合作行銷(ICM),那么可以這樣講: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平等地獲取所需之物(有形或無形)的一種行銷方式(Marketing mode)。(解釋“物”分二種,一種是有形的東西,比如貨幣、房產;另一種是無形的東西,比如尊重、夢想)。

簡介

互動式合作行銷是一種獨創的嶄新行銷模式,其英文表述為∶Interactive Cooperation Marketing,簡稱∶ICM。它獨創了顧客成為經營者且平等參與社會財富分配的新型商業行銷模式,提出了21世紀商品分銷和零售領域的遊戲規則---“顧客同我們都是老闆”!打破了20世紀商品分銷和零售領域的遊戲規則---“顧客是我們的老闆”!把顧客與零售終端消費的關係只是一買一賣的純顧客關係變成了跟零售(消費)終端是合作經營的生意夥伴關係。ICM的誕生並非一夜空穴來風,它是集體智慧結晶之結果,是許多行銷專家、企業管理專家以及許多有識之士艱苦卓絕努力探索之結果,是西方行銷文化同東方文化相互交融之結果,是21世紀挑戰和機遇並存而改變舊觀念大膽創新之結果,是有識之士復興中華夢想的偉大使命之結果!

基本原理

ICM的基本原理∶消費者通過自身的完善和進步與企業一道去影響其它消費者在同一消費終端消費或者影響其它自然人或法人成為消費終端的方式且多勞多得而獲取佣金收入的一種企業產品分銷模式。

特點

1、它是全世界最簡單的一種個人生意模式
2、它是企業最迅速、最公道、最人性的產品分銷模式;
3、它提供全球高品質的產品和商品;
4、它是當今各種行銷模式(如整合行銷、資料庫行銷、綠色行銷、一對一行銷、體驗行銷等)的集合體;
5、它是未來行銷模式致高境界“五網合一”的模式,即消費(含零售)終端網路、顧客消費網路、電子商務網路、物流配送網路、電腦資料庫及信息網路,這五種網路系統合而為一的網路化模式;
6、它屬於第三個經濟時代(產品經濟時代、服務經濟時代、體驗經濟時代),即體驗經濟時代的體驗行銷模式。

理解

(Interactive Cooperation Marketing的簡稱)簡單地講ICM既是一種公司創業模式又是一種個人創業模式。為了使讀者深入了解ICM,這裡我們以個人創業模式為由來談一談。
如果說“進商場或店鋪買東西給您發獎金”是ICM。那么,有人會講,那有這種好事!如果有,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玩這種遊戲的商場或店鋪里我見得多了,比如石家莊“女人世界商場”就是購物返還你50%的現金!她講得很有道理,所以,這不是ICM。

如果說進商場買東西給您發獎金倒不假,比如北京當代商城就是這么做。如果您在當代商城年消費額累計在10000-29999元,它就返還給您2%的禮金券或者贈送禮品。也就是講當您購物累計到10000元時,它返還您200元與之相當價值的東西,反正不是現金。我們說這300%肯定不是ICM。

如果說“給您一個賺錢的機會”是ICM。您會說賺錢的機會多了,報紙上天天都有“給您一個發財的機會”,那報紙上的機會不是都成了互動式合作行銷了。看來這也不是ICM。

如果說“您只要推薦或介紹別人進商場或店鋪買東西您就有錢賺”是ICM。聽起來有一點道理,不過會有“非法傳銷”的嫌疑,甚至會與“非法傳銷”劃等號。由此看來這也揭示不了ICM的內涵。

如果說“給您一個夢想成真的機會”是ICM。您會講,這跟“給您一個發財的機會”有什麼區別!看來這也說明不了ICM,善於“聯想”的人很容易又與“非法傳銷”劃等號,因為“非法傳銷”就是這么“喊”的。

如果說“消費者都可以平等地成為經營者參與社會財富分配的一個機會”是ICM。聽起來倒挺順耳,不過消費者怎樣才能平等地參與社會財富分配?幾百年都沒解決,怎么今天您解決了?反正死活不相信。等您解釋清楚,他也聽得不耐煩了。看來這樣理解ICM也不行。

如果說“專門有人教您掙錢的方式”是ICM。您說我暫且相信有這種好事。您會問教我掙錢那他掙不掙錢?我說幾乎不掙或掙得很少。您會問教我掙錢而他不掙錢?那他吃什麼?反而把我問倒;如果說他當然掙您錢。您會問那他掙我多少錢?如果我說少了,您不相信;如果我說多了,您說他太黑,您不乾!看來這也揭示不了ICM的內涵。

如果說“您替商場或店鋪賣商品,然後商場或店鋪按你的銷售額給您返一定比例的獎金給你”是ICM。您說大街上那家公司不是這樣做。這跟推銷有什麼區別?看來這也不是ICM。

如果說“培養您如何當老闆建立自己的生意”是ICM。您會說人人都想當老闆,但是我天生不是當老闆的料!我說當老闆很簡單。您會說既然當老闆很簡單,那為什麼這個世界還是老闆少,打工的多?反而我沒有道理了。看來這也不是ICM。

如果說ICM是就是建立一個“網路”的生意。您會問是不是又是“非法傳銷”?我說“網路”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建立“行銷網路”幾乎是所有公司的一個最基本的行銷手段。ICM當然是要建立“行銷網路”的,但“行銷網路”不一定是傳銷!保險公司也在做“網路”,麥當勞也在做“網路”,三九集團也在做“醫藥連瑣網路”。

由此看來,想用一句話說明什麼是ICM恐怕不行,二句話恐怕也不行!我們把ICM的基本內涵講出來,你來總結應該怎樣正確理解ICM?

特點

1.很低的起步費。它不需要你大量的投資。因為在創業之初,你還沒有雄厚的資金和對資金的掌控能力。
2.不需要僱人。因為你還不懂得人力資源的管理和掌控。
3.減少中間環節。在未來,製造商不再和大型的代理商、批發商和零售商合作,而是跟每個人和每一個家庭直接合作。
4.不需要大量存貨。這是因為你沒有大量的資金用於存貨,你還沒有加速物資流通的能力。
5.沒有人、財、物、進、銷、存、產七個管理環節的頭疼事。在這七個字中,你只需要管好人和銷兩個環節都管不好,我就勸你不要為難自己去管七個字,自找麻煩。
6.在你的經營中,始終有良師益友的指導和教育系統的支持。在你還沒有經商的能力時,你需要有比你更高明的人來指導你,這種經驗的傳遞比財富還珍貴。
7.如果公司實力雄厚,可以提供全球的市場,並且經營的產品可以是重複消費的,是每個人和家庭都必需的,因此它不受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的影響。

真理

ⅰ、人人都想過美好的生活!
ⅱ、人人都渴望經濟自由!
ⅲ、人人都願意努力!
ⅳ、人人都對陌生的東西害怕!
ⅴ、人人都渴望被別人尊重!
ⅵ、人人都渴望成為傳奇式人物!
在商品經濟社會中,人們最渴望得到二種東西∶一種是經濟自由;一種是渴望成為傳奇式人物!一些人對經濟自由要求強烈一點,而成為傳奇式人物要求弱一點,這是大部份人;而一些人對成為傳奇式人物要求強烈一點,而對經濟自由要求弱一點,這是少部份人。我們知道行銷的本質在於“發現”人的需要和欲望(needs and wants)並且“滿足”她。那么,怎樣去滿足人們的這二個需要和欲望呢?僅靠打工不是不可以,但是一般比較難!這是少數人的權利。那怎樣讓大多數人也擁有這個權利?就成為了ICM的基本出發點。

但問題又出來了,先說經濟自由這個問題。我們先講一個真理∶人人都可以得到經濟自由。那又為什麼多數人沒有得到經濟自由呢?我們說人人都可以得到經濟自由,這是一個真理,但是並不是人人都願意為了實現經濟自由而努力的,因為願意努力的只是一部分人,這也是一個真理。ICM是給願意實現經濟自由的人搭建的一個平台。這個平台對任何人任何消費者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您是明星就特別關照您,也不會因為您是普通百姓就對您不公平。用一句話來講就是∶ICM是給願意實現經濟自由的人或消費者搭建的一個可以通過其努力實現經濟自由的平台。這是它的第一層含義。

一是消費者沒有太多的“有形資本”,即看得見,摸得著的資本,比如貨幣、房產等。二是消費者缺乏“無形資本”,即看不見,摸不著的資本,比如知識經驗、信息等。三是消費者從來沒有做過老闆,她害怕!她懷疑自己到底行不行?她對成功有本能的恐懼!而且,您又不可能借給消費者一筆錢;其二,您又不可能送給消費者股份,讓她成為您的股東?其三,您又不可能教消費者如何掙錢?即使教幾乎都要免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在20世紀工業化為背景的條件下,您要給願意實現經濟自由的人或消費者搭建的一個通過其努力實現經濟自由的平台,幾乎難於做到!但難不等於不可能,20世紀做不到,但21世紀就有可能做到。唯一的辦法就是二個字∶創新!所以我們講21世紀是一個以創新為第一生存法則的世紀。那么又怎樣創新呢?就是您要帶領消費者推翻“三座大山”: 一座是“有形資本”的大山;第二座是“無形資本”的大山;第三座是“對成功本能的恐懼”的大山!也就是講您要讓消費者起步的投資他要能夠承受;二是要把您如何實現經濟自由的知識、經驗、信息等教授給他,而且收費也要他能夠承受;三是您要教授並且協助他克服“對成功本能的恐懼”。ICM給消費者搭建了二個舞台∶一個是讓消費者起步他能夠承受得起的投資,並且經過他的努力可以獲得無限不封頂收入的舞台;另一個是教授他如何實現經濟自由的知識、經驗、信息等,並且協助他如何克服“對成功本能的恐懼”,而且收費也要他能夠承受得起的舞台。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一個是給消費者搭建參與社會財富分配機會的舞台;另一個是不斷提升消費者分配世界財富能力的舞台!這是它的第二層含義。

那消費者如何在這二個舞台上獲得自己想要的東面呢?會不會別人白送給她?當然不會!會不會輕輕鬆鬆就獲得巨大的收入?300%更不會!否則就不符合多勞多得的原則。就是講舞台是給她搭好了,燈光、音樂也給她準備好了,導演也來了,但是她想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歌喉,是不是最終還是靠她自己的努力?為了讓她練習唱歌,公司指定了一所很有實力的學校和老師來教她,這就是教育和培訓。其目的就是提升她的綜合素質能力。一句話,成功靠她自已去贏得。這是它的第三層含義。

居然成功靠她自已去贏得,就是說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穫,但是ICM是不用專職去從事的。這是一個兼職的附帶的個人生意。做生意當然是要賺錢,那么,這個兼職的附帶的生意可以賺多少錢呢?少了她會覺得浪費她的時間,還不如看電視;多了當然好,但太多了她又害怕!所以,我們講ICM可以讓她兼職附帶地賺到跟“她目前的收人”差不多的一份收入。比如,她目前的工資是800元/月,那么,經過她的努力,她就可以兼職附帶地賺到800元/月左右的收入;如果她目前的工資是6000元/月,那么,經過她的努力,她也可以兼職附帶地賺到6000元/月左右的收入。一句話ICM是一個兼職的附帶的生意。這是它的第四層含義。

21世紀是一個網路化社會,未來我們不是“自投落網”就是被合種各樣的網罩住,可以講未來幾乎所有的生意都是網路化的。ICM就是一個網路化的生意。消費者同公司合作(注意不是僱傭)一起共同去構建一個“行銷網路”。這個“行銷網路”屬於雙方共有,但是它是私人財產,公司無權剝奪和非法占有,就好像您購買的私人房產一樣,您有權利繼承、轉讓和迫買,不過公司有優先購買權。一句話這個“行銷網路”是您的私人財產。這是它的第五層含義。

ICM又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生意,人人都可以來實踐操作。它是一個“全天候”的生意,就是全天24小時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任何環境都可以做的生意。你可以在出差途中的火車上、飛機上、輪船上;也可以朋友聚會上、生日上、婚禮上;也可以在談判的間隙中、工作的間隙中、逛商場中、逛公園中;也可以在出國旅行中、朋友家串門中、業務活動中……總之,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的生意,甚至給別人贈一張名片,讓他上網,你的生意就開始了,甚至簡單到你只鬚髮名片,可能就有獎金髮的地步。一句話ICM是一個簡單的生意。不過我們要提醒讀者,ICM這個生意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簡單並不代表容易!相反可能更難,總之只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這是它的第六層含義。

ICM能不能滿足人們成為傳奇式人物的需求呢?當然可以!當她經過自己艱辛的努力真正成功以後,大家向她鼓掌的時候,她就已經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了!這是ICM的第七層含義。

這就是ICM的基本內涵。用一二句話是不是難於講明白?您能用通俗的話把這“七個層次”的內涵讓別人聽明白,這就是ICM-----互動式合作行銷。

新概念

創業成功需要管理、技術、銷售、公關等等,唯一不需要的是金錢。或者資金實際上是有害的。

對創新業務來說,創業者不知道正確的方向,沒有人知道正確的方向,諮詢公司的專家也不例外。那么很顯然,最初階段的關鍵是──試錯。別人嘗試5次,你嘗試10次,同一時間裡試錯次數越多“撞上”的機率也就越高。

如果手頭沒有資金,那么轉向會很快,一個方向沒有收入來源很快就會轉向。有一些資金反倒是一個問題,握有資金意味錯誤的方向也可以持續一段時間。如果往錯誤的方向前進得太多,回也回不來了。

確立方向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一旦方向確立,那就是一個避免風險的過程,專注是題中應有之意,不要再節外生枝了。

其實發展中是有很多誘惑的。很多時候堅持,不是因為創業者有獨到的想法,根本在於沒有資源投注到其他領域。那么長期專注於特定領域,一段時間之後自然就建立了壁壘。至於收穫,那要看產業趨勢,不是人能決定的。握有資金肯定會有其他想法,進入更多領域意味更多競爭者,更多不確定。

企業運營需要的不是資金而是現金流,只要在客戶約定的時間往客戶賬戶中打入資金就可以了。換句話說,其實維繫一個商業計畫,只需要比想像中少得多的資金,或者根本不需要資金。如果創業者是自己一點點的積累起資金,那么他具有這種商業能力。

投入的資金不是免費的,利息或者有回報要求,需要創業者創造出與此對應的收益。這倒是很容易超出創業者能力的範疇,一部分人真的被壓住了。

有大量現金儲備的好處是安全,現金流這一環節不會出狀況。但是大量資金閒置違背了商業邏輯,也違背了最初的願望,創業本來是證明創業者能力的舉動。

存在一個消費的問題,一些人認為,如果有很多風險投資,自己也可以開較高的薪金,然後有與此對應的消費。錯了,消費,即便是顧及體面的消費,其實花費不了很多錢,至少同生意相比只是一個小數字。很多創業者年輕,沒有消費經驗倒是真的。一個人創業連自己的薪金都掙不出來,那就不要創業了。

是存在一個問題,只有少數人是因為對企業運營存在興趣從而投身創業,另一些人則是因為對創業成功後的附著物感興趣。應該說兩個方面大多數人都追求,但是側重上差異很大。倒不能認為後者的認識就是錯誤的,但是如果缺乏對運營真誠的投入,那么成功的機率就小得多。

的確媒體更願意談論,一個感性思維的風險投資者,一個20齣頭的毛頭小伙子,幾分鐘決定一個投資之類的命題。這不奇怪,媒體人從來都不是生意人,同樣,大多數讀者也不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