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葉獨蒜蘭

二葉獨蒜蘭

二葉獨蒜蘭(Pleione scopulorum W. W. Smith),多年生草本。 假鱗莖通常卵形,略偏斜,上端有明顯的長頸,綠色,頂端具2枚葉。蒴果紡錘狀長圓形,長2-3厘米。花期5-7月,果期10月。生於針葉林下多礫石草地上、苔蘚覆蓋的岩石上、溪谷旁岩壁上或亞高山灌叢草地上,海拔2800-4200米。分布於中國雲南和西藏、印度、緬甸。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二葉獨蒜蘭多年生草本。假鱗莖卵形2葉頂生,線狀橢圓形或橢圓狀披外形。花玫瑰紅色或帶紫色,具紫色斑點。花期7-9月。

附生或地生草本。假鱗莖通常卵形,略偏斜,上端有明顯的長頸,全長1—2.5厘米,直徑0.6—1.5厘米,綠色,頂端具2枚葉。葉在花期已長成,披針形、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紙質,長4—13厘米,寬1--2.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收狹成柄並包藏於數枚筒狀鞘之中。花葶生於兩葉之間,連同葉片發自無葉老假鱗莖基部,直立,長12—18厘米,基部與尚未完全長成的葉柄共同包藏於膜質筒狀鞘內,頂端具1花,罕有2—3花;花苞片圍抱子房,倒披針形,長1.8--2.7厘米,短於或近等長於花梗子房,先端鈍至急尖;花玫瑰紅色或較少白色而帶淡紫藍色,唇瓣上常有黃色和深紫色斑;中萼片橢圓狀披針形或狹卵形,長2.5--3.2厘米,寬7---9毫米,先端漸尖;側萼片斜橢圓形,長2.1—3厘米,寬8—10毫米,先端具細尖;花瓣倒披針形或狹卵狀長圓形,長2.5—3.2厘米,寬7--9毫米,先端近急尖或鈍;唇瓣橫橢圓形或近扁圓形,寬大於長,長2--2.5厘米,寬2.5—3厘米,幾不裂,前部邊緣具齒,上面有5--9條褶片;褶片高1—1.5毫米,具不規則的雞冠狀缺刻,從唇瓣基部延伸到上部;蕊柱長1.5—2厘米,多少弧曲,兩側具翅;翅自中部以下甚狹,向上漸寬,在頂端成倒三角形圍繞蕊柱,寬達5毫米,有不規則齒缺。蒴果紡錘狀長圓形。,長2--3厘米。花期5--7月,果期10月。

產地分布

雲南西北部(貢山、德欽)和西藏東南部(墨脫)。生於針葉林下多礫石草地上、苔蘚覆蓋的岩石上、溪谷旁岩壁上或亞高山灌叢草地上,海拔2800--4200米。印度緬甸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雲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