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極體-電晶體邏輯電路

二極體-電晶體邏輯電路

二極體D1、D2和D3的數目和“與”門輸入端A、B、C的數目相同,增加二極體可擴展輸入端數。

二極體-電晶體邏輯電路

正文

輸入端用二極體實現“與”邏輯,輸出端用電晶體實現“非”邏輯,採用二極體電平位移的單元門電路,簡稱DTL電路。其基本電路如圖1。在圖1a中的二極體D1、D2和D3完成“與”邏輯,二極體D4和D5提供補償電壓,電晶體T完成“非”邏輯,並提供增益。二極體D1、D2和D3的數目和“與”門輸入端A、B、C的數目相同,增加二極體可擴展輸入端數。

二極體-電晶體邏輯電路二極體-電晶體邏輯電路
圖2是 DTL電路的輸入和輸出電壓傳輸特性。與直接耦合電晶體邏輯電路(DCTL)和電阻-電晶體邏輯電路(RTL)相比,DTL電路從“0”到“1”轉換時的輸入電壓(閾值)比前者高。閾值升高是因為DTL電路增設了電平位移二極體D4和D5而得到的。閾值可由電平位移二極體的數目調整。一個矽二極體正偏壓降約為0.7伏,當輸入電壓之一低於0.7伏時,其他輸入端都接高電平或懸空,P點的電平低於1.4伏,這不足以使二極體D4和D5通導。經R1的電流全部從這一輸入端流出,電晶體T處於截止狀態,輸出為高電平;當輸入電壓在0.7~1.4伏之間時,P點電平仍由輸入電壓和二極體正偏壓降箝位。由於二極體D4和D5的電平位移作用,這時Q點電平仍在 0.7伏以下,電晶體T仍處於截止狀態;只有當輸入電壓全都大於1.4伏後,P點電平由二極體D4和D5以及電晶體T的be結處於正偏通道,箝位在0.7×3=2.1伏,二極體D1、D2和D3均處於截止狀態,經R1的電流全部從二極體D4和D5到電晶體基極輸入端,使電晶體飽和,輸出為低電平。輸入電壓為1.4伏左右時,對應於輸出高、低電平的轉折點,稱為閾值電壓。

二極體-電晶體邏輯電路二極體-電晶體邏輯電路
DTL電路是一種飽和型電路,開關時間長,速度慢,是早期產品,在計算機的套用中已被其他形式的高速門電路所取代。但是,DTL電路具有線路簡單和抗干擾性強等優點,常用於對速度要求不高的工業控制方面。
參考書目
 復旦大學微電子教研組編:《積體電路設計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8。
 沈鐸編:《半導體數字積體電路》,國防工業出版社,北京,1980。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