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性

二倍性指配子結合後染色體數目為配子的二倍之狀態。

倍性,diploidy,指配子結合後染色體數目為配子的二倍之狀態。

簡介

減數分裂是生物在形成性細胞過程中的一種特殊方式的細胞分裂,在此過程中先由花葯或胚珠中的某些細胞分化為二倍性的小孢子母細胞或大孢子母細胞,這些細胞連續進行兩次細胞分裂即減數第一分裂和減數第二分裂,結果一個小孢子母細胞形成4個小孢子,一個大孢子母細胞形成一個大孢子,它們都只具有單倍的染色體。

種類

二倍性在生活史中具有兩個相同的或不同種的染色體組時期的細胞或個體,是整倍性數目系列之一。在具有兩個不同種的染色體組(AB)時,有時由於成因的不同,又分別稱為二倍雜種、雙單倍體等。染色體組的組成尚不明確的二倍體是指具有二倍染色體基數的個體,或者指二倍性的個體。但二倍性個體並不一定具備二倍性。凡是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個體,均稱為二倍體。可用2n表示。人和幾乎全部的高等動物,還有一半以上的高等植物都具有二倍性。

生物的細胞核中,有一種易被鹼性染料染上顏色的物質,叫做染色質。染色體只是染色質的另外一種形態。它們的組成成分是一樣的,但是由於構型不一樣,所以還是有一定的差別。染色體在細胞的有絲分裂期由染色質螺旋化形成。用於化學分析的原核細胞的染色質含裸露的DNA,也就是不與其他類分子相連。而真核細胞染色體卻複雜得多,由四類分子組成:即DNA,RNA,組蛋白(富有賴氨酸和精氨酸的低分子量鹼性蛋白,至少有五種不同類型)和非組蛋白(酸性)。DNA和組蛋白的比例接近於1: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