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炸赤鱗魚

乾炸赤鱗魚

乾炸赤磷魚是一道風味獨特的魯菜。魚體呈弓形,顏色淡黃,外焦酥、里鮮嫩,蘸以花椒鹽佐食,風味尤佳,營養價值極高,還有很高的滋補和藥用價值。

基本信息

乾炸赤鱗魚 乾炸赤鱗魚

簡介

乾炸赤磷魚是一道風味獨特的魯菜。魚體呈弓形,顏色淡黃,外焦酥、里鮮嫩,蘸以花椒鹽佐食,風味尤佳,營養價值極高,還有很高的滋補和藥用價值。

屬菜系

魯菜

特點

赤磷魚赤磷魚

魚體呈弓形,顏色淡黃,外焦酥、里鮮嫩,蘸以花椒鹽佐食,風味尤佳。

原料

赤磷魚赤磷魚

主料

活赤鱗魚16條(重約250克)。

調料

蔥椒紹酒20克,花椒16粒,精鹽3克,麵粉750克。花椒鹽5克,花生油750克(約耗75克)。

製作過程

赤磷魚赤磷魚

(1)用利刀將魚腹剖開,取出內臟,沖洗乾淨,放入盛器內加花椒、精鹽、蔥椒紹酒拌勻,醃漬10分鐘取出,沾勻一薄層乾細麵粉。

(2)炒鍋內放入花生油,中火燒至七成熱時,將魚投入改微火炸至淡黃色撈出。吃時蘸花椒鹽。

特點

赤鱗魚為泰山特色珍品,馳名中外,清代曾定為宮廷“貢品”,泰山龍潭產的金赤鱗最為名貴。乾炸赤鱗魚,俗名巧炸赤鱗魚,用活魚剖腹乾炸而成。迅速操作,將魚炸好上桌成弓形,嘴巴張動,別有情趣。成品色淡黃,外焦里嫩,椒鹽佐食,肥、美、嫩、鮮、鹹、香、麻,嚼無刺感,是泰山名菜之冠。

營養價值

赤鱗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刺少,無腥味,營養價值高。 除作高級佳肴外,還有很高的滋補和藥用價值。

泰山赤鱗魚是一種小型魚類,與富春江的鰣魚、青海湖的湟魚、渤海的油魚和弓魚,並稱為我國五大貢魚。

泰山赤鱗魚是泰山之寶,是泰山獨有的品種,它以其肉質細嫩、味美不腥、營養豐富而馳名中外。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泰山赤鱗魚為御膳中必備之菜。據《泰山藥物志》記載,泰山赤鱗魚性溫而降,味甘而清,其功能補腦益智、升清降濁、養顏補氣、延年益壽,為滋補佳品。

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泰山赤鱗魚更是倍受國內外賓朋的青睞。該魚刺少、肉嫩,味美,營養豐富。常見的菜品有乾炸赤鱗魚、清氽赤鱗魚、清龍臥雪、龍鳳寶珠湯等。清氽赤鱗魚、清龍臥雪、龍鳳寶珠湯為泰安傳統名吃。赤鱗魚肉質細嫩,以赤鱗魚入菜,可清氽,可乾炸,最有名的是“龍鳳寶珠湯”,喻赤鱗魚為龍,魚元或肉丸為珠。成品後色澤艷麗,口味清爽。常見名菜有:乾炸赤鱗魚、清汆赤鱗魚、鳳尾赤鱗魚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