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釘紋鼎

乳釘紋鼎

乳釘紋鼎,2006年10月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文物。

簡介

西周乳釘紋鼎,2006年10月出土於陝西省扶風縣, 高25.3厘米,口徑21.5厘米,重2.12公斤。此乳器物直口微斂,豎耳,腹外鼓,圜底,柱足。口沿下飾三組兩兩相對的鳳鳥紋,雲雷紋填地,腹飾菱形方格紋,內填乳釘。三柱足由上向下漸收.中空,可見范土痕跡。鼎外底有族徽”吧”,底有較厚的煙炱。

位於陝西關中西部的扶風縣是周原青銅之鄉的所在地,地下文物十分豐富,是西周文化的發祥地。自西漢神爵四年(前58年)在扶風(時稱美陽縣)發現青銅器來,至今兩千餘年間,青銅器屢有重大發現。著名的青銅器如牆盤、折觥、簋等,皆為青銅器斷代的標準器,為研究西周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提供了 重要的實物資料。2006年10月15日,扶風縣上宋鄉紅衛村三位農民在磚廠取土時又發現19件(組)商周青銅器,再次證明了“周原,堇荼如飴”的扶風曾經的富庶與輝煌。此次共出土鼎、簋、盂、罍等19件西周早期青銅器,這批商周青銅器保存完整、造型精美,青銅卣銘文所記史實對研究商末周初的歷史提供了十分珍 貴的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

青銅器乳丁紋飾是幾何紋飾的一種。幾何紋飾是由幾何圖案組成的有規律的紋飾,純屬形式上的變化和結構上的美感。《中國青銅器》記載:“幾何紋大致有連珠紋\弦紋……百乳雷紋……菱形雷紋、網紋等”,其中提到“百乳雷紋”,並未指出幾何紋飾包括乳釘紋。其實,百乳雷紋應該是乳釘紋的一種。高蒙河《銅器與中國文化》中說:“乳釘紋 突起的乳突,排列成單行或方陣式。多見於商代晚期和西周時代。”乳釘紋,是由一系列突起的乳突有規律地組成排並構成一定陣式的紋飾。乳釘紋早在夏代青銅器出現之始就出現了,直至西漢,在青銅器上還可看見乳釘紋的身影。商代晚期至春秋時期是乳釘紋的鼎盛時期。乳釘紋主要出現在鼎和簋上,此外,在爵、角、瓶、尊、壺、盒、鍾、罍等器物上也有出現。

乳釘紋形狀簡單、明快,如果就單個乳釘的形狀看,不同的時代是分不出多少區別的。但乳突群與其它幾何紋飾的組合併形成固定的圖案,它們在不同的時代各領風騷,我們便可據此來分類斷代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