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縣雲門寺

乳源縣雲門寺

雲門寺是五代末年名僧文偃禪師創建。文偃(864—949年),俗姓張,姑蘇嘉興(今浙江)人。出家後到各地參學,初參睦州(浙江建德)道趴,後參義存,獲得印可。禪宗六祖慧能圓寂後,嗣法弟子有湖南南嶽懷讓和江西青原山行思兩個法系。

乳源縣雲門寺乳源縣雲門寺
乳源縣雲門寺

雲門寺,又稱大覺寺,座落在廣東乳源縣雲門山,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1990年9月27日,中國佛教禪宗五宗之一的雲門宗發源地——廣東乳源縣雲門寺隆重舉行重修落成剪彩暨佛菩薩聖像開光慶典,諸山長老、海內外佛教徒共三乾多人參加這一莊嚴隆重的典禮。在法樂聲中,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大覺寺方丈佛源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淨慧法師及乳源縣縣長為重修落成的雲門山大覺寺剪彩。隨後,佛源、淨慧及香港福慧寺住持萬心法師、江西雲居山真如寺住持一誠法師、湖南省寶縣法師、廣東汕頭圓徹法師等,分別為各殿堂新塑的佛菩薩聖像開光。

雲門寺是五代末年名僧文偃禪師創建。文偃(864—949年),俗姓張,姑蘇嘉興(今浙江)人。出家後到各地參學,初參睦州(浙江建德)道趴,後參義存,獲得印可。禪宗六祖慧能圓寂後,嗣法弟子有湖南南嶽懷讓和江西青原山行思兩個法系。到唐末五代間,南嶽一系形成偽仰宗和臨濟宗,青原一系分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合稱禪宗五家。雲門宗前輩的傳承是:青原山行思一道悟一崇信一宣鑒一義存一文幅。文偃在福州象骨山雪峰廣福院得義存印後,就來到韶州(今乳源縣)雲門山,修復殘破的光泰禪院,開創了自成一系的雲門宗禪風。

雲門宗認為,萬事萬物,皆體現真如,皆有佛性。其說教方式獨特,被稱作“雲門三句”。據《五燈會元》卷15所載,雲門宗祖文偃講道時指出:“我有三句語,示汝諸人。一句函蓋乾坤,一句截斷眾流,一句隨波逐浪。若辯得出,有參學分;若辯不出,長安路上輥輥地”。函蓋乾坤指的是天地萬物皆是真如所顯。佛性普出萬有;截斷眾流是指真理不可名說,參學者不能用語言把握真理,而套用內心頓悟;隨波逐浪是要求對參學者因機說法,隨機教化學人。文偃把雲門三句叫作“雲門劍”、“吹毛劍”,掌握了就能求得解脫。

文偃駐錫大覺寺時,門下常有數百名僧侶從學,殿堂莊嚴,盛極一時。文偃入寂後,南漢王劉追封文偃為“慈雲匡真大師”,改寺名為大覺禪寺,並奉迎真身到五羊城(廣州)宮中供養。雲門宗在北宋時與臨濟家並盛,至南宋時衰微不傳。

1943年,近代名僧虛雲從廣東曹溪來到雲門,見古寺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但文偃祖師肉身猶存。就發願重興雲門宗祖庭。在虛雲法師的努力了,1943年至1951年,歷時10年,先後修建了殿堂樓閣300.余楹,雕塑佛菩薩聖像100餘尊,並安禪傳戒,演教弘宗,使梵宇重光。鐘鼓重鳴,宗風再振。

1953年起,虛雲法師的入室弟子佛源繼任雲門大覺寺方丈,實行農禪並重,以奪養寺。“文化大革命”中停止佛教活動。

1983年國務院確定大覺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受到政府的重視和保護。大覺寺交給佛教界管理使用,佛源法師回到雲門,重修寺廟,再塑佛像,恢復佛教活動。

1986年農曆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大覺寺舉行傳戒法會,有800多人分別受出家二眾和在家二眾的戒律。雲門寺住持佛源法師、廣州光孝寺住持本煥法師香港大嶼山寶蓮寺住持聖一法師分別擔任傳戒三師。

1984年7月至1990年夏,在政府的支持和海內外信徒的資助下,雲門大覺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修復後的雲門寺,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客堂、鐘樓、功德堂、鼓樓、伽藍殿、延壽堂、祖師殿、禪堂,還新建了虛雲和尚紀念堂、舍利塔、山門、佛經流通處、涼亭等,殿堂內塑造了佛像,使寺廟比原貌更加雄偉莊嚴,格局更加宏大,設備更加完善,以新的面貌再現在雲門山麓。雲門大覺寺共維修改建2600多平方米,新建9800多平方米。雲門大覺寺今後擬計畫建設圖書館、佛教診所,開發雲門峰、雲門亭等旅遊景點。

雲門大覺寺新修的山門石碑坊高達12米。山門內壁存有著名的南漢大寶元年(958年)《大漢韶州雲門山光泰禪院故匡真大師實性碑》等重要石碑,為佛教珍貴文物。

據寺約半華里,還有海會塔,周??學的場所。後山又新修了虛雲和尚紀念堂及舍利塔,林泉幽勝,可供僧人閉關閱經之用。

寺前有觀音山桂花潭風景區,有桂花潭、出米石、九仙岩、慈悲峰、鐵鼓山等山水名勝,流泉飛瀑,岩石嵯峨,桂花香溢,風光綺麗。

雲門寺還舉辦了佛學培訓班,培養青年僧伽人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