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洪州第三狀

乞洪州第三狀

乞洪州第三狀,出處:《歐陽修集 》卷九十 ,表奏書啟四六集卷一。字永叔,號醉翁,晚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充館閣校勘。

出自何處

【出處】:歐陽修集卷九十 表奏書啟四六集卷一

主要內容

【乞洪州第三狀】

右臣近罄懇私,自陳衰病,願罷權尹,乞一外州。伏蒙聖恩,降詔不允。臣以庸繆,過叨獎擢,不能陳力,輒欲辭勞,當被刑誅,敢期詔諭?理宜祗惕明訓,勉勵疲駑。而敢再乾天聰,固自愚執者,蓋臣有不得已也。臣舊患兩目,於今十年。近日以來,發作尤甚,眵淚浸澀,睛瞳眊昏,視物稍多,其痛如割。欲頻請假告,則浩穰之地,豈自遑安;欲竭力枝梧,則疾患內攻,有難勉強。夙夜憂畏,不知所為。欲望聖慈,憫臣衰殘,察臣愚拙,許解繁劇,假一遠外之州,俾之待罪。臣無任瞻天祈恩激切之至。謹具狀陳乞,伏候敕旨。

作者簡介

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聖八年(一○三○)進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試學士院,充館閣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責諫官高若訥,降為峽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寶元二年(一○三九)。遷武成軍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館閣校勘。慶曆三年(一○四三),知諫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四年,為河北都轉運使。五年,慶曆新政失敗,因力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韓琦、杜衍等申辯,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權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進參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罷為觀文殿學士,轉刑部尚書知亳州。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對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病逝潁州汝陰,年六十六。縊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傳。宋胡柯編有《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

歐陽修詩,以《四部叢刊》影元本《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為底本。參校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簡稱周本,藏北京圖書館)、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簡稱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圖書館)及明正統刻《居士集》(有元曾魯考異,簡稱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錄下,今移至正文題下。底本孫謙益等所作校記,除刪去少數異體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續添校記,亦以續校名義補入正文。另輯得集外詩句,附於卷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