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藤酒

九藤酒

正文

九藤酒——(痛風)
痛風即痛痹。虞摶云:“夫古之所謂痛痹者,即今之痛風也。諸方書又謂之白虎歷節風,以其走痛於四肢骨節,如虎咬之狀,而以其名名之耳”。
痛風多因感寒而致,寒凝血瘀,不得流通,所以作痛,故適於用藥酒治療。常用附子、皂刺及藤類藥物配製,如附子酒、九藤酒。
《醫學正傳》

配方

青藤、釣鉤藤、紅藤(即理省藤也)、丁公藤(又名鳳藤)、桑絡藤、菟絲藤(即無根藤)、天仙藤(即青木香)、陰地蕨(名地茶,取根)各四兩,忍冬藤、五味子藤(俗名紅內消)各二兩。

製法

上細切,以無灰老酒一大斗,用磁罐一個盛酒,其藥用綿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口,不可泄氣,春秋七日,冬十日,夏五日。

主治

遠年痛風,及中風左癱右瘓,筋脈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等證,其功甚速。

用法

每服一盞,日三服,病在上食後及臥後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方劑名稱

經驗九藤酒

藥物組成

青藤4兩,釣鉤藤4兩,紅藤(即理省藤)4兩,丁公藤(又名風藤)4兩,桑絡藤4兩,菟絲藤(即無根藤)4兩,天仙藤(即青木香)4兩,陰地蕨(名地茶,取根)4兩,忍冬藤2兩,五味子藤(俗名紅內消)2兩。

處方來源

《醫學正傳》卷四。

方劑主治

遠年痛風,及中風左癱右瘓,筋脈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

製備方法

上切細,以無灰老酒1大斗,用瓷罐1個盛酒,其藥用真綿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口,不可泄氣,春、秋7日,冬10日,夏5日。

用法用量

每服1盞,1日3次。病在上,食後及臥後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