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圖

九歌圖

《九歌圖》卷共十一段,每段一圖,畫屈原像及楚辭《九歌》中的《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十章內容。秀勁宛轉,線條纖細飛揚,體現了元代的白描風格。圖中吳睿所書《九歌》亦改用篆書,並識雲“至正六年九月既望吳睿書”。至正六年為公元1346年。圖有“淮南張渥”款,有專家認為此系後添偽款。上有元代書法家隸書《九歌》歌詞全文及倪瓚題觀款。  張渥《九歌圖》傳世有多卷,此圖系清皇宮內府舊藏,後被溥儀攜至天津,偽滿時運長春,爾後流散民間,現藏吉林省博物館。

基本信息

九歌圖卷

九歌圖(局部)
【名稱】九歌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元代
【材質】紙本
【風格】水墨
九歌圖(局部)
【縱】29厘米
【橫】523.5厘米
【作者】張渥
【文物現狀】現藏吉林省博物館

畫作介紹

《九歌圖》卷共十一段,每段一圖,畫屈原像及楚辭九歌》中的《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十章內容。秀勁宛轉,線條纖細飛揚,體現了元代的白描風格。圖中吳睿所書《九歌》亦改用篆書,並識雲“至正六年九月既望吳睿書”。至正六年為公元1346年。圖有“淮南張渥”款,有專家認為此系後添偽款。上有元代書法家隸書《九歌》歌詞全文及倪瓚題觀款。
張渥《九歌圖》傳世有多卷,此圖系清皇宮內府舊藏,後被溥儀攜至天津,偽滿時運長春,爾後流散民間,現藏吉林省博物館。

作者介紹

張渥(?—1356),元代畫家。字叔厚,號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今浙江杭州)人。工人物,尤長白描畫法。博學多藝,累考科舉不中,遂致力於詩畫。擅繪人物,學李公麟白描,也有人說他學南宋梁楷。筆法細勁,形象生動。能山水,“儘自然之性”,擅長人物,法李公麟白描得其清麗流暢之風;擅“鐵線描”,被譽為“李龍眠後一人而已”。亦嘗作彌勒佛像。所畫線條剛勁飄逸,人物形神刻畫生動,兼畫梅竹亦瀟灑有致。
傳世作品有《九歌圖》、《雪夜訪戴圖》、《瑤池仙慶圖》等。

九歌釋義

九歌:《楚辭》篇名。“九歌”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楚辭》的《九歌》,是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國殤》一篇,悼念和頌讚為楚國而戰死的將士;多數篇章,則皆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傷。王逸說是屈原放逐江南時所作,當時屈原“懷憂若苦,愁思沸郁”,故通過製作祭神樂歌,以寄託自己的這種思想感情。但現代研究者多認為作於放逐之前,僅供祭祀之用。(《辭海》1989年版)

木版畫集

九歌圖木版畫
《九歌圖》木版畫集。
明末畫家陳洪綬據屈原《九歌》所繪,黃建中刻。初刊於崇禎十一年(1638),重刊於清康熙三十年(1691)。共二十幅。
有東皇太乙、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及屈子行吟等。每圖後面繪者手書題名。
所畫想像力豐富,《屈子行吟》一圖,成功地塑造了屈原的莊嚴形象,為畫史上重要的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