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嶺鎮

九嶺鎮

九嶺鎮是中國四川綿陽市30個近效鄉鎮之一,因地處九嶺崗北麓,故名。位於江油西南部,東與龍鳳鎮隔涪江想望,北接青蓮鎮,西連香水、八一鄉,西南與方水鄉毗鄰,南與綿陽市涪城區龍門鎮接壤,素有江油“南大門”之稱。地理座標位置為東經104°37’—104°48’,北緯31°38’—31°48’,全鄉幅員面積42.65平方公里。

基本簡介

九嶺鎮檢修電線

四川省江油市轄鄉。清末置雙河鄉,1958年改雙河公社,1961年更名為九嶺公社,1983年改鄉。位於市境西南部,距市區16公里。面積42.6平方公里,人口1.7萬。省道南(坪)滬(州)公路過境。轄柏河、景雲、大寶、紅岩、紮營、蘇溪溝、五石、粉石、藕塘、七窯、中河11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建材、草編、竹編、土陶品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子。土特產有附子、麥冬、生薑、辣椒。境內藕塘村發現南朝古瓷窯遺址。轄區11個行政村(柏河、景雲、大寶、紅岩、紮營、蘇溪、五石、粉石、藕塘、七窯、中河)78個村民小組。全鄉總人口17449人,集鎮非農業人口2685人。人口出生率為7.5‰,自然增長率為2.23‰。全鄉耕地面積17700畝,人均耕地1.01畝。有初級中學1所,鄉中心國小1所,村小10所,幼稚園13所,在校學生2223人,教職工110人。有鄉乙等一級中心衛生院1所,醫療站11個。畜牧獸醫站、供電所、農機站、市公安局九嶺鄉派出所各一處,行政和服務設施基本配套。

自然資源

九嶺鎮領導視察
九嶺鎮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九嶺鄉被涪江和盤江環抱,地處涪江中游,屬高丘地貌,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淺丘多。涪江沿岸四個村為平壩台地(即江彰平原),水資源十分豐富。丘區有小(一)型水庫一處,小(二)型水庫四處,有效庫容達70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36萬畝,紅岩堰自由灌溉面積為6000畝,有塘堰826口,民眾生產、活用水十分方便。境內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最高氣溫36°C,最低氣溫-5°C,無霜期300天左右,年降雨量在1000-1200MM之間。森林覆蓋率31.25%。集鎮設施完善,電力充足。

經濟發展

九嶺鎮九嶺鎮
九嶺鎮農業總產值3429萬元,年增長率4.3%;財政總收入1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58元,比1999年增長108元∕人,年糧食總產量7617噸,糧經結構調整為4:6,由於實施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年蔬菜總產量1.2萬噸。生豬出欄15127頭。2000年創企業總產值4110萬元,全鄉各類企業528家,從業人員1600人,社會商零售商品總額7100萬元。九嶺鎮趕集為隔天場,人數達萬人。場鎮有占地10畝的農貿市場一個,攤位800餘個。境內有綿陽市屬九嶺魚種站、九嶺七窯水電站。鄉鎮企業有:4個機磚廠,16個預製板廠,2個紙廠,2個砂石廠,2個酒廠,2個糧油食品加工廠,1個橡膠製品廠,1個沙發廠,1個石英砂廠,1個蔬菜加工廠,1個加油站。交通:九嶺鎮是通過江油、綿陽、安縣的中轉點。綿江高等級公路、安梓路穿越集鎮從境內通過,村與村、村與鄉、村與組都有公路或機耕道相連。市內9路公共汽車終點站設在九嶺集鎮每15分鐘一班,每天往返江油、綿陽、安縣、八一、方水的汽車均從集鎮通過,交通十分方便。

基礎建設

九嶺鎮建設隊開來
九嶺鎮集鎮建設總體規劃於1994年10月制定,2000年6月26日中共綿陽市委常委、江油市委書記左代富到九嶺鄉現場辦公,確定九嶺鄉按江油市試點小集鎮享受優惠政策。根據規劃2001年政府將新建柏河街1條,長180米,寬52米。2002年新建西河街1條,長272米,寬52米。九嶺鄉2000年集資130萬元,將安梓路九嶺段餘下的3.5公里碎石路建成6米寬的水泥路面。全鄉兩條主幹道全部建成三級柏油路。全鄉各村、社全部修通了3米寬以上的碎石路,實現村村、社社通公路

郵電:九嶺鎮有郵政代辦所1個,鄉境內共安有程控電話1200部,有8個村通了電話,移動通信公司和中國聯通公司分別在九嶺建成基站各1座,全鄉行動電話300多部,通訊十分方便。

文化遺址:1986年經江油市文化局、綿陽市博物館、省博物館批准對位於九嶺鄉的南北朝時期的瓷窯遺址進行發掘後,被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遺址保護碑立於藕塘村六組。

農業發展

九嶺鎮路邊紅繩
九嶺鎮重點抓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全鄉現已形成了景雲村大棚無公害蔬菜和“蒜苔韭”韭黃生產基地;中河村大棚無公害蔬菜和“七寸紅”胡蘿蔔生產基地;丘區5000畝“羅漢藕”蓮藕生產基地。九嶺鄉是江油的老蔬菜生產基地,種菜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基礎好,起點高。經有關部門對土壤、大氣、水質進行檢測,均達到生產無公害蔬菜的條件。鄉黨委政府結合九嶺鄉鎮的優勢,發展近效農業,重點搞好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在市農業局、環保局、工商局和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檢測中心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現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已達3000多畝,蔬菜已通過有關部門檢測達標並上市,讓廣大消費者吃上了放心、安全、衛生的無公害蔬菜,遠銷重慶、南充、成都、九寨溝等地,增加了菜農收入,滿足了城市的需要。

江油市九嶺鎮位於綿江快速通道中段,九嶺鎮幅員面積46.2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現有農業人口16859人,耕地面積17000畝。2002年,被確定為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2005年,A級綠色蔬菜基地通過省級審定。2006年,綠色蔬菜基地已通過省級審定,力爭2007年通過國家認證。全鎮蔬菜面積達18800畝,年總產5萬餘噸,產值5000餘萬元。蔬菜種植人平收入2966元,占全鎮人平純收入近1/2。綠色蔬菜畝平產值8000元,純收入5000元。主要品種有“蒜苔韭”韭菜系列、“大棚反季節蔬菜”、“七寸參”、“胡蘿蔔”、“羅漢”蓮藕等,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生產布局。投資80萬元,建成了占地20畝的蔬菜批發市場,初步建立了蔬菜檢測入市制度,“九禾”牌蔬菜商標已產生了品牌效益。2006年,九嶺鎮無公害蔬菜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在兩級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農業局的指導下,按照《綿陽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和“過程有控制,操作有規程,環節有記錄,逆向可追蹤”的要求,認真開展了以下工作。

地震影響

九嶺鎮九嶺鎮災民
“5·12”以來,九嶺鎮蔬菜產業先後遭受地震、唐家山堰塞湖避險影響,使全鎮大量應上市蔬菜因無人管理和採摘,損失高達70%-80%,對蔬菜產業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為此,九嶺鎮採取九項措施,加快恢復蔬菜產業,確保全年發展目標的實現。一是成立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分級負責,採取多種措施集中力量抓好蔬菜產業恢復工作。同時,科學制定產業發展的短期、中期、長期規劃,並分階段逐步實施。二是及時恢復因災損毀的水利設施、道路等基礎設施,加快沼氣維修和下濕田改造。已維修道路6.5公里、溝渠9.5公里。三是加強實用技術培訓,分村組織巡迴培訓。加強病蟲害監測,做到提前防治。現已組織培訓3場568人次。四是儘快恢復行銷網路。完善蔬菜批發市場功能,加大“九禾”品牌宣傳力度,積極組織各地行銷大戶銷售蔬菜。現已組織行銷大戶32戶,外銷蔬菜1500餘噸。五是實行救災資金補助。積極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對設施農業種植大戶和蔬菜種植戶一定的生產資料、資金補助,增強菜農的生產積極性。現已發放肥料40噸,玉米豆類種子13600斤、其他菜種8000餘袋。六是建立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基地,抓好優良品種推廣,引導民眾及時改種、補種。現已補種、改種2000畝。現已七是加強農產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八是加大龍頭企業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吸納民間資本投入農業開發、興辦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鼓勵廣大農民積極參與蔬菜鎮建設。九是加大宣傳力度,重樹種植戶信心。

旅遊資源

邛窯:隋代至宋代,唐尤為著名以燒制青釉、褐釉、綠釉、彩繪等器物為主,除燒制盤、碗之外,還有各種瓷塑玩具。今四川省邛崍縣代方堂(古屬邛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