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山

唐家山

唐家山堰塞湖泄流在即,綿陽從2008年5月30日開始,有20萬常住人口、5萬流動人口進行大疏散,已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綿陽管轄北川,北川是一個縣,管轄唐家山,唐家山應為鎮級行政單位。截至2008年6月5日,疏散已進入第七天,唐家山疏散25萬人。這次因汶川5·12大地震引發淤塞性質的洪水導致的大移民事件,是川北抗震之關鍵,溫家寶總理親臨一線視察指揮,社會與媒體稱之為“決戰唐家山”。

唐家山簡介

唐家山堰塞湖,形成過程:原有的水系,流經山區,河道一旦堵塞,便會發生湖泊現象,儲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而恰恰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龍門山300KM的地震斷裂帶,山體墜落,封閉河道,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河谷、河床被堵塞後,流水聚集並且往四周漫溢,水位迅速積蓄抬高,造成洪峰,威脅下游。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動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體,可能是土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物質。
唐家山,由山崩滑坡所形成的堰塞湖多見於藏東南峽谷地區,且年代都很新近,如1819年在西姆拉西北,因山崩形成了長24-80km,深122米的湖泊。藏東南波密縣的易貢錯是在1990年由於地震影響暴發了特大土石流堵截了乍龍湫河道而形成的,波密縣的古鄉錯是1953年由冰川泥石流堵塞而成,(實則也屬冰川湖)。八宿縣的然烏錯是1959年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
台灣地震活動頻繁,1941年12月,嘉義東北發生一次強烈地震,引起山崩,濁水溪東流被堵,在海拔高度580m處溪流中,形成一道高100m的堤壩,河流中斷,10個月後,上游的溪水滯積起來,在天然堤壩以上形成一個面積達6.6km2,深160.0m的堰塞湖。最新的堰塞湖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導致的堰塞湖。

唐家山堰塞湖險情

2008年5月26日,這張衛星照片顯示北川附近的唐家山堰塞湖在地震後的形成過程。傳說是大禹故鄉的北川禹里鄉禹王廟下的河道水面已進入民宅。根據航空遙感資料和專家實地調查初步分析,目前四川大地震災區發現34處堰塞湖,其中8處水量在300萬立方米以上。唐家山一帶受阻河道水面上升較快。由於水量過大,一旦堤壩坍塌會對下游構成極大威脅。目前,有關方面正在組織全力排險。
2008年5月25日,警水電部隊為數400人的突擊隊擬攜帶炸藥、乾糧、杴鎬徒步6公里進入唐家山堰塞湖堰頂。這批部隊將在堰頂進行爆破工作。此外,武警水電部隊另外一支具有操作大型機械設備能力的突擊隊也將徒步進入堰頂,在等候設備運入的同時先行人工開挖爆破坑。成都軍區也擬組織400至800人的突擊隊進入堰頂搶險。
唐家山堰塞湖險情:唐家山堰塞湖,是在地震的時候山體倒塌下來掉進河道,堵塞了河道,上流的水不斷流下來,水位越來越高,形成一個湖泊。唐家山堰塞湖體長803米,寬611米,高82.65―124.4米,估算最大可蓄水量約3億立方米,現今蓄水量已超1億立方米。它位於北川縣城上游3.2公里,大地震造成大量山體崩塌,兩處相鄰的巨大滑坡體瞬時裹挾巨石、樹木、泥土沖向河道,落入河道後在湔江形成堰塞湖。如果堵塞河道的壩口一旦崩塌,壩口崩塌三分之一,綿陽市不會被淹沒,撤離10多萬人;壩口崩塌二分之一以上,綿陽市被淹沒,轉移120萬人。
唐家山堰塞湖堤壩搶險施工於2008年5月31日晚12時正式結束,2008年6月1日18時14分,最後一批唐家山堰塞湖壩頂搶險人員抵達綿陽機場。至此,壩頂的620多名搶險官兵和工程技術人員除留有少量監測人員留守外,均已安全撤離。按目前的水位上漲趨勢,專家組預測泄流時間在2008年6月4日-5日。目前,唐家山堰塞湖周邊及沿岸安全地帶均設立了險情觀察站,實行24小時實時觀察並報告。

溫家寶視察唐家山堰塞湖

溫家寶察看唐家山堰塞湖,強調“絕不能讓百姓傷亡”。

溫家寶視察唐家山堰塞湖溫家寶視察唐家山堰塞湖
2008年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赴四川察看唐家山堰塞湖的情況。溫家寶在察看唐家山堰塞湖導流明渠,了解工程排險等相關情況;在堰塞壩上實地考察、研究堰塞湖漲水及工程排險辦法;在機場親切看望俄羅斯米-26重型運輸直升機機組成員。溫家寶說:“特大地震災害以後,次生地質災害仍然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特別是懸在人們頭頂的這個唐家山堰塞湖。採取工程排險與人員轉移避險的方式來解決堰塞湖隱患,這在我國抗震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我們的目標是在處理堰塞湖的過程中,絕不能讓一個百姓傷亡。”。

堰塞湖解決方案

搭“空中通道”開挖溢洪槽
記者從唐家山堰塞湖搶險指揮部了解到,目前,各方正盡一切力量“搭建”一條由綿陽南郊機場到唐家山的“空中通道”,用以運輸重型器械和兵力。空投壩頂的武警水電部隊將開挖溢洪槽,破解懸於北川和江油之上的堰塞湖。
破解唐家山堰塞湖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包括35輛推土機、15輛挖掘機在內80餘件重型機械因為道路被毀,無法開到壩頂,只能緊急開闢一條“空中通道”運送機械和兵力。米-26直升機運送大型機械前往唐家山堰塞湖
唐家山堰塞湖搶險指揮部副總指揮、水利部副部長矯勇告訴記者,執行這次“空中通道”飛行任務的是1架米-26直升飛機和5架米-17直升飛機。其中米-26是從俄羅斯租用的,俄羅斯機長將擔任這次運輸任務的主飛。6架飛機已經齊集綿陽機場待命起飛。
2008年5月22日下午,國務院抗震救災前方指揮部水利組會同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水利監控組,兩次空降唐家山堰塞壩現場監測測量。
堰前水位為717.48米,比2008年5月21日上漲了2.6米,現有水量為7000萬立方米,而壩體容積為1億立方米。
在不考慮上游發生降雨的情況下,預計18至24天后水位將達到過流高程。所以必須採取緊急工程措施降低堰前水位。
綿陽市市委常委、抗震救災指揮部副總指揮陳友學告訴記者,沿河的居民均已安全撤離到山上。現在要做的是爭分奪秒,搶運設備,開挖溢洪槽,破解堰塞湖。
2008年5月26日,隨著包括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等的598名水利專家、工程技術人員以及15台大型施工設備空運到壩頂,唐家山堰塞湖應急搶險決戰全面提速。
2008年5月27日已吊運到唐家山堰塞湖頂的大型機械設備20餘台。目前,大批推土機、挖掘機等大型機械設備正加緊吊往運到唐家山堰塞湖頂。
2008年5月28日由於搜救工作臨近尾聲和唐家山堰塞湖的威脅,北川縣城的救援人員已基本撤離。除了少數幾輛挖掘機和巡視車輛的轟鳴,整個縣城一片寂靜。
2008年5月31日上午八點半,唐家山施工現場的第一批200多名武警水電官兵已經徹離,待明日凌晨工程全部完工後,其他人員和設備將徒步離開現場。 上午八點,唐家山湖區庫容為1.83億立方米,水位733.42米。
唐家山堰塞湖最後一批壩頂搶險人員搭乘直升機抵達綿陽機場。這意味著,除了留下的12名監測人員外,在壩頂連續施工近十天的620多名武警水電部隊官兵和工程技術人員均已安全撤離。
根據昨晨氣象會商結果,今明兩天上游將有5毫米左右的降雨,按目前的水位上漲趨勢,專家組預測在6月3日左右堰塞湖將自然溢流。

搶險大捷

2008年6月10日,綿陽唐家山堰塞湖搶險工作今天取得決定性勝利,下泄的洪峰順利通過綿陽市區,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到當天17時,唐家山堰塞湖的泄流槽底部高度介於720米至721米之間,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在唐家山堰塞湖搶險指揮部說,這標誌著搶險取得決定性勝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