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顆粒

九味羌活顆粒

九味羌活顆粒,為棕黃色的顆粒;氣香,味甜、微苦。解表,散寒,除濕。用於外感風寒挾濕導致的惡寒發熱,無汗,頭痛且重,肢體酸痛。

一、藥名起源

九味羌活顆粒是根據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元素,錄自《此事難知》 的大羌活湯(現在中醫方劑學教材中稱為九味羌活湯)經過現代中藥炮製,製劑技術製成的沖劑

二、處方

羌活150克 、防風150克、蒼朮150克、細辛50克、川芎100克 、白芷100克 、黃芩100克 、甘草100克 、地黃100g克。
羌活一藥,既能發汗解表,又可祛風差而止痛,但在作為發汗解表藥時, 羌活-原植物,應將它的祛風止痛功效密切結合起來,即在臨床上用於風寒表症時,必須兼有頭痛或骨節疼痛等症,才考慮使用。至於用治風濕痹痛,不論有無表症,都可套用。根據近年來臨床實踐體會,本品退熱的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熱藥如蒲公英、板藍根等品治風熱表症,而且一般在熱退之後無再度發熱現象。

三、性狀

本品為棕黃色的顆粒;氣香,味甜、微苦。

四、功能與主治

解表,散寒,除濕。用於外感風寒挾濕導致的惡寒發熱,無汗,頭痛且重,肢體酸痛。

五、用法與用量

【功能與主治】解表除濕。套用於惡寒發熱,無汗,頭痛口乾,肢體酸痛。
【用法與用量】用薑湯或開水沖服,一次15克,一日2~3次。
【規格】每袋裝15克
【貯藏】密封。

六、注意事項

本藥中雖有生地黃和黃芩之寒,但究以辛香溫燥藥味為主,有傷陰劫液之弊,故風熱表證和里熱亢盛以及陰虛內熱者不宜使用。

七、配置方法

白芷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收集漉液,備用。羌活、防風、蒼朮、細辛、川芎提取揮髮油,蒸餾後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其餘黃芩等3味加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合併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水溶液合併,濃縮至約900ml,加等量的乙醇使沉澱,取上清液與漉液合併,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8-1.40(60-65℃)的清膏。取清膏1份、蔗糖粉2.5份、糊精1.5份,製成顆粒,乾燥,噴入上述羌活等揮髮油,混勻,即得。

八、藥理作用

1、中醫學方解

九味羌活湯有發汗祛濕,兼清里熱之功效。
方中羌活辛苦性溫,入太陽經,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痹痛,為治風寒濕邪在表之要藥,故用以為君藥。防風辛甘性溫,為風藥中之潤劑,“祛風燥濕”(《本草經疏》卷7),長於“散風邪治一身痛”(《本草正》卷48);蒼朮辛苦而溫,功可發汗祛濕,為祛太陰寒濕的主要藥物,兩藥相合,協助羌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是為臣藥。細辛、白芷、川芎祛風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細辛善止少陰頭痛,白芷善解陽明頭痛,川芎長於止少陽、厥陰頭痛;生地、黃芩清泄里熱,並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以上五味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諸藥合用,共成發汗祛濕,兼清里熱之劑。

2、現代醫學驗證

主要有鎮痛,抗炎,解熱,鎮靜,抗菌,抗病毒,調節免疫等作用。
鎮痛:小鼠醋酸扭體法實驗證明該方水提物和醇提物20g/kg劑量時,能明顯抑制小鼠扭體反應,減少扭體次數;其醇提物25克/公斤劑量對熱板法所致小鼠疼痛反應有明顯抑制作用,提高小鼠痛閾值;另有報導該方水提物10.5克/公斤劑量能明顯減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次數及提高熱板法中小鼠痛閾值;表明本品鎮痛作用良好。
抗炎: 小鼠巴豆油耳腫脹法和大鼠蛋清足腫脹法實驗證明,九味羌活湯醇提液30克/公斤對動物急性炎症水腫模型有明顯抑制作用。
解熱: 九味羌活湯水煎液8.1克/公斤和21.6克/公斤灌服給藥,對用疫苗或啤酒酵母引起的發熱模型動物(家兔、大鼠),可使其發熱體溫下降,且作用迅速。另有實驗發現對多種致熱原(啤酒酵母、過期菌苗、內毒素、內生性致熱原)引起的大鼠、家兔發熱,九味羌活湯有一定的解熱效果。
鎮靜: 小鼠自主活動測定實驗發現九味羌活湯10.5克/公斤劑量能減少小鼠自發活動次數,表現出一定鎮靜作用,另外方中防風蒼朮川芎、細辛、黃芩生地黃都具有一定鎮靜作用。
抗菌、抗病毒: 方中單味藥防風、白芷、細辛、黃芩、羌活、甘草等體外實驗發現對革蘭氏陽性菌(如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革蘭氏陰性菌有一定抑制作用。黃芩對流感病毒PR8株和亞洲甲型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調節免疫: 抗內毒素抗體產生實驗表明,九味羌活湯能明顯促進抗體產生,加速機體對內毒素的清除。

十、理化性質

本品為棕黃色的顆粒;氣香,味甜、微苦。應符合顆粒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
取本品10克,研細,加水20毫升,加熱溶解,放冷,加於已處理好的DA-201型大孔吸附樹脂柱(內徑約1厘米,柱長12厘米,濕法裝柱;用水50毫升預洗)上,用水100毫升沖洗後,再用60%乙醇30毫升洗脫,收集洗脫液,置水浴上蒸乾,殘渣加甲醇2毫升使溶解,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對照藥材0.5克,加水30毫升,煮沸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20ml,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微升,分別點於同一用1%氫氧化鈉溶液製備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納米)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取本品15克,研細,加甲醇30毫升,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芩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毫升含1毫克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對照品溶液5微升、供試品溶液10微升,分別點於同一以含4%醋酸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l)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狀】本品為棕黃色的顆粒;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氣香,味甜、微苦。

中藥之九字類方劑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