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

中觀

中觀,大乘佛學的兩大基本潮流之一,佛教的一切義理都在中觀義中,中觀義理是佛教的綱領。其創立人為大乘佛教思想家龍樹。他發揮了大乘初期《大般若經》中空的思想。中觀派還進一步認為,作為最高修持境界的涅盤和現實世界在本性上是沒有差別的,它們之間所以有差別,主要是由於人們無明的結果,如果消滅了無明,也就達到了涅盤,為此,他們規定了五十二行位的修行階段。繼龍樹、提婆之後,闡述中觀理論的有羅睺羅跋陀羅。另,在社會學科中,有巨觀理論有微觀理論還有中觀理論。經濟學出現以來,人們逐漸覺得經濟學的視角除了巨觀、微觀經濟之外,還應該有中觀經濟學。

基本信息

歷史概況

中觀中觀
相傳,真武大帝武當山修道升天,被玉皇大帝冊封為北極玄天上帝時就在瓊台舉行的隆重儀式。因此,武當道教認為瓊台是真武大帝的受封地,而倍加崇拜。

景點及區位

中觀中觀
瓊台觀的建築規模是宏大而奇妙的,分為瓊台上觀、中觀和下觀三個建築單元,是湖北十堰武當山36觀中最大的道觀之一。瓊台三觀各有非常好聽的名字,上觀叫“白玉龜台”,中觀叫“紫岳瓊台”,下觀叫“玉樂霄台”。歷史上,三觀之間借山勢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間由亭橋相聯,故有在三觀之間走動“出門不見天,下雨不濕鞋”的說法。

垂直距離1350米,在元代時,稱為“瓊台宮”。明清時修葺擴建有24座道院,廟房數百間。至清鹹豐六年(1856年),毀於兵火。現已修復部分廟房。該處系武當山客運索道的起始點。已成為重要的遊客集散地。

現在整個瓊台觀保存最為完好的就是中觀了。有中觀西配殿、中觀龍虎殿、

中觀東配殿、中觀大殿和中觀道院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