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金幣

孫中山先生為了推翻清朝封建專制政府,籌集軍餉,1911年5月在美國舊金山設立“洪門籌餉局”並印刷一組名為“中華民國金幣”的革命軍籌餉券。孫中山先生參與設計,後由李公俠負責印刷。【貨幣形狀】該券的圖案設計採用美鈔式的狹長票型,頗為精緻大方,其券正面及背面的上端均印有“中華民國金幣”隸書;券額分壹拾元,壹佰元、壹千元三種。正面全為中文,背為英文,中間均印有當時同盟會會旗一青天白日旗幟圖案;右側印“中華革命黨本部總理孫文”,左側印“中華革命軍籌餉局會計李公俠,所印中英文之“孫文”及“李公俠”均系親筆簽字,正中下端印有“中華民國成立之日此票當作國寶通用,交納稅課,並隨時如數向國庫交換實銀”字樣。金幣券的正面騎縫裁根處均蓋有圓形的“總理”章及方形的“中華革命軍籌餉局印章”,並在背面騎縫裁根處用墨筆書寫代號,壹拾元,壹百元,壹千元券,分別用“中”“華”“民”字代號,獨缺“國”字代號。未印伍百。代號下均寫有中文編號。

【名稱】中華民國金幣

【鑄市概況】

孫中山先生為了推翻清朝封建專制政府,籌集軍餉, 1911年5月在美國舊金山設立“洪門籌餉局”並印刷一組名為“中華民國金幣”的革命軍籌餉券。孫中山先生參與設計,後 由李公俠負責印刷。
【貨幣形狀】該券的圖案設計採用美鈔式的狹長票型,頗為精緻大方,其券正面及背面的上端均印有“中華民國金幣”隸書;券額分壹拾元,壹佰元、壹千元三種。正面全為中文,背為英文,中間均印有當時同盟會會旗一青天白日旗幟圖案;右側印“中華革 命黨本部總理孫文”,左側印“中華革命軍籌餉局會計李公俠,所印中英文之“孫文”及“李公俠”均系親筆簽字,正中下端印有“中華民國成立之日此票當作國寶通用,交納稅課,並隨時如數向國庫交換實銀”字樣。金幣券的正面騎縫裁根處均蓋有圓形的 “總理”章及方形的“中華革命軍籌餉局印章”,並在背面騎縫裁 根處用墨筆書寫代號,壹拾元,壹百元,壹千元券,分別用“中”“華”“民”字代號,獨缺“國”字代號。未印伍百。代號下均寫有中文編號。

【珍品程度】

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先生任臨時大總統時期,“中華民國 金市”券的債務,實已大多償還。對尚未償還的少數“中華民國金幣”券,亦在1935年至1937年間,由“中華債券調查委員會”驗明加蓋登記章後兌銀收回。故三種面值的金幣券存世均少。尤以十元券以上的兩種更少。壹千元票額的金幣券,迄今僅知台北市錢幣協會理事長丁張弓良女士藏有一張正票,而國內僅有無號碼的未完成票一張而已。壹抬元,壹百元,壹千元券均為一級,價值黃金200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