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是男

李是男

李是男(1884-1937)字奕豪,廣東台山人。出身於美國舊金山華僑家庭。1906年在香港加入同盟會。1909年與黃伯耀在舊金山組織少年中國學社,創辦《美洲少年周報》,宣傳革命。次年改少年中國學社為同盟會,任會長,改《美洲少年周報》為《少年中國晨報》,任編輯。民國三年(1914)組織劇團,為革命籌款。1921年任孫中山大總統府秘書。後病死廣州

基本信息

簡介

李是男,又名李公俠,小名李吉棠,字奕豪。1886年出生於美國舊金山。祖籍台山縣(今台山市)沖萋鎮西坑 橋頭村。父母長期僑居美國,父親李佑寬在美國舊金山經營和隆鞋店。李是男從小聰明活潑,8歲時由其父親帶回家鄉南安國小讀書。5年後,到台城台山中學讀書。當時,他不但學習成績好,而且能歌善舞。

人生經歷

1905年,李是男在台城組織“勵志社”,以反清和反美虐待華僑為職志。1906年,李是男前往香港參加了同盟會,至1907年其父親從美國回來,在家鄉為他完婚。1908年,李是男重新回到美國舊金山,代父任和隆鞋店經理,參加華僑團體“同源會”,為該會的中文書記,進行反清宣傳。

1909年春,李是男與祖籍台山青年黃伯耀、黃超伍、溫雄飛等,組織“少年學社”,出版《少年周報》,宣傳革命道理。

1910年春,孫中山訪美,在舊金山成立“同盟會”。當時,“少年學社”成員正式參加同盟會。《少年周刊》改為《少年中國晨報》,作為同盟會的機關報,李是男主持副刊和任新聞編輯。

1910年1月,孫中山到舊金山籌集革命經費,身任美洲同盟會會長的李是男,成為孫先生的得力助手。他在孫中山的直接領導下,組成“舊金山中國同盟會”,成立“中華革命軍籌餉局”,決定發行革命公債券。他就任舊金山同盟會會長,兼籌餉局局長,以《少年中國晨報》社為辦公處,開展籌集革命經費的活動。

1910年12月30日,孫中山抵舊金山,李是男與黃伯耀前往迎接,安排下榻於廣東銀行樓上。其時,清政府領事館亦設於三樓。搬行李時,車夫誤搬至領事館,取回後發覺行李箱中,新同志的簽盟書不翼而飛。孫中山即著李是男,迫使許炳臻領事將原物交回。

1911年1月3日,新軍起義失敗,訊息傳到美國,孫中山命李是男、黃伯耀速籌數千元,以救濟失敗的志士,李、黃傾囊也只得2000美元,孫曰:“款項雖少,但救命力很大。”他帶頭捐款5000美元,接濟廣州新軍起義失敗逃難的革命黨人。後來,通過發行“中華民國金幣券”(華僑稱為“孫文銀紙”),籌得40萬美元支持3月29日的廣州起義。

李是男能寫能唱,善歌善舞。1911年間,他為了幫助孫中山發行金幣券籌餉,不遺餘力,組織粵劇團宣傳革命道理和籌集軍費。有一次,他親自粉墨登場,在第一場演出的《黃蕭養》中,飾黃蕭養,他的表演,很感染人。他曾飾小生一角,高歌一曲,響遏行雲,金門士女,大為感動,觀眾踴躍,門券收人多達3萬元。後來,他們組成新舞台劇團,繼續演出《文天祥》、《喚國魂》等有進步意義的戲,喚醒同胞,支持革命。由於李是男演得惟妙惟肖,逼真動人,因而,被僑胞稱為“革命小生”。

1911年6月,李是男遵照孫中山的直接指示,讓全體同盟會會員加入洪門致公堂,並組成統一的籌餉局,更廣泛地在華僑中開展革命工作。

1911年9月2日,孫中山與張藹蘊、趙昱等分南北兩路籌款,孫中山命李是男坐鎮舊金山代其主持工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民國初期,華僑中的革命黨人紛紛回國當官了,而為革命做出顯著貢獻的李是男卻遲遲不歸,繼續留在美國。直至1921年,孫中山對他說:“是男,跟我回中國的大舞台上演個大書生吧!”他才從命回國,在京城與孫中山相見敘談,孫說:“今天得你回來,為國家為人民造幸福,請你做官多為國家為人民做一點工作好嗎?”李是男說:“官我不想做,為了金錢而做官更不好。我錢用不了許多。我回國後妻子有錢寄給我。如果我做官,報紙公布出去,一定有許多兄弟朋友前來要官做,難應付。”孫中山說:“你幾十年革命經過好多困難曲折才能得到今天,官你不想做,那么你當秘書吧!”於是,李是男被任為廣州臨時總統府秘書。

李是男到廣州臨時總統府任秘書後,曾向孫中山提出過不少建議。例如:向華僑借的款要還,要在報紙公布,通知有關華僑,凡持有“中華民國金幣券”的,請到銀行兌換回現款貨幣。孫中山完全同意李是男的意見,並由他組織實施。

當時,李是男先發出通知,兌換“中華民國金幣券”,華僑將“孫文銀紙”換回現幣,皆大歡喜。

1925年春,孫中山在北京病重,當時,胡漢民通知汪精衛、李是男進京探望。見面後,李是男問孫中山有什麼遺囑給後人,但孫中山此時已口不能言,只用手一舉。李是男即按當時革命情況,協同汪精衛寫成遺囑文稿,讀給孫中山聽一遍,他舉手表示同意。3月12日,孫中山病逝。這份文稿就成了孫中山的遺囑,即著名的“總理遺囑”。

孫中山逝世後,李是男專心從事中山紀念堂的籌建工作。從上海請來工程師,進行規劃設計,選址於廣州越秀山下,1929年奠基,1931年建成。孫中山的全身塑像,屹立在堂前中央的白花崗石座基上。

1931年起,李是男被任為廣州中山紀念堂管理委員會常委。多年來,他忠於職守,對中山紀念堂的管理工作作出了貢獻。1934年,李是男還出任國民黨中央革命債務調查委員會委員兼秘書。

1937年5月28日,李是男因肺病在廣州逝世,時年剛過半百。當時有一輓聯,上聯為:“興唐李靖,代有賢孫,記倡議美洲,助績永銘金幣券”。下聯為:“顧曲周郎,偏多短命,嘆收功赤壁,延壽難為鐵肺人。”

1986年11月,葉選平省長在廣東省各界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當我們今天在這裡隆重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20周年的時候,我們深深地銘記當年追隨中山先生出生人死、並肩戰鬥的廣東一大批優秀兒女和他們的後人。我們懷念陸皓束……朱執信……李是男……鄧仲元……及其他許多人。他們和所有為中國革命流血犧牲作出了貢獻的人們一樣,其歷史功續,將永遠受到人民的紀念和稱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