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開國紀念銀幣

孫中山開國紀念銀幣

孫中山開國紀念銀幣,即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正面中央為孫中山側面肖像,邊緣內上鐫中文隸書體“中華民國”4字、下鐫“開國紀念幣”5字、左右長枝花飾。 1911年12月29 日,經辛亥革命後,已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告成立,清朝滅亡,在中國持續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隨之結束。民國成立時,由於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於幣制混亂,臨時政府財政部長陳錦濤,於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鼓鑄1000萬元紀念銀幣以為整頓。圖案採用大總統孫中山肖像,以後的通用銀幣再改花紋式樣。孫中山令財政部行文,同意鼓鑄紀念幣,並命令其餘的通用銀幣新花紋,“中間應繪五穀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訓令財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省造幣廠照式鼓鑄。不久,財政部就頒下新模給江南(南京)、湖北、廣東等造幣廠依式鑄造,這就是“中華民國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的由來。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 目:孫中山開國紀念銀幣

拼 音:Sunzhongshankaiguojinianyingbi

英 文:silveycoin Sunzhongshan.The founding of the nation

紀 重:26·6克(上下五角星版);27克(六角星版)

鑄幣日期:1912年3月

監 制:陳錦濤

鑄制單位:江南(南京)、湖北、廣東造幣廠首鑄,天津、浙江、四川等地造幣廠續鑄

鑄幣簡介

民國成立時,由於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於幣制混亂,臨時政府財政部長陳錦濤,於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鼓鑄1000萬元紀念銀幣以為整頓。圖案採用大總統孫中山肖像,以後的通用銀幣再改花紋式樣。孫中山令財政部行文,同意鼓鑄紀念幣,並命令其餘的通用銀幣新花紋,“中間應繪五穀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訓令財政部速制新模,分令各省造幣廠照式鼓鑄。不久,財政部就頒下新模給江南(南京)、湖北、廣東等造幣廠依式鑄造,這就是“中華民國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的由來。

六角星版孫小頭(百度鷹洋吧供圖) 六角星版孫小頭(百度鷹洋吧供圖)

背面中央為中文隸書體“壹圓”及嘉禾,邊緣英文“中華民國”、“壹圓”,左右分列五角星(後改為六角星)。直線邊齒,重26.6克,含銀90%到91.9%含銅9%左右   ,俗稱“小頭”。該幣作為中華民國國幣發行,流通甚廣,數量較多。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並非都是民國元年鑄造。民國16年、17年南京和天津造幣廠均有鑄造,但採用的全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的年代。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由於鑄造廠家不一,鑄造年代不同,雕刻師英語水平不高,除正背面主要圖案未變外,其花飾細節、英文字母均有變異,特別是英文字母差錯較多。這就形成了該幣的多種版別。傳世較廣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五角星版式,一種是六角星版式。  

版式說明

關於五角星版式。從五角星的方位設定、花飾的細微差別區分:1.下五角星版。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南京造幣廠根據財政部的命令,首先鑄造了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正面中央鐫孫中山側面肖像,外圍雙圈 (內一線圈,外珠點圈),邊緣上鐫中文隸書體“中華民國”4字,下鐫中文隸書體“開國紀念幣”5字,左右長枝花飾。背面中央豎鐫中文隸書體“壹圓”及嘉禾;外圍雙圈(內一線圈,外珠點圈),邊緣上鐫英文“THEREPUBLICOFCHINA”(中華民國),下鐫英文“ONEDOLLAR”(壹元),左右下方分列五角星。故稱下五角星版。該幣的特點是:五角星方位在下,左右兩個五角星擺放較正。五角星與英文字母間距較近。英文字母沒有錯版。袁世凱竊取大總統後,該幣即停鑄,因時間短暫,流用不多,尤顯珍貴。2.上五角星版。此幣也是比較少見的一種,可謂鳳毛麟角。該幣由天津造幣廠於民國17年(公元1928年)鑄造。銀元正面及背面大體與上品相同,左右上方分列五角星。故稱上五角星版。該幣的特點是:五角星方位在上,五角星擺放左邊較正,右邊較向內斜。五角星與英文字母間距較遠。英文字母沒有錯版。

關於六角星版式。民國14年,國民政府又在廣州成立,民國15年遷武漢,民國16年(公元1927年)定都南京。為紀念國父孫中山豐功偉績,中央所鑄貨幣均用國父像,南京、天津諸造幣廠於民國16年、17年重新鑄造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正面及背面基本上與前品相同,而左右上方分列六角星。紀重27克。由於該幣正背面圖案比較正規,中英文沒有差錯,又設定六角星,故稱其為普通六角星版。由於當時發行量很少,導致目前存世量更少,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圖案的意義

寓意註解:
隸書“民”→流行將「民」字最後一划拉長,其解釋為推翻滿清,象徵民主勝利(人民出頭),也宣示乃大眾的政府。
梅花→左右五瓣梅花各一支,五權憲法意者也。後即以此為國花(五權指: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彈劾權和考試權)。
豆、麥穗→民國元年三月二日,孫中山頒布臨時大總統令,對新造貨幣式樣作了規定《擬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其餘通用新幣,中間應繪五穀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五穀指:稻、黍(即黃米)、稷(即穀子)、麥、菽(即豆)】。
三葉→背,中間壹圓二字,而輔以嘉禾各一支,每支一穗三葉,三民主義意也(三民主義主要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六角星→中國晚清至民國,金銀幣及銅幣上所鐫花星有梅花星,菊花星,米字星,十字星,長花星,六瓣星,五角星,六角星及圓點星等多種類別。通常鐫於鑄幣正面中央及背面,背面側面兩側,是區分鑄幣不同版別的重要依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