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修二

中村修二

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1954年5月22日出生於日本伊方町,畢業於日本德島大學,日裔美籍電子工程學家,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工程學院材料系教授 。 中村修二於1993年在日本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Nichia Corporation)就職期間,基於GaN開發了高亮度藍色LED,從而廣為人知。當時,開發一種藍色LED被認為是不可能的,此前的20年間只有紅色和綠色LED 。 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而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6年9月15日,受聘中國礦業大學名譽教授。 2017年12月6日,受聘為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 。 2018年10月12日,受聘為西北工業大學名譽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中村修二 中村修二

1954年,出生於日本日本愛媛縣伊方町;

1965年,愛媛縣國小轉入兵庫縣尼崎市·尼崎市立樁瀨國小;

1967年,尼崎市立樁瀨國小畢業;

1973年,愛媛縣立大洲高等學校普通科畢業;

1977年,德島大學工學院電子工程學士畢業;

1979年,德島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畢業, 同年進入日亞化學(Nichia);

1987年,佛羅里達大學電子工學部留學(1988年9月);

1988 年,日亞化學資助中村進入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研究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 (MOCVD);

1989年,中村教授開始研究基於三族氮材料的藍光LED;

1991年,獲得氮化鎵成長的關鍵技術;

1993年,高亮度青色發光二極體的開發,開發了藍色發光二極體--被稱為世紀發明、諾貝爾獎級別的發明--該項技術曾被認為20世紀不可能的任務--並商品化;

1994年,日本德島大學“InGaN高亮度LED青色関研究”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

1995年,開始研發藍色雷射二極體,InGaN/氮化鎵青色半導體雷射的室溫脈衝振盪實現;

1997年,開發出紫外LED;

1999年12月,離開日亞公司;

2000年,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材料物性工學部教授一職,同時以每周一天的頻率指導cree;

2002年,任信州大學客座教授一職。與赤崎勇、天野浩同時研究“青色發光半導體設備的開發”中;

2005年,從水容易取出氫原理開發成功;

2006年,愛媛大學客座教授一職;

2006年5月24日,中村修二博士與加州大學巴巴拉分校(UCSB)研究小組製造出第一款無極性(non-polar)和半極性(semi-polar)GaN 襯底LED;

2006年9月8日:青色發光二極體(LED)等“革命的發光設備的發明”為理由,芬蘭政府等千禧年技術獎;

2007年1月,世界首次的,無極性青紫色半導體雷射開發了發表;

2008年,阿斯圖利亞斯皇太子獎(學術、技術研究部門)獲獎;

2011年9月,大型顯示屏等的開發先進的作用的評價,第63屆艾美獎技術開發部門獲獎;

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天野弘和中村修二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6年9月15日 ,受聘中國礦業大學名譽教授。

2017年12月6日,受聘為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 。

2018年12月7日,受聘廣西大學名譽教授。

因研發藍光LED而獲得2014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於2015年1月16日在東京的駐日外國記者協會舉行記者會,批評了日本的專利制度和整個東亞教育體系。 他抨擊了日本的教育制度,稱大學入學考試制度非常糟糕,中國和韓國也都如此,所有高中生的教育目標都是考入著名大學。他認為亞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費時間,年輕人應該學習不同的事情。


中村修二是個非典型的日本科學家:

出身普通漁民家庭,考試能力也平平,上了日本三流大學德島大學;

他動手能力非常強:上午調儀器,下午做實驗;

自學能力非常強:中村對物理學具有深刻的理解,但他完全是靠自學而來的。他讀的德島大學甚至沒有物理系。

科研成就

中村修二教授的創新使得LED生產商能夠生產三原色(紅、綠和藍)LED,從而使實現1600萬色成為可能。或許最為重要的是,LED行業利用這種新技術來開始白色LED(半導體生態光源)的商業化生產。

1989年,中村教授開始研究基於三族氮材料的藍光LED。由於在藍光LED方面的傑出成就,中村教授獲得了一系列榮譽,包括仁科紀念獎(1996),IEEE Jack A.莫頓獎,英國頂級科學獎(1998);富蘭克林獎章(2002),2003年中村教授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NAE)院士,2006年獲得千禧技術獎。 2000年,中村教授加入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他獲得100多項專利,並發表了200多篇論文。

人物榮譽

獲得獎項

1996年,仁科紀念獎;

1997年,大河內紀念獎;

2001年,獲日本朝日獎;

2002年,獲得美國班傑明·富蘭克林金獎;

2002年,武田獎;

2006年,獲芬蘭千禧技術大獎;

2008年,阿斯圖利亞斯皇太子獎;

2011年,第63屆艾美獎技術開發部門獲獎。

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天野弘和中村修二因發明“高效藍色發光二極體”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頒獎儀式

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2014年12月11日,瑞典當地時間10日下午4時半,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頒獎儀式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個音樂廳舉行。中村修二出席了頒獎儀式。

頒獎儀式進行了大約1個多小時。儀式結束後,中村教授則表示想趕緊回去工作。

這三名日本人因發明藍色發光二級管即藍光LED,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藍光LED使人類可以用到更加環保的白色光源,降低了全球範圍的照明成本。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的聲明說:“白熾燈點亮了20世紀,21世紀將由LED燈點亮。”


訪華經歷

2009年,獲聘為復旦大學顧問教授。

2016年6月25日,應邀參加成都雙創大會。一年一度的"2016中國·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開幕後第二天。作為其最重要活動之一的“世界未來科技論壇”6月25號成功舉行。本次活動可謂大咖齊聚,諾貝爾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成都的創客們暢談未來世界。其中應主辦方邀請,由中華演講局(The China Speaker Bureau)提供支持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村修二尤為引起關注。

2016年9月15日,受聘為中國礦業大學名譽教授。

2017年12月6日,中村修二教授受邀到四川師範大學與師生座談 ,同時受聘為四川師範大學榮譽教授並做學術講座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