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崎勇

赤崎勇

赤崎勇(Isamu Akasaki),1929年1月30日出生於鹿兒島縣知覽町,畢業於京都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是日本著名的半導體科學家,現任名城大學教授、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2014年,赤崎勇與天野浩、中村修二共同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發明了高效的藍色發光二極體”,讓明亮且節能的白色光源成為可能 。 1952年,赤崎勇本科畢業於京都大學,後進入神戶工業公司工作。1959年,赤崎勇進入名古屋大學工作,並最終在名古屋大學工學研究科取得了工學博士學位 。1981年至1992年,擔任名古屋大學教授。1992年,從名古屋大學退休後 ,他轉到名城大學擔任教授至今,但仍保留名古屋大學名譽教授之職 。2004年起,又被聘為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 。 在名古屋大學工作和擔任教授期間,受從事半導體研究的江崎玲於奈的影響,他將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半導體研究。名古屋大學素以堅持學術自由而著稱,為支持他開展化合物半導體研究,專門為他建造了一間無塵實驗室。從此,赤崎勇將研究室變成了一座“不夜城”。1989年,時任名古屋大學教授的赤崎勇,和正在他的研究室攻讀名古屋大學博士學位的學生天野浩共同發明了藍光LED。另外,圍繞赤崎勇發明的藍光LED,名古屋大學共獲得了至少14億3000萬日元的專利收入。因此,為了表彰赤崎勇教授的研究貢獻,名古屋大學於2006年在該校內建造了赤崎紀念研究館,用於未來的各項研究工作 。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2014諾獎得主,名大的師徒天野浩和赤崎勇 2014諾獎得主,名大的師徒天野浩和赤崎勇

1929年1月30日出生於鹿兒島縣知覽町;

1946年鹿兒島縣立第二鹿兒島國中畢業;

1952年畢業於京都大學理學部;

1959年-1963年名古屋大學助手,講師,助教授一職;

1964年在名古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1964年就任松下電器產業東京研究所基礎研究室長;

1981年起任名古屋大學教授;

1992年起任名城大學教授。

科研之路

與天野浩和名大校長在瑞典頒獎典禮上 與天野浩和名大校長在瑞典頒獎典禮上

1956年召開的半導體國際學術會議上,赤崎先生髮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沒有得到一絲反響。

1960年赤崎先生通過在藍寶石襯底上塗一層氮化鋁薄膜,在上面生長氮化鎵晶體的方法,終於成功研發出高品質的晶體。由此藍色LED誕生,光的三原色終於齊備。赤崎先生的研究成果,將使信號燈和照明燈更換為更節能的LED燈,大型戶外表演也將實現三色照明,蔬菜大棚也可以利用LED照明了。

上世紀70年代初,世界範圍內掀起了對氮化鎵的研究熱潮,而利用它開發出藍色發光二極體被認為是一個大膽構想,一旦開發成功,套用範圍廣闊。赤崎勇當時從事的便是這一領域的研究。

但是提高氮化鎵品質和控制其性質並非易事。到上世紀70年代末,當大多數科學家都放棄了氮化鎵系藍色發光二極體的研究時,赤崎勇繼續不懈研究,在經歷了多次失敗後,終於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氮化鎵的PN結,為利用氮化鎵材料製造藍色發光二極體奠定了基礎。

1986年,赤崎勇用高超的技巧成功製備以前被認為不可能的氮化鎵晶體。

1989年,赤崎勇在用掃描電鏡觀察晶體時無意發現,電流注入使得晶體的發光增強。

研究領域

赤崎勇在氮化鎵研究中,首次實現了氮化鎵的PN結,為利用氮化鎵材料製造藍色發光二極體奠定了基礎。

氮化鎵/GalnN量子井電流注入誘導放出的觀測成功(1995年)

低溫沉積緩衝層技術的高質量的製備氮化鎵結晶成功(1986年)

p型氮化鎵的結晶化成功,氮化鎵的pn結的青色發光二極體(1989年)實現

從氮化鎵的室溫中紫外光誘導成功釋放(1990年)

2014年10月7日,赤崎勇(Isamu Akasaki)與天野浩(Hiroshi Amano)、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共同發明了高效的藍色發光二極體,讓明亮且節能的白色光源成為可能。

主要作品

年份作品名稱
1985年9月電氣和電子材料
1994年5月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
1997年4月青色發光設備的魅力―廣泛的套用領域打開
1999年12月III族氮化物半導體

獲獎記錄

獎項
  • ▪ 2014-10-07 諾貝爾物理學獎 (獲獎)
  • ▪ 2014 日本學士院獎·恩賜獎 (獲獎)
  • ▪ 2011 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智慧財產權特別貢獻獎 (獲獎)
  • ▪ 2011 文化勳章 (獲獎)
  • ▪ 2011 IEEE愛迪生獎牌 (獲獎)
  • ▪ 2009-11-10 京都獎 尖端技術領域 (獲獎)
  • ▪ 2004 文化功勞者 (獲獎)
  • ▪ 2003 SSDM獎 (獲獎)
  • ▪ 2003 日本學術會議會長獎 (獲獎)
  • ▪ 2002 套用物理學會成就獎 (獲獎)
  • ▪ 2002 武田獎 (獲獎)
  • ▪ 2002 藤原獎 (獲獎)
  • ▪ 2002 三等旭日中綬章勛 (獲獎)
  • ▪ 2000 東麗科學技術獎 (獲獎)
  • ▪ 2000 朝日獎 (獲獎)
  • ▪ 1999 固態科學技術獎 (獲獎)
  • ▪ 1998 IEEE傑克A.莫爾頓獎 (獲獎)
  • ▪ 1998 英國排名獎 (獲獎)
  • ▪ 1998 套用物理學會會志獎 (獲獎)
  • ▪ 1998 井上春成獎 (獲獎)
  • ▪ 1998 勞戴斯獎 (獲獎)
  • ▪ 1996 IEEE雷射和電子光學協會的工程成就獎 (獲獎)
  • ▪ 1996 紫綬獎章 (獲獎)
  • ▪ 1995 化合物半導體國際研討會獎 (獲獎)
  • ▪ 1995 HeinrichWelkerGoldMedal (獲獎)
  • ▪ 1994 日本學會創立20周年紀念晶體生長技術貢獻獎 (獲獎)
  • ▪ 1994 光電子會議特別獎 (獲獎)
  • ▪ 1991 中日文化獎 (獲獎)
  • ▪ 1989 日本晶體生長學會論文獎 (獲獎)

頒獎典禮

赤崎勇 赤崎勇

2014年12月11日10日下午4時半,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頒獎儀式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個音樂廳舉行。獲獎者日本名城大學教授赤崎勇(85歲)、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54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中村修二(60歲)出席了頒獎儀式。

頒獎儀式進行了大約1個多小時,當天有5個獎項的11人登台領獎。儀式結束後,赤崎教授微笑著與家人一起合影留念,他回憶稱,“這是一條很長的路”。天野教授說“剛才非常緊張”,但也難以掩飾喜悅的心情,他的妻子笑稱丈夫穿燕尾服非常好看,感覺再次愛上了丈夫。中村教授則表示想趕緊回去工作。

這三名日本人因發明藍色發光二級管即藍光LED,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藍光LED使人類可以用到更加環保的白色光源,降低了全球範圍的照明成本。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的聲明說:“白熾燈點亮了20世紀,21世紀將由LED燈點亮。”

學問之道

赤崎勇 赤崎勇

毫不氣餒和堅持不懈,吾道一以貫之。即使是失敗,也絕對不要放棄。想做一件全新的事情,失敗會如影隨形。在失敗的情況下,不要氣餒、不言放棄非常重要。另外,對研究來說,直覺也非常重要,而直覺需要在經歷無數次失敗的過程中培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