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中醫院

中山中醫院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創建於1957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於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國家示範中醫院、廣東省百家文明醫院。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廣東省文明視窗單位”稱號;2003年因抗擊“非典”鬥爭成績卓著而榮獲廣東省抗擊非典先進集體稱號,同時成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該院注重以醫療臨床為基礎,科研為先導的科技興院方針,結合臨床與科研,逐漸形成了老中青梯隊比較合理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在科研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承擔多項國家和省級重點科研項目,共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60多項,70多項課題通過成果鑑定。

基本信息

醫院簡介

中山中醫院中山中醫院
中山市中醫院作為廣州中醫藥大學的教學醫院,現有40多名的廣州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副教授,講師及研究生導師,開展了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等多層次教學工作。該院注重以醫療臨床為基礎,科研為先導的科技興院方針,結合臨床與科研,逐漸形成了老中青梯隊比較合理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在科研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承擔多項國家和省級重點科研項目,共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60多項,70多項課題通過成果鑑定。

醫院規模

新的世紀裡,該院的“以人為本”的理念開始深入全體員工人心,不僅為患者提供高素質的診療服務,同時還將充滿人性的關愛獻給每位病人。不久的將來,一所擁有一流人才、一流設備、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環境的省內先進、國內知名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矗立在偉人故里?D?D中山市市民面前。
醫院經過40多年的勵精圖治,業務用房面積達四萬平方米,分設4個門診部和13個病區,編制床位450張,實際開放床位600張。現有職工77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的醫務人員90人,年門急診量約85萬人次。
醫院擁有十六層螺鏇CT、1000毫安數字減影血管X光機、都卜勒彩色B超、血液透析、高壓氧、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價值八千多萬元的醫療設備,配備了國內一流的現代化超淨手術室,設備先進的ICU多功能監護系統。這些設施不斷更新和添置,為提高醫院的綜合診療水平、高素質的醫療服務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歷史沿革

1957年中醫院始建時的舊貌。
1969年上半年,中醫院遷入石岐南門。(即現民生中路38號)
1991年落成住院部大樓。
1997年奠基住院大樓。
1997年,建院40周年慶典時中醫院門診大樓。
2005年推倒重建前悅來門診部
2006年12月26日主禮嘉賓中共中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根楷,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樹之,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彭煒等為我院遷建奠基培土。
2008年12月23日,副市長唐穎、市政協副主席麥建章等領導共同為我院新院封頂。

特色科室

國家重點科室

腎病科.風濕科 神經內科.康復科 針灸科
血液淨化區 腹膜透析區 脊柱科
顯微創傷科 關節科 泌尿外科
耳鼻咽喉科 心血管科

省級重點科室

心血管科 消化科.肝病科 呼吸科 腫瘤科.血液科
內分泌科 普外科 神經外科 婦科 產科
兒科 眼科 肛腸科 重症醫學科
綜合科 急診科 預防保健科.治未病中心 皮膚性病科
藥學部 睡眠專科[3]

醫護團隊

醫院分設2個門診部、25個臨床科室以及31個病區,編制床位1500張。
現有工作人員22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的醫務人員240多人。
醫院擁有3.0T和1.5T兩台核磁共振、64層及16層兩台螺鏇CT、1000毫安數位化平板血管造影系統兩套等價值近3.7億元的醫療設備,配備了國內一流的現代數位化手術室,設備先進的ICU多功能監護系統。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4個國家局重點專科(含3個建設單位),14個省局重點專科(含8個建設單位),2個省中醫名科,8個市重點(特色)專科的豐碩成果,專科專病的蓬勃發展,帶動醫院整體水平的提高和醫院知名度的擴大。[1]

服務宗旨

醫院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全程優質服務”的宗旨,秉承祖國醫學精髓,突出中醫特色和優勢,狠抓醫療質量和技術,加強專科專病建設。醫院科室設定完善,共設20多個一級臨床科室和醫技科室,30多個專科專病門診,骨傷科內科外科均設二級分科。其中骨傷科、急診科、康復科為廣東省及中山市重點專科,附設中山市中西醫結合創傷骨科治療中心。專科專病的蓬勃發展,帶動醫院的整體水平的提高和醫院知名度的擴大。

醫院成果

作為廣州中醫藥科研大學的非直屬附屬醫院,有美國教授人副教授學會人成績碩士生相同導師人博士核心生好評導師人,開展了本科生出生碩士生博士技能生等多層次介入教學工作,國際院研究生博士人每年接收大專院校及港澳實習生近人;已優秀培養了在職技能研究生近人,引進碩士得以生人博士參與生人。該院注重以醫療經過科研臨床為基礎,美國科研指導為先導的科技興院方針,結合交流臨床診斷與科研突出,逐漸形成了老中青科研梯隊比較合理的專業長沙技術人員隊伍,並英國成為造詣廣州中現任醫藥大學影像重點博士後科研突出流動站。研究基地在研究生科研方面杭州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承擔多項國家課題和省級進行重點科研,深入結合項目共日本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項項,先後課題自然通過中華成果鑑定,其中獲從事國家自然副教授知識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擅長項獲醫藥國家發明專利項長期國家科技部“十五”攻關計畫分課題碩士項,
該院的“以人為本”的醫療核心理念已深入處長全體員工人心,日本堅持博愛和諧創新奉獻的醫院精神,秉承大醫精誠愛院互助的院訓,充分發揮精心服務愛心關懷的服務理念,不僅為患者提供高素質的診療服務,同時積累還將充滿人性的關愛獻給每位浙江病人,不久的將來一所疾病國內關節炎知名省內先進社會等獎公眾及員工認同的集評審人才技術經過科研管理服務設施一流的現代化緊密綜合性中醫品牌醫院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院址搬遷

中山市中醫院新址:中山市西區康欣路3號
中山市中醫院新址正式全面投入使用,同時原址全部停止使用。
途徑中山市中醫院新址的公共汽車線路包括:
始發站:023路(新中醫院—橫門)
024路(新中醫院—交警支隊長江考場)
055路(新中醫院—勝隆村)
其他路徑車輛;003路、050路、25路、28路、210路。

專家介紹

葉沐鎔
男,主治醫師。著有《陽光心情——心理健康手冊》,作為編委編寫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套用心理學教學參考書《英漢漢英心理學辭彙實用手冊》。
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課題:利用PET和fMRI腦功能成像技術,探討針灸穴位配伍治療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對腦功能成像的影響、針刺四關穴腦功能成像的研究。在印尼海嘯期間參與了“赴印泥海嘯災區救援隊的心理應激”的研究。參與了:五行音樂對高血壓患者影響的臨床研究。獨立完成了:中醫治療抑鬱症患者腦功能與5-HT、雌二醇的變化研究。
擅長: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對於各類心身疾病(包括胃痛、胃脹、消化不良、胸悶心悸、不明原因的頭暈、乏力、疼痛等)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可預約心理諮詢,擅長解決青少年成長問題婚姻家庭問題。
黎偉文
男,副教授,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嚴重胸部損傷、多發肋骨骨折、肺部疾病、肺部良惡性腫瘤、縱隔腫瘤、重症肌無力、手汗症、食道良惡性腫瘤,漏斗胸、雞胸。擅長於胸部手術和胸腔鏡微創手術。
擅長:胸胸部損傷、肋骨骨折、肺部疾病、肺部良惡性腫瘤、縱隔腫瘤、手汗症、食道良惡性腫瘤。
陳金泉
男,主任醫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醫療系畢業。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市中醫院肛腸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中醫肛腸學科名專家、廣東省首批中醫名科、廣東省“十一五”首批中醫重點專科、中山市科技興醫“十一五”特色專科學術與技術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學會理事、廣東省中醫肛腸專業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結直腸外科分會委員會委員、中山市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主任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名醫研究學組顧問。從醫35年,曾到西安中華中醫藥學西安全國首屆肛腸專科醫師提高班、京、津、滬、瀋陽、南方醫院消化內鏡中心等國內重點肛腸醫院或肛腸專科(中心)進修學習2年多。師從我國著名肛腸專家史兆岐教授等多位國家級肛腸名醫。熟練掌握肛腸科各種診療技術、電子結腸鏡單、雙人檢查與鏡下診療技術。擅長:以中醫和中西醫結合以及PPH、痔微創手術、電子結腸鏡下微觀診病等先進技術診治各種痔瘡、高位復性肛瘺、肛裂、直腸脫垂、肛門濕疹痕癢、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徵、慢性便秘、大腸子宮內膜異位征、大腸息肉、腹痛、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大腸癌(中醫藥康復治療)等肛腸脾胃常見病與疑難疾病,臨床經驗豐富,方法獨到,療效顯著。
科研成果:《擴切防窄分段剪扎術治療中重度環狀混合痔研究》獲廣東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按摩擴肛雙切術治療陳舊性肛裂研究》等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副編《大腸肛門病學》1部,並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優秀著作2等獎。發表有較高學術水評論文及科普文章70多篇。
擅長:以中醫和中西醫結合以及PPH、痔微創手術、電子結腸鏡等先進技術診治各種痔瘡、肛瘺、肛裂、直腸脫垂、慢性結腸炎、潰瘍性結腸炎、慢性便秘、大腸息肉等肛腸疾病。

醫院新聞

2010.1.28中山市中醫院肛腸科被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協作組新增成員單位
2009.10.16陳金泉教授榮獲“全國中醫肛腸學科名專家”稱號。
2009.5.31中山市中醫院肛腸科榮獲廣東省首批中醫名科稱號。
2008.12.2中山市中醫院肛腸科榮獲廣東省“十一五”首批中醫重點專科稱號。
2006.12中山市中醫院肛腸科榮獲中山市“十一五”科技興醫特色專科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