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中醫院

南京市中醫院

南京市中醫院,創建於1956年7月,是一所集醫、教、研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中醫醫院。醫院定編床位410張,年門診量40餘萬人次,年收治病人4700餘人次。醫院1995年被評定為三級甲等醫院,1996年成為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南京市中醫院建於1956年,是南京市唯一的一所市級綜合性中醫醫院,1995年被評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1996年成為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承擔著南京地區中醫醫療、教學、科研任務。全院占地面積20752平方米,建築面積26047平方米,固定資產2155萬元,醫療設備1020萬元,萬元以上設備110台件,設病床400張,年門診量40多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000餘人次。

基本信息

乘車路線

1、漢中門-夫子廟(南京市中醫院)
南京市中醫院南京市中醫院
漢中門(北)坐23路(4站)在水西門(昇州路)換乘7路(3站)/4路(3站)到夫子廟
漢中門坐9路(3站)/5路(3站)在新街口(東)換乘1路(4站)到夫子廟(太平南路)
2、南京車站-夫子廟(南京市中醫院)1路:南京車站-夫子廟
3、長途東站-夫子廟(南京市中醫院)
長途東站(北)坐313路(7站)在楊公井換乘1路(2站)/游2路(2站)到夫子廟(太平南路)
4、南京汽車站-夫子廟(南京市中醫院)
1路:南京車站―中央門(南京汽車站)―夫子廟
5、中山碼頭-夫子廟(南京市中醫院)
31路中山碼頭-白下路(太平南路)-建康路(長白街)(共17站在最後兩站下都可以,但都要步行百餘米,不過不用轉車了。)
【特色專科】體檢中心、兒科、推拿科、風濕免疫科、呼吸科、腎臟科及血液淨化中心、消化科、內分泌科、腦血管病科、心臟科、皮膚科、外科、骨傷科、口腔科、針灸科、腫瘤科
【先進設備】醫院擁有眾多高精尖醫療新設備,包括螺鏇CT、DR、DSA、數字胃腸機、CR、彩超、高壓氧艙和血透機等,其中萬元以上醫療設備512台,醫療設備總價值達7000萬元。

醫院簡介

南京市中醫院建於1956年,是南京市唯一的一所市級綜合性中醫醫院,1995年被評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1996年成為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承擔著南京地區中醫醫療、教學、科研任務。全院占地面積20752平方米,建築面積26047平方米,固定資產2155萬元,醫療設備1020萬元,萬元以上設備110台件,設病床400張,年門診量40多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000餘人次。

技術力量

南京市中醫院南京市中醫院

醫院技術力量雄厚,科室設定安全。全院753名職工中,衛生技術人員557名,高級職稱71名,中級職稱167名,初級職稱319名,全國首批確定的500位名老中醫藥專家2名,省級名中醫7名,省名中西醫結合專家4名,市名中醫7名。全院有68位專業人員被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聘教學職務,教授19名副教授16名,講師43名,設臨床一級科室19個,醫技科室5個,其他業務科室12外。

專科建設

醫院一貫堅持正確的辦院方向,注重開展專科專病建設,醫療特色顯著。全院開設專病門診37個,在肛腸疾病、中風、肝炎、盆腔炎、帶狀皰疹、小兒咳喘、乾燥綜合症、神經性偏頭痛、中心視網膜等疾病治療方面有獨到之處。肛腸科1994年6月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審驗收,成為全國首家中醫專科醫療中心。該中心設有3個病區,120張床位,擁有專科手術室及教學科研部,年門珍量近2萬人次,年收治病人1600人次,收治專科病種60餘種,其技術水平、硬體設備居國內領先地位,在運用中醫及中西結合手段對高位複雜性肛、環狀混合等及出口梗阻性便秘等病種的治療方面達到一流水平。骨傷科在疑難雜症的治療方面取得了不少經驗,對老年性骨折的治療摸索出一整套治療程式,其獨特的專科製劑深受患者歡迎。醫院積極推行“科教興院”的戰略方針。

肛腸科

簡介

南京市中醫院肛腸科,1956年由我國著名中醫肛腸病專家“丁氏痔科”第八代傳人丁澤民教授創建。1994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定為“全國中醫肛腸專科醫療中心”;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十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重點專科”,江蘇省“135”重點學科。現專科開放床位150張,三個病區,專科醫師25名,年收治患者2500餘人次;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科培訓基地,每年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一期,臨床進修班2期。專科收治病種迄今已達49類67種。開展了環狀混合痔分段齒形結紮療法、高位複雜性肛瘺的綜合療法、便秘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綜合診治、肛周膿腫的一次手術治療等。

肛腸科專家

王業皇王業皇

王業皇
王業皇,男,江蘇省名中醫,南京市中醫院肛腸科主任中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全國肛腸學術帶頭人,國家135醫學重點學科帶頭人。曾被國家勞動人事部、總政治部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吳金萍
吳金萍,女,南京市中醫院副主任中醫師,現任南京中醫大學副教授、39肛腸網首席顧問專家。從事肛腸專業近20年,擅長治療高位複雜性肛瘺,在大腸炎性疾病及便秘的中西醫結合診療上經驗豐富。
對肛腸疑難性疾病如環狀混合痔、高位複雜性肛瘺、肛裂、直腸脫垂、大腸炎性疾病、便秘、大腸腫瘤、骶尾部囊腫、畸胎瘤、藏毛竇等疾病有較深的研究及治療,同時運用中醫中藥對大腸炎症性疾病、便秘、腸功能失調有較好的療效。
多次參加全國肛腸學術會議交流,在國內醫療專業期刊及一類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並參與編纂了《痔瘡的無創療法》、《肛腸病治療與研究》等多部專著。擅長運用傳統中醫方法和現代西醫方法診治混合痔、肛周膿腫、肛周濕疹、肛乳頭瘤、肛竇炎、脫肛、直腸前突、盆底肌痙攣綜合症、肛門狹窄等常見病及疑難雜症。

科研成果

據不完全統計,自1987年以來,醫院獲市局級以上中標課題33項,獲市級以上科研成果16項,部級獎2項,省廳級獎5項,市級獎9項。其中“肛腸科信息資料計算機檢索系統”獲聯合國技術信息促進系統中國分部頒發的“一九九四年聯合國發明創新科技之星獎”,“DA-1型X射線骨礦密度分析系統”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醫院作為附屬醫院及國際針灸培訓中心的教學實習基地,每年接收實習、進修人員110餘人。同時為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培養外國學員230餘人。為進一步加速醫院發展,醫院制定了“九五”發展計畫,其奮鬥目標概括為“346666工程”。即在衛生改革方面加強三方面工作;進一步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研究和轉變為醫模式;加速發展衛生產業。

硬體建設

在硬體投入方面完成四件大事:一是建造科研教學樓,門診樓及醫鼓樓等三幢大樓,力爭五年內新增醫療用房15000平方米,其中門診樓:是江蘇省中醫機構“九五”建設的標誌性工程;二是添置更新全身CT、X光機、血透儀等大型設備,力爭使設備總值翻番;三是建立微中心、實行醫療、財務、藥劑、入事、設備、科研等管理微機化;四是改變院容院貌。在人才培養方面,重點培養預備名中醫隊伍、年輕名中醫隊伍、中西結合名醫預備隊伍、年輕學科帶頭人隊伍、專科專病人才隊伍以及科學研究人才隊伍等六支人才隊伍。在專科專病建設方面,要提高和建成肛腸科、骨傷科、眼科、針灸科、心腦科、呼吸科等六個重點專科,發展和新發展62個專病。在科研工作方面,要實施62項科研課題。
全院上下決心通過五年的奮鬥,使醫院在全省中醫系統中名列前茅,並為下一世紀成為全國一流中醫打好基礎。南京市中醫院位於風景秀麗的秦淮河畔,毗鄰熱鬧繁華的夫子廟風景區,院內古樸典雅的樓群建築,與秦淮風光帶的明清風貌渾然一體,景色怡人,交通便利。全院職工將以飽滿的熱情、精湛的技術、周到的服務竭誠地為海內外患者服務。

專家介紹

楊建華,主任醫師,中國生殖醫學實驗室開創者,浙江不孕不育博士園專家,杭州廣仁醫院不孕不育中心首席專家。曾任法國Pellegrin醫院、巴黎Bicetre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客座教授,上海市衛生局跨世紀學科帶頭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生殖醫學專業博士。現任同濟大學生殖醫學研究所客座教授,上海市計畫生育研究所特聘專家,《中國男科學》雜誌主任編委等職。主編有《實用男性不育診療學》、《男性不育實驗技術》等專著。在男女不孕不育症的診療方面取得的成就獲得了國內外生殖醫學專家的一致好評。

特色專科

南京市中醫院的特色專科、特色技術迅猛發展,不斷創新。
肛腸科是全國中醫肛腸專科醫療中心、國家級重點學科、“十一五”重點專科、江蘇省“135”中醫重點學科、“江蘇省示範中醫重點專科”、南京市重點專科。在全國中醫肛腸學會名譽會長、博士生導師丁義江教授的帶領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中心下設醫療部、科研部及教學部,共有146張床位,診治病種包括痔、肛瘺、便秘、大腸炎性疾病、大腸腫瘤、先天性肛腸疾病等60餘種,一些疾病的診治、科研水平全國領先,並試刊了《中西醫結合結直腸病學》雜誌。
腦血管病科成為國家“十一五”重點專科,同時還被江蘇省評為“江蘇省示範中醫重點專科”,“多發性腦梗死”被列為“十一五”重點專病強化建設項目。該科採用國內、外先進技術診治腦血管病,在華東地區首家實施卒中單元,並形成獨具特色的突出中醫、中西醫結合、針藥並用、急救與康復的治療體系。
骨傷科是省、市級中醫重點專科。該科採用傳統手法、中藥內服外敷、介入、手術等手段治療各類骨折、脊柱相關疾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頸肩腰痛等骨傷疾病有獨特療效,顯現出了中醫、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優勢,其中雷射介入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症居省內領先。
腫瘤科是江蘇省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南京市中西醫結合疼痛治療中心,在南京市較早成立內生場熱療中心。利用中醫藥治療,熱療,腹腔灌注化療,術前和術後輔助化療,生物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方法,微泵24小時持續滴注化療,療效明顯,在腸癌的診治上處於領先水平。
針灸科是省級中醫重點專科、世界衛生組織國際針灸培訓中心臨床基地。該科運用中醫瑰寶——針灸開展了普通針灸、水針、腹針、浮針、頭針、灸療、經絡整脊等療法,治療眩暈、肩周炎、頭痛、中風、面癱、頸椎病、腰突症、肥胖病、高脂血症、尿路感染及結石、哮喘、及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各類疾病,診治效果顯著。
老年科是南京市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該科對骨質疏鬆症、高尿酸血症、老年性痴呆及亞健康狀態、中醫養生、康復等為重點的專病研究已具一定成效。特色製劑:六味骨仙飲、丹橘膠囊等。
消化科是南京市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以傳統中醫中藥和現代醫療技術相結合治療消化系統多發病、常見病,對各種疑難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反潰性食道炎等療效獨特,多次獲市科技進步獎。
急診科是南京市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集120急救、急診、搶救、ICU留觀病房為一體,設有內、外、婦、兒、骨傷、五官、口腔、眼科診室,運用中西醫結合綜合手段及現代化的醫療設備救治各類危急重症患者。
養生康復中心以突出傳統醫療優勢,針對亞健康人群和特需醫療市場的需要,利用中醫中藥的獨特優勢,構建了高層次的診療服務平台,強調未病先治的觀點和個性化服務理念為服務對象設計了獨特有效的保健和治療方案。開展藥茶、藥浴、按摩、推拿、理療、藥膳、名專家方劑及膏滋等康復醫療。
醫療技術的全面發展,帶來了科研、教學上雙豐收。近五年,醫院獲市以上科技進步獎20多項,科研工作還實現了數項“零的突破”:首次承擔國家級十五攻關項目並與2007年通過驗收;首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首次獲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資助。教學隊伍不斷壯大,教學水平明顯提高,1998年醫院為江蘇省醫藥院校附屬教學醫院首批達標單位,人才培養初見成效,一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及其後備人員脫穎而出,深受民眾歡迎的名中醫數量不斷增加。多年來一直承擔南京中醫藥大學理論教學,近五年帶教實習畢業生4000多人次,先後多次被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南京中醫藥大學評為教學管理先進單位。針灸科還是南京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針灸教育培訓基地,已為3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訓針灸醫師千餘人。
醫院現為中國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江蘇省中醫腦病專業委員會、江蘇省中醫兒科專業委員會、南京市中醫藥學會及南京針灸學會的掛靠單位。醫院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先後有30多位專家赴日本、美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講學、訪問;日本、奧地利等十多個國家醫學專家來院訪問與學術交流。
開放進取的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南京市中醫院)將繼續發揚“敬業、仁愛、求實、創新”的醫院精神,堅持中西醫結合,堅持繼承與創新,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堅持誠信為本,一個基本現代化的南京市中醫院將成為祖國醫學園地上一支更加艷麗的奇葩!

新院建設

南京市政府2012年10月11日公布投資15億元建設、硬體設施全國一流的新中醫院藍圖,坐落在夫子廟地區的南京市中醫院則將搬遷。
南京市中醫院建於1956年。隨著中醫事業的發展,這所醫院已沒有再改造的空間。南京市領導多方聽取民眾和專家意見,決定在新開發的南部新城建設一所全新的南京市中醫院,15億元投資全部從政府財政拿,不要衛生系統出一分錢。南京市主管衛生的副市長許仲梓說:“新城區呀,這一次我跟胡局長高興得咪咪笑在什麼地方呢,全是交鑰匙工程,反正我們一分錢不掏,什麼也不煩,但是下面就怎么管好它,做好它,要綜合考慮城區的面積、人口、交通等等因素,把這件事辦好,一定要加大力度把名院、名科、名醫工程一定要做到好,做到位。”
新中醫院面積22萬平方米,設有臨床一級科室、醫技科室和業務科室36個,有中風、肝炎、盆腔炎、帶狀皰疹、小兒咳喘、乾燥綜合症等專科病門診37個,而全國出名的肛腸科仍是新中醫院的品牌專科。配備了全國一流的硬體設施,醫療服務等軟體如何也貼近民眾?南京市衛生局局長鬍萬進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的房子年年建,設備更新的速度也很快,但為什麼老百姓還不滿意?其中很大一個部分,就是我們的服務沒有跟上,醫療技術水平上去了,我們專家的水平也上去了,但是從服務的理念到我們整個服務的流程的設計,還有一些服務設施的改善,這個是我們南京醫療衛生服務需要加強的地方。”
南京市中醫院院長陳延年表示,新中醫院建成後他們將為市民提供同樣一流的服務,讓國內外患者到南京中醫求診問藥不再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