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是中央電視台旗下以播出各類紀錄片為主,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播出的國家級紀錄片頻道。該頻道於2011年1月1日早上8點開播。以青花瓷的青色作為頻道主色調,以“全球眼光、世界價值、國際表達”為定位,對內推動中國紀錄片產業發展,對外多面呈現,更加真實反映中國現實。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沿用CCTV-9為頻道序號,以青花瓷的青色作為頻道主色調,以“全球眼光、世界價值、國際表達”為定位,對內推動中國紀錄片產業發展,對外多面呈現,更加真實反映中國現實。

傳輸方式

央視9套此前為英語頻道,後來改名為CCTV—NEWS。2011年元旦起,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實行國內版(中文)和國際版(英文)分版播出,力爭實現最廣泛的傳播。

國內版對國內覆蓋播出,通過中星6A中星6B衛星覆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與中央電視台3、5、6、8套、新聞、少兒頻道加擾衛星頻道捆綁播出,可接收人數超過9億。
國際版對海外播出,與央視中文國際、英語新聞頻道等同,衛星信號進入中國電視長城平台,實現全球覆蓋。

24小時中每日有4小時首播新片,其餘時間重播。國內版首播時間為20時至24時,國際版(專門對國外)首播時間為20時至23時。其中海外引進紀錄片將占到紀錄頻道節目的21%。

中國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於2010年12月27日試播,2011年1月1日正式開播,同年3月31日CCTV9國際版在澳門落地播出”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實行國內版(中文)和國際版(英文)分版播出;國際版對海外播出。

央視紀錄頻道將整合全國優秀紀錄片資源,全國範圍內委託定製,製作人員在央視內部全台抽調,集中投入優質人力資源。節目的編排採用國際標準的26分鐘和50分鐘兩種規格,更加規範節目編排。央視將每年拿出5000萬推動重大題材紀錄片的製作,紀錄頻道開播後每天播出4小時紀錄片(不包括重播),爭取達到6小時。

2011年10月1日起,中國中央電視台將在美國MHz電視網的第6頻道全天候24小時為大華府地區的居民提供收視服務。

宣傳語

歷史每天都在發生。

頻道logo頻道logo

紀錄是一種精神,紀錄是一面鏡子,紀錄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啟示。

留住今天,留住明天的歷史

創辦背景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

日前在浙江衛視舉辦的高峰論壇上,央視《見證·影像志》欄目製片人陳曉卿透露了一個訊息,明年1月1日,央視將開播一個專門的紀錄片頻道,“這個頻道非常重頭,每年要投資將近6個億,每天有4個小時的播出時間。”
陳曉卿表示,央視開設紀錄片頻道的話題已經在業界討論了5年,在廣電總局的支持下,終於要落實了,“紀錄片是國際化的語言,它能讓咱們國家在國際媒體市場上有一定的話語權,而且中國觀眾的品位在逐漸向高質量節目傾斜”。
陳曉卿表示,由於檔期和播出空間的限制,以前有不少優秀的紀錄片都無法在央視的平台上播出,例如今年浙江衛視製作的大型紀錄片《西湖》,在浙江衛視播出後,取得了很好的收視率和口碑,可惜無緣登入央視讓更多的觀眾欣賞到。“不過,等到專業的紀錄片頻道開播後,平台就會大得多。”陳曉卿說。
“將來頻道和其他創作機構合作的項目會非常多,央視很有可能只負責投資,製作由共同合作的機構來完成。頻道將來的運營模式類似於Discovery(探索頻道)的工作室制,三四個工作室養十幾個製片人,由製片人監控項目的運作。”陳曉卿介紹道。
陳曉卿對於紀錄片頻道的未來很有信心,他表示,紀錄片在國外已有了非常成熟的模式,而且優質紀錄片非常受觀眾歡迎。他又舉了比較成功的紀錄片頻道Discovery為例,Discovery從1998年開始以做年輕人品牌為戰略,並在短短几年間得到連續增長,在美國本土的收視率為0.6%,最高達到0.8%,在海外包括亞洲地區也有廣泛客群。

節目形式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內容編排將呈現:四大主體內容、六大主題時段,二十四小時全天候播出。

紀錄頻道主體內容包括自然探索、歷史人文、社會紀錄、文獻檔案四大類,按照國際紀錄片頻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欄目概念,強化大時段編排。每個時段針對不同觀眾設定節目內容,以主題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力求呈現規模化效應。

央視紀錄頻道頻道首播以“30分鐘”及“60分鐘”分成六大主題時段:
——20:00《人文地理》,20:30《時代寫真
自然地理、科技和社會紀實類紀錄片。以半小時為播出單元。
——21:00《寰宇視野》
海外引進紀錄片。以一小時為播出單元。
——22:00《特別呈現》
國產精品紀錄片。以一小時為播出單元。
——23:00《發現之路》,23:30《歷史傳奇》

頻道定位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致力於追求:國際化、品牌化、產業化、專業化。
國際化——在製作方式上,打破區域性的文化障礙,以跨文明、跨語言、跨族際的思維和表達方式,以贏得國際觀眾普遍的心理共鳴和情感體驗。
品牌化——將頻道打造成中國最具有品牌影響力的專業紀錄片頻道,並力爭在3年內躋身國際主流紀錄片頻道行列。
產業化——頻道運營採用制播分離的方式,使中國紀錄片市場真正與國際紀錄片市場接軌,逐步實現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

專業化——在影像語言的技術質量上,以國際一流紀錄片作品為製作標準,生產製作精良,具有很強專業品質和觀賞價值的優秀紀錄片。

央視紀錄頻道不僅僅是央視的,更是全國的,屬於所有的紀錄片愛好者、從業者和廣大的中國觀眾。紀錄頻道希望在廣告運營、著作權經營、對外合作投資有所突破,爭取在3年後能夠實現自負盈虧。”

央視紀錄頻道計畫與BBC合作爭取“全球同步”播出海外紀錄片,“對頻道而言,國際項目合作是很重要的方面,國際合作能夠促進國產紀錄片生產,帶動團隊創作,也能夠作為渠道傳播中國紀錄片到國外市場。”

建構國際化傳播平台

作為中國第一個全球覆蓋的專業化紀錄片頻道,CCTV紀錄頻道將體現紀錄片真實呈現歷史和現實的獨特方式,力求在全球文化視野下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以豐富的畫面語言和國際化的傳播語態,跨越文化障礙,贏得國際客群普遍的心理認同和情感共鳴。
多國的經驗證明,紀錄片是國際通用可行的提升對外傳播效果、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有效載體。紀錄片作為一種紀錄真實、傳播真情的節目形態,是一種全世界普遍接受的語態表達方式。紀錄片較新聞,意識形態特徵弱,但客觀性與趣味性強;較影視劇,娛樂性與情節性弱,但真實性與可信性強。美國的探索頻道、國家地理頻道、歷史頻道以及英國BBC紀錄片、NHK紀錄片等,都對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國際形象的建構發揮了相當大的積極作用。
紀錄頻道的開播,是中央電視台走向“國際一流媒體”的重要標誌,彰顯了中國作為電視大國並走向電視強國的實力和決心。

增強國家媒體品牌力量

作為中國第一個全國播出的國家級紀錄片頻道,CCTV紀錄頻道將力爭成為中國最有品牌影響力的專業化頻道,並躋身於國際主流紀錄片頻道行列。

自1980年《絲綢之路》起,30年來,中央電視台拍攝播出的一系列紀錄片,宛若珍珠,點綴在中國的歷史長河與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之中,深入人心、影響深遠,有些作品還走出國門,遠銷海外,成為全世界關注中國的一扇重要視窗。這些紀錄片不但貫穿著中央電視台關注現實生活、關注人的生存狀態的社會責任,也沉澱著全國民眾對過往的激情歲月、對於火熱的變革年代的集體記憶。
1983年播出的《話說長江》,1991年的《望長城》,1997年的《鄧小平》,2005年播出的《故宮》,2006年的《再說長江》、《大國崛起》,2007年的《森林之歌》,這些經典紀錄片集結成了“一個國家的相冊”。
作為中央電視台著力推出的新頻道,紀錄頻道將以其特色和深度彰顯時代主流價值,平衡社會文化生態;體現國家媒體責任,提升央視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催生中國紀錄片產業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以“催生中國紀錄片產業”為己任,將開放播出平台,整合中國紀錄片的優質資源,建立中國紀錄片的行業標準(包括選題標準、形態標準、技術標準、價格標準),逐步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紀錄片市場,為中國紀錄片的產業化運作創造良好條件。
頻道將通過制播分離的體制創新,組建紀錄片生產和行銷主體,形成創意、生產、銷售、傳播的產業鏈;通過播映權購買、委託製作和聯合製作等多種方式,創新運營模式,儘快將中國紀錄片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使中國紀錄片真正走進國際市場。
紀錄頻道開播後,首播節目總量為1600小時左右。中央電視台將為紀錄片頻道每年投入巨額節目生產和製作運營的經費。大量資金的投入將對紀錄片市場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還將拉動其它電視台、社會製作機構進一步加大對紀錄片的資金投入,推動市場走向繁榮。
國家廣電總局在出台的《關於加快紀錄片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國產紀錄片是形象展示中國發展進步的重要文化傳播載體。並且明確了“紀錄片產業是重要的文化產業”。
中國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以及巨大的文化消費市場。發展國產紀錄片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優勢、市場優勢。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作為紀錄片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率先啟動,必定會拉動紀錄片產業鏈的整體啟動,必將推動紀錄片產業鏈走向完善和成熟,從而為建設紀錄片大國作出貢獻。

主創團隊

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總監劉文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總監劉文

紀錄頻道的核心管理和創作團隊由央視最優秀的紀錄片團隊組成,近年來他們推出的作品包括:《故宮》《再說長江》《大國崛起》《復興之路》《敦煌》等。紀錄頻道開播後,預計首播節目總量為1600小時左右。央視將為紀錄頻道每年投入節目生產和製作運營的巨額經費。此外,之前央視曾同日本合作過《絲綢之路》《話說長江》等紀錄片,今後,央視紀錄頻道也將會加大和海外紀錄片電視機構的合作。以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為追求,紀錄頻道將凝聚全國紀錄片隊伍,積極培育新一代的專業人才;將與全球電視紀錄片制播機構建立長期的、多樣化的交流與合作,以專業化的團隊,生產具有國際一流專業水準的紀錄片。

重點欄目

紀錄片《美麗中國》插圖紀錄片《美麗中國》插圖

從2011年元月1日開始,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將24小時全天候播出。播出的內容將包括自然探索、歷史人文、社會紀錄、文獻檔案四大類。按照國際紀錄片頻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欄目概念,強化大時段編排。每個時段針對不同觀眾設定節目內容,節目以主題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呈現規模化效應。開設主要欄目有:《人文地理》,《時代寫真》、《發現之旅》,《歷史傳奇》、《寰宇視野》等。還有從海外引進紀錄片《特別呈現》,以一小時為播出單元。

20∶00《人文地理》以人文角度關注世界各地不同的風貌以及風土人情的紀錄片。
20∶30《時代寫真》是自然地理、科技和社會紀實類紀錄片。
21∶00《寰宇視野》是海外引進紀錄片。
22∶00《特別呈現》是國產精品紀錄片。
23∶00《發現之路》是歷史檔案和考古探險類紀錄片。
23∶30《歷史傳奇》也是歷史檔案和考古探險類紀錄片。

節目來源

全天24小時播出,需要大量紀錄片節目。這些節目又從哪裡來?央視相關人士介紹,頻道將實行購買、委託製作和聯合製作等方式,調動全社會多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期形成合力,儘快將中國紀錄片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提升紀錄片產業的影響力和創新力。還將從海外購買世界優秀紀錄片播出。

2011力推紀錄片

國產新作

《美麗中國》 (6集)

紀錄片《帝國興衰》插圖紀錄片《帝國興衰》插圖

首部表現中國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觀的大型電視紀錄片,也是中國國家電視台(CCTV)和英國廣播公司(BBC)首次合作。
《玉石傳奇》 (8集)
全景式展現中華玉文化,全國精美出土玉器盡收影像。
《頤和園》 (6集)
這是在頤和園內進行的一次史無前例的拍攝。深刻解讀頤和園的藝術、文化和歷史內涵。高端的數字電影技術,完整地記錄頤和園四季的風物變化,細節豐滿生動。
《當羅浮宮遇見紫禁城》 (12集)
羅浮宮首次面對華人媒體全面開放拍攝。以中國的眼光、現代的立場,看東西方兩座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帝國的興衰》 (5集)
首次從經濟視角解讀秦漢帝國的興衰歷史。

海外引進

10集紀錄片《生命》
講述了發生在自然界深處的130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本片用鏡頭去發現地球生命的繽紛多樣和動植物神奇的生存戰術。這是正在發生的進化過程:在極端壓力下,生物體戰勝來自敵方和環境的挑戰,不斷拓展行為極限。
3集紀錄片《黃石公園》
一部生與死的史詩。這裡群山環繞,是一個由廣闊原野和無邊森林構成的荒涼世界,它是北美野牛群僅存的家園,也是狼的最後王國。在這片美麗與危險並存的大地上,野生動物的生活和命運跌宕起伏,彼此息息相關。
本片以親切深情、恢宏動人的風格,講述了在這片神奇壯麗的土地上,野生動物如何奮鬥生存,度過了三個變幻莫測的季節。
8集紀錄片《人類星球》

探討人類與自然間複雜深刻的關係。從冰封萬里的北極,到烈日炙烤的沙漠,人類在最嚴酷的條件下尋找著適應環境生存下去的非凡途徑。
本片描繪了80個激勵人心的故事,其中多數從未在電視螢屏上披露。每集節目講述一個居住地,揭示當地居民如何創造出令人吃驚的方法來應對極端不利的情況。本片最後造訪的是目前大多數人居住的“城市叢林”,並探索為何在這裡人與自然的紐帶最為重要。

新年特別策劃

《故宮Ⅱ》
CCTV紀錄頻道開播後重點推出的文化工程。
《故宮》第二部將延續第一部莊重大氣的風格,並努力尋求內容和表達形式的突破。
《絲路》

一條改變了世界的道路,一條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流。
絲綢之路,古代世界最漫長的道路。
紀錄古代四大文明的交流與融合,用歷史的碎片拼接出大時代和小人物。
《南海Ⅰ號》
這是一艘沉沒海底近千年的古船,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大、最完整的宋代船隻,這是一次在國內外首創的水下整體打撈行動。“發現古船23年”、“探查保護6年”、“艱難打撈9個月”將成為本片最為關鍵的數字;金腰帶、金手鐲、瓷器等眾多精美文物的發現,考古發掘中的各種謎團,專家對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的推測等,成為本片探索和揭秘最重要的線索。
本片將第一次全息紀錄“南海Ⅰ號”沉船的發現、考察和打撈保護的過程。對已存放在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宮”中這艘古船最新考古發掘行動的拍攝,將為世人解開最新的懸念。

開播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視傳媒推出了眾多真實性、思想性、藝術性高度統一的優秀紀錄片,如20世紀80年代的《話說長江》《話說運河》、《讓歷史告訴未來》,90年代的《毛澤東》、 《鄧小平》 、《香港滄桑》,新世紀以來推出的《故宮》、《大國崛起》、《再說長江》等。這些紀錄片在記錄歷史、認知現實等方面發揮了認識、教育和審美的重要功能。然而,隨著中國政治經濟地位的快速提升,中國的對外傳播能力與文化軟實力亟待強化與提升,新的形勢賦予了中國紀錄片新的使命。

大國崛起大國崛起

2011年1月1日,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中英文雙語)將面向全球正式開播,這對於塑造國家形象、傳播主流價值、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構建文化生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紀錄頻道的開播有利於國家形象的塑造。長期以來,在西方媒體及社會的普遍認識里,中國的國家形象常常被誤讀,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國家正面形象因之相當薄弱,亟須改變。紀錄片自身影像記錄的客觀、真實等技術與藝術特點,往往比其他藝術文化產品具有更高的可信度與公信力,因此以紀錄片為載體和手段塑造國家形象,是世界很多已開發國家普遍採用的文化傳播戰略。央視紀錄頻道的開播,搭建了一個有力的傳播平台,可以用真實的影像,而不是用虛構的印象;用客觀的事實,而不是用主觀的臆想;用動人的故事,而不是固化的概念,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對於中國國家的形象塑造將產生重要影響。
紀錄頻道的開播有利於中國主流價值的傳播。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所積澱凝練出來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尊重生命等價值觀綿延至今,30餘年的改革開放所形成的和諧社會、科學發展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是具有突出的時代意義。然而,由於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力不足,西方主流媒體掌控著國際傳播的話語權,形成了西強我弱的格局。在中國問題上他們不斷以人權、民主、環境與食品安全等眾多議題傳遞著他們的價值觀。對於中國的主流價值,普遍採取拒絕、漠視與扭曲的立場,這種偏見和文化上的巨大鴻溝,形成了中國主流價值傳播的絕對逆差。在電視媒體對於主流價值的傳播中,新聞資訊具有剛性特質,娛樂類產品則具有柔性特質,過於剛性的內容常常不易被接受,過於柔性的內容常常力度不足,而紀錄片剛柔並濟的特質對於淡化衝突,包容不同文化的差異具有獨特的功能。換言之,與新聞資訊及娛樂類產品相比,紀錄片可以更容易地實現不同文化形態之間的交流和傳播。因此,央視紀錄頻道的開播,對於強化對外傳播能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改變國際傳播中西強我弱的格局,將做出獨特貢獻。
紀錄頻道的開播有利於文化產業的發展。近年來,以美國發現頻道國家地理頻道為代表的西方紀錄片,每年以數萬小時的龐大體量向全球180多個國家傳播,形成了效益可觀的紀錄片產業。與已開發國家紀錄片產業的影響力、競爭力相比,中國的紀錄片,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規模還是效益,對內影響還是對外傳播,都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的發展需求。新世紀以來,我國廣播影視內容產業在電影、電視劇動漫等領域通過有力的政策推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都將為中國紀錄片的產業化發展提供成功的經驗啟示。可以預見,央視紀錄頻道的開播,對於國產紀錄片生產規模的擴大,紀錄片市場的培育,紀錄片產業的快速發展,進而對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都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新絲綢之路新絲綢之路

紀錄頻道的開播有利於和諧文化生態的構建。在過去若干年間,中國電視出現了泛娛樂化的傾向,雖然娛樂化理念對於激活電視產業產生了一些正面效應,但是過剩的“快餐化”電視產品,也難免出現媚俗、庸俗、低俗等為社會詬病的“三俗”問題,這嚴重損害了我們的文化生態健康和諧。紀錄片由於具有較高的思想品格、藝術品質與文化品位,而被譽為“最嚴肅”的電視節目類型。無疑,央視紀錄頻道的開播,對於傳播先進文化,傳承優秀文化,引導大眾文化,以及保護文化環境,矯正文化失衡,恢復和重建良好的文化生態將發揮重要作用。
央視紀錄頻道的開播不僅承擔著滿足人民民眾文化需求的基本功能,更肩負著強化國家對外傳播能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光榮使命。期待央視紀錄頻道為國家正面形象的塑造、中國主流價值的傳播、文化產業的發展、和諧文化生態的構建做出無愧於時代的應有貢獻。

業界評論

曾拍攝過《海上傳奇》、《二十四城記》等影片的賈樟柯,是國內拍攝電影紀錄片的導演中最具知名度的。賈樟柯認為,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是兩個圈子,平時交流也不算多,因為兩者的審美觀念、拍攝方式、運作模式都不太一樣,但是“紀錄片頻道的開設,可能對拍電視紀錄片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訊息”。雖然賈導認為,央視紀錄片頻道的開播,對電影紀錄片界應該不會產生什麼明顯的影響或改變,但對還不太習慣買票去影院看紀錄片的中國觀眾而言,也許提供了更多觀看優質紀錄片的機會。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知名紀錄片專家張同道認為,過去中國紀錄片的播出渠道很成問題,大部分電視台都以播電視劇為主,對紀錄片不“感冒”,雖然少數地方電視台開辦了紀錄片頻道,但影響力又太小,“現在有了全國性的紀錄片頻道,我們拍攝的紀錄片就有了一個寬闊的平台”。 每年近6億元的投資,對於中國紀錄片而言,幾乎是一個空前的規模,這個頻道的開播,將鼓舞更多愛好者和專家投入到紀錄片的拍攝和製作中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