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是中國國民黨所創辦的舊中國官方通訊社,簡稱“中央社”,主要業務是通過新聞廣播和發行新聞稿,向台灣地區及世界各地的新聞機構提供新聞和新聞圖片,向台灣各新聞機構及有關部門供應西方主要通訊社的英文電訊,向台灣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提供經濟新聞及海外商情等。

中國的中央社

簡介

中央通訊社(The Central News Agency)中國國民黨所創辦的舊中國官方通訊社,簡稱“中央社”,英文縮寫CNA1924年4月1日成立於廣州。1927年遷往南京。1932年進行改組。1949年遷至台北。1973年改為中央通訊社股份有限公司 。該社在台中和高雄設有分社,在台灣其他地方設有辦事處 ,世界一些城市設有分社或辦事處。主要業務是通過新聞廣播和發行新聞稿,向台灣地區及世界各地的新聞機構提供新聞和新聞圖片,向台灣各新聞機構及有關部門供應西方主要通訊社的英文電訊,向台灣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提供經濟新聞及海外商情等。

歷史

中央社1924年4月1日在廣州成立,初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主辦,首任主任梅恕曾,主要任務為報導黨務訊息。後報導內容擴大至國內外新聞,並向全國各地報紙供稿,成為國民政府的輿論機關,對北伐戰爭起過一定宣傳作用。1928年5月,中央社遷至南京。1932年春進行改組,由隸屬國民黨中宣部改為獨立經營,首任社長蕭同茲。此時,它已在全國各地設分社及發稿電台,並陸續取得外國在華通訊社的獨占發稿權。1936年1月,總社擴大為編輯、採訪等六部,並於當年6月設立第一個國外分社——東京分社。抗日戰爭期間,中央社總社先後遷至漢口重慶,向國內外提供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歐洲戰場的戰訊及其他新聞。1939年1月開始設立總編輯,負責新聞編採業務,首任總編輯陳博生。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央社接收了日本同盟社及汪偽政權中央電訊社在各地的機構。1946年4月中央社遷回南京,將人工發報機發稿改為用自動發報機發稿,每天發稿量一萬五千至兩萬字。1948年極盛時,有分支機構(包括分社、辦事處、特派員)國內五十二處,國外二十五處,員工兩千六百五十三人隨著國民黨軍隊在大陸的失敗,1949年11月遷往台北。現為台灣地區政府官方通訊社。
歷任社長有蕭同茲曾虛白馬星野、魏景蒙、潘煥昆、黃天才等。現任社長鬍元輝,董事長黃肇松。

社徽簡介

中央通訊社社徽
一、藍色標準字“CNA”代表本社新聞的客觀、公正、平實。
二、紅色標準字“中央通訊社”代表追求新聞專業的熱情。
三、地球代表本社掌握世界新聞局勢與跨媒體合作的巨觀視野,也象徵它要成為台灣之眼、世界之窗的雄心壯志。

自有新聞刊物

《全球中央》(CNA News World),2008年12月30日創刊,為月刊形式。2008年12月29日前稱為《新聞大舞台》(英文刊名相同),2003年創刊。《商情快報》,電子報,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八時四十分出刊。《台商網電子報》,電子報,每日上午二時出刊。

爭議

前《台灣日報》員工大舉進入中央社2005年8月,《新新聞》第962期報導,前《台灣日報》總編輯劉志聰接任中央社總編輯之後,已逐步排除中央社人才:中央社國內新聞中心主任張聲肇、副主任羅繩前、黨政組長潘應辰全部被降調成非主管職並減薪,大陸新聞中心主任黃季寬、商情新聞中心副主任熊國光也被降調成非主管職,商情部組長郭萍英則是一年連跳兩級升主任;而在郭萍英任內,商情部接連發錯新聞,都被劉志聰袒護。劉志聰也大力引進前《台灣日報》員工:林興盟出任國內新聞中心副主任,劉明堂出任多媒體中心主任,楊嘉慧出任主跑行政院的副主任記者;前《台灣日報》員工一進來中央社,全部占據主管職,敘薪都是甲職等(一般而言,中央社員工若要升到甲職等,至少需要20年)。2005年11月6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批評,政黨輪替之後執政的民主進步黨干涉中央社、中央廣播電台(央廣)、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公視)等公共媒體運作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尤其是中央社高層經過幾年來的輪替,“現在根本都是來自挺綠媒體《台灣日報》的天下。”當時中央社副總編輯莊豐嘉回應,當時中央社編制340人中有主管77人,主管中有原中央社員工晉升的主管66人、非中央社體系的主管11人,而非中央社體系的主管“的確有五人是從《台灣日報》離職後來的”,“這比例我不認為高,難道有規定《台灣日報》的就不能來中央社嗎?”不願具名的一名中央社記者向《蘋果日報 (台灣)》表示,“台日幫”(前《台灣日報》員工)大舉進入中央社,一進來就是以主任級薪水晉用,“我們跑得再努力也升不上去。”抗議炒股新聞的記者被開除2007年4月25日晚間,中央社證券中心記者王治平在中央社商情部例行採訪會議中指責當時商情部代理主任謝漢疆向上市公司強索增資股、向部屬討喝、在丙種墊款下單炒作股票、在百成行股票下市前強令記者配合發稿護航等情事;謝漢疆不予回應,反控王治平想結合外面的人寫黑函詆毀他。當時中央社社長劉志聰接受《168理財網》求證時表示,他是專業的新聞工作者,他一生不炒股票,也完全不介入股市利益,也反對黑函文化,全案交給人評會處理。中央社人評會開會時,王治平要求調查謝漢疆向金腦科技索取200張股票炒股一事。人評會決議以“王治平不適任”為由將王治平解職,劉志聰不予回應。2007年6月26日下午,《168理財網》總編輯翁立民在《168理財網》揭發此案。2007年7月12日上午,翁立民在《168理財網》公布王治平答辯狀原稿。被犯罪嫌疑人公器私用爭議2011年1月4日,新店救護車阻擋事件主角犯罪嫌疑人蕭明禮史無前例地透過中央社發表道歉信,不但沒有平息眾怒,反而讓不少網友質疑中央社的定位。名嘴姚立明在中天新聞台政論節目《新台灣星光大道》中說,中央社社長應該辭職;他認為,蕭明禮透過中央社發表道歉信,這樣的行為根本是拿國家的公器當做私人工具。中央社發言人羅廣仁接受電子媒體訪問時表示,新店救護車阻擋事件本身就是公眾所想要知道的一個新聞,中央社的職責就是報導新聞,但有些人對中央社的印象還停留在“中央社是元首發布政策或是政府發布政策的單位”,其實中央社現在是全民共有的國家通訊社。王丹指責中央社報導失實2011年4月15日,中央社報導王丹赴台灣高等法院為國務機要費案出庭作證的新聞:“由於王丹擔心因陳水扁案出庭作證敏感,因此並未從法院正門進入,而是在法警陪同下由其它入口進入法庭。……據了解,王丹在庭中坦承先後兩次收到扁的匯款,每次20萬美元,共收到40萬美元。”王丹聲明,中央社有關他的報導“未經他本人求證”、“基本內容嚴重失實”,對他本人亦“極不公平”。王丹在其臉書推特上發表聲明宣稱“在中央社沒有公開向我表達歉意之前,我將拒絕接受任何來自中央社的採訪”,並以此抵制行動表達他對中央社的不滿。

外國的中央通訊社

1. 朝鮮中央通訊社(KCNA)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官方通訊社,於1946年12月5日成立,總部位於平壤,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古巴、印度、伊朗、埃及均有分社。朝中社發行日刊《朝鮮中央通訊》與《朝鮮中央年鑑》等刊物。除使用朝鮮語外,朝中社還使用英語、俄語和西班牙語發布新聞通稿。
2.黎巴嫩中央通訊社為私人通訊社,創立於1982年9月。每日用阿文報導黎國內政治、經濟、商業等方面訊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