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東館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東館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東館採用廣東特色的騎樓造型,借鑑廣東潮汕剪紙工藝,虛實結合、土洋結合,呈現出濃郁的廣東味道。展館分為“綠色生活”、“綠色城市”和“綠色神話”三個展區,以高科技的展示手段和奇思妙想的創意演繹對綠色生活的追求,極具趣味性和現場感。其中特效電影演繹的綠色神話震撼感人;“天涯共此時”則採用“三重時空”和公共藝術活動形式展示廣東綠色生活的美好場景。

館徽

取名為“南風窗外‘粵’精彩”。標誌以廣東簡稱“粵”字為主體元素,運用書法形式將其圖形
廣東館館徽廣東館館徽
化處理,“粵”字中部抽象為敞開的視窗形態,是此設計靈魂和核心概念的表達。窗外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燦爛的陽光,廣袤的綠色大地,涌動的蔚藍大海,充滿愉悅的視覺衝擊,展現了走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建築外觀

廣東館以廣東傳統特色的“騎樓”為原型,在製作工藝上吸取潮汕傳統剪紙的手法特徵
廣東館效果圖廣東館效果圖
,將騎樓外表抽象成簡繁結合的精緻圖案。展館外立面上部以騎樓建築的圖案為肌理,用金屬薄片進行鏤空,通過LED燈光的內部透射,光線從表皮金屬間的縫隙滲透出來,形成晶瑩剔透的效果,配合不斷變幻的光線顏色,創造出獨特的“剪紙騎樓”效果,粵風粵韻令人回味。

展示內容

廣東館將緊扣“綠色生活”展示主題,設定包括“綠色生活”、“綠色城市”和“綠色神話”三個展區。展館主要有幾大亮點:一是騎樓外觀和騎樓街市,呈現濃郁的廣東味道。二是特效電影,演繹綠色神話,震撼感人。三是“天涯共此時”,展示廣東綠色城市的美好場景,增加觀眾參觀的趣味性和現場感。四是體現廣東製造和廣東創造的實力。

廣東活動周

(7.28-8.1 )
主題:“嶺南明珠”
概述:通過深入挖掘最能體現廣東民族、民風、民俗的民間文化藝術元素,選取嶺南文化發展歷程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品,採取動態與靜態相結合、專業與民間表演隊伍相結合的方式,全力打造一個規模宏大、氣勢磅礴、風格綺麗、氣氛熱烈的“廣東周”文藝展演系列活動,使古老民俗與現代文明熔於一爐,高端藝術與厚重歷史匯聚一體,多色彩地呈現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全面展示廣東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其中,代表廣東當代藝術創作最高水平的大型歌舞,技巧高超、意境悠美的雜技、服飾,盡顯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的現代與時尚;醒獅、醉龍、英歌、布馬、粵劇、潮劇、山歌等極富地域色彩的民間藝術瑰寶,讓觀眾零距離感觸嶺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亮點

醒目南獅會講三語
“你好!歡迎來到廣東館!”在騎樓正門口,兩隻醒目南獅不斷地用國語、粵語和英語向參觀者致敬,這實際是兩隻機器獅,只要客人點一下它們的眼睛,它們就會作揖相迎。
螢幕締造“小鳥天堂”
7.5米高的天花板也被置換成了一塊巨大的天幕,可以演繹早晚陰晴、天氣變化,甚至締造出“小鳥天堂”的幻境。據介紹,參觀者一旦齊聲鼓掌,眼前螢幕上的小樹苗就會慢慢長成參天大樹,最後變成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如果掌聲不斷,還會出現雨打芭蕉、百鳥歸巢的美景。
“城市列車”飛馳館內
展廳中有一節模擬火車車廂,車窗由TCL液晶監視器組成,快速後退的車窗畫面一邊讓遊客感覺到列車疾馳,同時還將展示廣東各個城市的發展變化和建設成就。
鎮館之寶會划龍舟
鎮館之寶也是一件秘密武器。據介紹,這是一幅名為“南粵風情”的大型陶瓷釉下雕花水晶玲瓏瓷板畫。這幅瓷板畫寬3米,高2.8米,厚度只有5毫米,祖廟、龍舟、粵劇、醒獅、木棉樹、荔枝樹、白玉蘭、芭蕉樹、珠江等廣東特色元素糅合其中,“龍舟”LED燈光一亮,音樂就響起來,伴有“喲嘿喲嘿”的划船聲。

第100萬名參觀者

6月9日上午10點,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東館迎來了開館以來的第100 萬名參觀者——來自湖北省十堰市的嚴先生。廣東省貿促會副會長、廣東館副館長司慶偉向這名幸運遊客頒發榮譽證書,並贈送了一輛腳踏車以鼓勵他綠色出行。
廣東館採用廣東特色的騎樓造型,借鑑廣東潮汕剪紙工藝,虛實結合、土洋結合,呈現出濃郁的廣東味道。展館分為“綠色生活”、“綠色城市”和“綠色神話”三個展區,以高科技的展示手段和奇思妙想的創意演繹對綠色生活的追求,極具趣味性和現場感。
據悉,自5月1日開園以來,前來廣東館參觀的遊人絡繹不絕,日均進館25000人次,最高日流量達37655人次。為了能讓更多遠道而來的遊客有機會參觀廣東館,廣東館實行科學有效的人員引導措施,採取了“流處理”和“批處理”相結合的方式疏導人流:對於參觀“綠色生活”、“綠色城市”兩個展區的遊客採取“流處理”方法,對於只觀看廣東館特效電影的遊客另設專門入口採取“批處理”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