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053H1型護衛艦

中國053H1型護衛艦

中國053H1型護衛艦是053H型對海型飛彈護衛艦的改進型。1980年7月12日首艦“寧波”號(舷號533)在滬東造船廠開工建造,1981年12月13日下水,1982年6月30日正式服役。053H1型艦最後共建成10艘。

基本信息

簡介

053H1053H1

中國053H1型護衛艦是053H型對海型飛彈護衛艦的改進型。1980年7月12日首艦“寧波”號(舷號533)在滬東造船廠開工建造,1981年12月13日下水,1982年6月30日正式服役。第二艘“金華”號(舷號534)1982年5月21日開工建造,1983年5月27日下水,1983年12月13日服役。053H1艦原計畫建造12艘,後來第11、12艘計畫取消,改為053H2型艦。053H1型艦最後共建成10艘。

改進計畫

053H1型護衛艦(北約稱為"江湖Ⅱ"級)是053H型的改進型,修改的重點是用2座新型的79式雙管100毫米火炮取代了053H型艦上的單管火炮,該火炮是國內自行研製的,但得到了法國公司的技術援助,射程22.5千米,發射率48發/分.座。這種火炮最先裝備在江東級(053K型)護衛艦上,後成為8、90年代中國海軍護衛艦的標準火炮。053H1艦型與053H大同小異,只是艦艏舷牆已取消,動力裝置可能採用了法國的皮爾斯蒂克柴油機航速增至28節,動力和電站功率都加大了,煙囪形狀由斜方筒柱式改為橢圓形斜筒式(有的後續艦又改進為其它形狀)。排水量有所增大:標準排水量1674噸,滿載排水量1924噸。053H1型首艦於1980年7月開工,1982年6月交船。

武器系統

053H1型護衛艦不但結束了艦炮手動操作的歷史,還於90年代在該型艦的數艘艦上進行了系列新型裝備的現代化改裝和試驗。1984年,中國試驗性地在一艘建造中的053H1型護衛艦544號"四平"艦上取消了後主炮、2號反艦飛彈發射架和尾部的兩座防空高炮,增設直升機機庫和甲板,前主炮更換為有名的法國克勒索.羅亞爾公司單管100毫米緊湊型艦炮,射速60-80發/分,射程17千米,火控系統為法國電氣與信號設備公司的"納雅"光電指揮儀。此外還加裝了反潛魚雷,成為標準的反潛護衛艦。"四平"艦標準排水量1550噸,滿載排水量1865噸,於1985年9月下水,1986年11月服役,可搭載一架直-9A多用途直升機。這是中國海軍在戰鬥艦艇上配置艦載直升機的早期嘗試之一。改裝後的護衛艦北約稱為"江湖Ⅳ級"。

該型艦是典型的試驗艦,僅建造了一艘。中國海軍同期還將旅大級105號"濟南"艦改裝了直升機甲板,通過在這兩艘艦上的實際演練,中國海軍初步掌握了戰鬥艦船使用直升機的技術和使用經驗。

改進型

另一種053H1型的改進型053H1G型被北約稱為"江湖V級"。進入90年代,南海艦隊巡航南沙的任務次數劇增,軍艦出動強度很大。中國海軍為了解決小型艦艇遠航不便和新型護衛艦價格昂貴的矛盾,決定再建造一批江湖級作南海巡邏用。這最後一批江湖級便是053H1G型,採用了和053H1型飛彈護衛艦基本一樣的艦體。武器裝備上取消了原有的6座手動雙37毫米高射炮,換裝76A雙聯37毫米自動防空速射炮,65式五管反潛火箭換成81式六管反潛火箭,加裝簡易情報中心和電子戰系統,煙囪改為具有減低紅外輻射的設計,桅桿最上處的警戒雷達也換成新的型號。但出於節約成本的考慮,053H1G型在全面換裝新型艦炮的同時仍然使用老式的上游一號反艦飛彈,而不是和一些接受改進的051型飛彈驅逐艦一樣將艦炮系統與飛彈系統一併更新。這樣做雖然使軍艦戰鬥力大打折扣,但作為日常的南海巡邏,對付越南菲律賓之流的三流海軍,威力已經足夠。

053H1型護衛艦是我國護衛艦製造水平飛躍的起點,她的研製與改進,為我國以後護衛艦的裝備改進、武器及電子設備的更新提高,提供了大量寶貴的經驗。

建造列表

053H1型飛彈護衛艦家譜:533台州(原寧波號,2003年異名)、534金華、543丹東、544四平、545臨汾、553韶關、554安順、555昭通、556湘潭、557吉首、558自貢、559康定、560東莞、561汕頭、562江門、563佛山(556湘潭艦賣與孟加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