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全書:山東卷

1.鹽土 12.鱉 14.隼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農業出版社; 第1版 (1994年11月1日)
精裝: 67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109034739
條形碼: 7109034739
尺寸: 26.2 x 19.4 x 4.4 cm
重量: 1.5 Kg

內容簡介

中國農業全書:山東卷》分為:農業自然資源條件、農產品流通、農業機構等15章。《中國農業全書:山東卷》有關農業生產、農業教育與科技的記述,既反映了它們的現狀與發展歷程,又緊緊圍繞建設高產優質高效農業這個主題,重點地介紹了各地區發揮地區優勢,因地制宜搞好農業區域開發;充分合理利用全部國土資源,實行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林牧漁和鄉鎮企業,都把擴大優質產品放在突出地位,調整產業與產品結構,建設好各種產品商品生產基地;種植業把“糧食、經濟作物”二元結構,逐步轉向“糧食、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結構,並重視全面開發現代食物;貫徹落實科教興農的戰略方針,把農業教育、科研和技術推廣工作轉移到為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服務的軌道上來等業績和經驗。同時,還記述了有關改革農村商品流通體制,培育農產品市場,發展農產品對外貿易,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霞大決策與歷史進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農業自然資源條件
第一節 土地資源
一、地型
二、土地類型
(一)岩石裸露的山丘
(二)山丘粗骨性棕壤褐土地
(三)山麓平原棕壤褐土地
(四)黃泛平原潮土地
(五)澇窪砂姜黑土地
(六)平原濱海鹽鹼地
(七)水稻土
(八)內陸水域
(九)海岸灘涂
三、土壤類型
(一)棕壤
(二)褐土
(三)潮土
(四)砂姜黑土
(五)鹽漬土
1.鹽土
2.鹼土
(六)水稻土
四、耕地
(一)耕地演變
(二)耕地素質
五、草地
(一)山地丘陵草叢草地類
(二)山地丘陵灌草叢草地類
(三)山地丘陵疏林草叢草地類
(四)平原草甸草地類
(五)濱海灘涂草甸草地類
(六)平原沼澤草甸草地類
(七)山地草甸草地類
六、林地
(一)有林地
(二)疏林地
(三)天然灌木林地
(四)未成林造林地
(五)苗圃地
(六)宜林無林地
七、內陸水域
八、土地資源條件評價
(一)山東土地資源條件較好
(二)土地利用程度高,後備資源缺乏
(三)人均資源少,保護資源已引起重視
第二節 氣候資源
一、光能
(一)太陽輻射的時空分布
(二)日照時數的時空分布
二、熱量
(一)全省熱量狀況
1.四季平均溫度分布
2.最冷月及最熱月溫度分布
3.極端溫度
(二)界限溫度
1.日平均溫度穩定通過O℃的初、終日期及累積溫度
2.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初、終日期及累積溫度
3.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5℃的初、終日期及累積溫度
4.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20℃的初、終日期及累積溫度
(三)無霜期時空分布
1.平均初霜
2.最早初霜
3.平均綣霜
4.最晚終霜
三、降水
(一)降水的時空分布
1.年降水量
2.降水量的季節分布
3.降水日數
(二)降雪、積雪日數及初、終期
(三)農耕期、作物生長活躍期降水
(四)蒸發量和乾濕狀況
四、風能
(一)年平均風速的分布
(二)風速的月際變化
(三)有效風能密度、小時數分布
1.風能豐富區
2.風能的可利用區
3.風能季節利用區
4.風能貧乏區
第三節 水資源
一、水資源量
(一)地表水量
(二)地下水量
(三)客水資源量
二、水質
(一)地表水質
(二)地下水質
(三)污水處理
三、水資源開發利用
(一)開發利用情況
1.地表水的攔蓄利用
2.地下水的開採利用
(二)水資源管理情況
1.機構建設
2.法規建設
3.管理工作
第四節 海洋資源
一、海岸帶
(一)海岸帶的地質、地貌
(二)海岸帶的面積、氣候
二、海域
(一)海域內水文
(二)海域內海水化學
(三)海域內海洋生物
(四)海域內環境質量
(五)海域內水產資源
三、海島與海洋自然保護區
(一)海島
(二)海洋自然保護區
1.長島海珍品自然保護區
2.日照“前三島”文昌魚及珍貴生物自然保護區
3.月湖綜合保護區
四、鹽業及鹽化工
五、海灣港口
第五節 生物資源
一、農作物資源
(一)糧、棉、油、煙、菜資源
(二)果、桑、茶資源
1.果樹資源
2.桑柞資源
3.茶樹資源
(三)藥用植物資源
(四)麻類植物資源
(五)名、特、優產品資源
1.明水香稻
2.曲阜香稻
3.臨稻3號
4.魚農l號
5.龍山小米
6.金鄉金谷
7.山東小麥
8.泗水小雜豆
9.魯棉6號
10.花生l7
11.蓬萊一窩猴
12.新泰半蔓
13.棲霞老拖雞
14.黃煙
15.G-140優質烤菸
16.萊蕪大麻
17.煙臺蘋果
18.紅富士蘋果
19.萊陽茌梨
20.龍口長把梨
21.陽信鴨梨
22.肥城佛桃
23.金絲小棗
24.圓鈴大棗
25.紅玉杏
26.山楂
27.大澤山葡萄
28.煙臺大櫻桃
29.嶧縣石榴
30.板栗“
31.昌樂西瓜
32.東明西瓜
33.膠州大白菜
34.濰坊蘿蔔
35.泰安紅心蘿蔔
36.馬蓮韭
37.章丘大蔥
38.寧陽黃爪姜
39.蒼山大蒜
40.青州大辣椒乾
41.平陰玫瑰
42.曹州牡丹
43.萊州月季
二、林木資源
(一)樹木種類和分布
(二)主要造林樹種
(三)珍稀瀕危樹種
(四)古樹名木
1.莒縣浮來山定林寺古銀杏
2.孔子手植檜
3.子貢手植楷
4.五大夫松
5.泰山岱廟漢柏
6.泰山靈岩寺漢柏
7.嶗山太清官漢柏
8.泰山六朝松
9.四門塔九頂松
10.秦瓊拴馬槐
11.尉遲恭勒馬看國槐
12.靈岩摩頂松
13.唐檀
14.羅成拴馬棗
15.李世民掛甲樹(酸棗)
16.唐龍頭榆
17.唐楸
18.宋海棠
19.千年板栗
20.耐冬(絳雪)
2l.青駝寺古銀杏
22.梨王
(五)國家級保護植物
1.黃蓍
2.野大豆
3.珊瑚菜
4.青檀
5.玫瑰(野玫瑰)
6.小花木蘭(天女花、天女木蘭)
三、畜禽資源
(一)畜禽資源品種與分布
l.大牲畜
2.豬
3.羊
4.家禽
5.兔
6.蜂
7.貂
8.蠶繭
(二)優良畜禽品種
l.渤海黑牛
2.魯西黃牛
3.德州驢
4.小尾寒羊
5.青山羊
6.嶗山奶山羊
7.沂蒙黑豬
8.壽光雞
(三)名貴畜產品
l.猾子
2.水貂皮
3.微山羽絨
4.五蓮凍兔肉
5.牟平兔毛
(四)畜禽生產區劃
1.魯東豬、禽、奶山羊生產區
2.魯中南豬、羊、兔生產區
3.魯西南牛、羊、水禽生產區
4.魯西北牛、驢、羊生產區
5.魯北、濱海牛、馬、羊生產區
四、水產資源
(一)海洋水產品種與分布
l.海帶
2.貽貝
3.對蝦
4.扇貝
5.裙帶菜
6.梭魚
7.鮑魚
(二)淡水水產品種與分布
1.鯉魚
2.鯽魚
3.草魚
4.鰱魚
5.鱅魚
6.團頭魴
7.銀鯽
8.羅非魚
9.虹鱒魚
10.羅氏沼蝦
11.淡水白鯧
(三)優質水產品
1.偏口魚
2.加吉魚
3.鮑魚
4.痢貝
5.西施舌
6.文蛤
7.對蝦
8.脊尾白蝦
9.海參
10.海帶
11.裙帶菜
12.鱉
13.黃河鯉魚
14.虹鱒
五、野生植物資源
(一)野生澱粉糖類植物
(二)野生脂肪油類植物
(三)野生纖維類植物
(四)野生芳香油類植物
(五)野生鞣質栲膠類植物
(六)野生土農藥類植物
(七)野生藥材植物
(八)野生花卉植物
(九)野生食用植物
六、野生動物資源
(一)野生獸類
(二)野生鳥類
(三)野生昆蟲
1.林木昆蟲
2.主要農作物害蟲
(四)其他森林野生動物
1.爬行動物
2.兩棲動物
3.土壤動物
4.其他無脊椎動物
(五)藥用動物
七、害蟲天敵資源
(一)益獸
1.黃鼬
2.艾虎
3.豹貓
4.花面狸
5.狗獾
6.刺蝟
7.蝙蝠類
8.〓鼱
9.狐
(二)益鳥
1.灰喜鵲
2.喜鵲
3.杜鵑
4.代勝
5.伯勞
6.黑卷尾
7.黑枕黃鸝
8.椋鳥
9.啄木鳥
10.雨燕
11.家燕
12.燕鴴
13.山雀
14.隼
15.鸚
(三)益蟲
(四)害蟲病毒細菌和真菌
1.昆蟲病毒
2.昆蟲病原細菌
3.昆蟲病原線體
4.昆蟲病原真菌
第六節 農業環境
一、農業環保工作發展歷程
(一)初始階段(19491979年)
(二)建設階段(19801985年)
(三)發展階段(19861990年)
二、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成就
(一)興修水利,治理水土流失
(二)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
(三)科學施肥,改良土壤結構
(四)綜合防治,消滅病蟲危害
(丘)建設生態農業,力求高產、優質、高效
三、農業環境評價
(一)水土流失未能完全控制
(二)水資源短缺並污染嚴重
(三)大氣污染嚴重
(四)耕地銳減且土壤質量較差
第七節 農業自然災害
一、1949年以來的災情
二、農作物災害種類與分布
(一)旱澇災害
(二)冰雹災害
(三)大風災害
(四)乾熱風災害
(五)冰凌災
(六)低溫與霜凍災害
(七)海潮災害
(八)病蟲災害
1.糧食作物病蟲害
2.經濟作物病蟲害
3.雜食性害蟲
4.鼠害
三、林業災害種類與分布
(一)低溫
(二)雨凇和雪壓
(三)暴風雨和冰雹
(四)旱澇災害
四、歷年發生的嚴重自然災害
第二章 農業社會經濟條件
第一節 農業人口與農村勞動力
一、農業人口
(一)農業人口比重
(二)農業人口與農村人口比差
(三)農業人口自然增長與淨增長
(四)農村人口構成
1.性別構成
2.人口年齡構成
二、農村計畫生育
(一)農村計畫生育工作發展過程
1.準備階段
2.初步開展階段
3.全面開展階
4.完善提高階段
(二)農村計畫生育工作成效
1.出生率、婦女生育率明顯下降
2.女性初婚年齡提高
三、農村勞動力
(一)農村勞動力數量與構成
(二)農村勞動力素質
(三)農村勞動力分布與轉移
第二節 農業資金投入
一、國家對農業的投資
(一)農業基本建設投資
(二)農林水等部門事業費
(三)支援農村生產支出
(四)財政支農周轉金
(五)農業發展基金
二、農用信貸資金
(一)歷年農業貸款
(二)不同時期農貸特點
(三)農村商業貸款
三、農戶資金投入
(一)新中國成立初期
(二)農業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時期
(三)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
第三節 化肥、農藥、柴油與農膜
一、化肥、農藥、柴油、農膜生產能力
(一)化肥生產能力
1.氮肥
2.磷肥
3.復混肥與複合肥
(二)農藥生產能力
1.發展歷程
2.工業分布
3.品種結構
4.農藥加工
(三)柴油生產能力
(四)農膜生產能力
1.農膜生產的興起與發展
2.新產品開發及發展方向
二、化肥、農藥、柴油、農膜的經營
(一)化肥經營
1.流通渠道
2.經營品種
3.購銷情況
4.供應政策
(二)農藥經營
1.流通渠道
2.經營品種
3.農藥儲備
(三)柴油經營
1.歷年銷售情況
2.供應方法
3.優惠政策
(四)農膜經營
1.流通渠道
2.購銷情況
三、化肥、農藥、柴油、農膜使用水平
(一)化肥使用水平
(二)農藥使用水平
(三)柴油使用水平
(四)農膜使用水平
第四節 農業機械化
一、農業動力結構及裝備水平
(一)農業動力結構變化
(二)農機總動力總值
(三)農機裝備水平
二、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
(一)機耕面積
(二)機插面積
(三)機收面積
(四)機電灌溉面積
(五)機械植保、鋪膜面積
(六)其他機械作業水平
三、農機所有制和經營形式
四、農業機械化發展歷程
(一)國營農機時期(19531957年)
1.山東第一處拖拉機站的建立
2.有計畫地穩步建立新站
3.國營拖拉機站蓬勃發展
(二)集體經營農機時期(1958-1981年)
1.貫徹“三主方針”,機械下放實行社營(1958-1961年)
2.機械上收,再辦國營(19621970年)
3.機械再次下放,發展隊營(1971-1981年)
(三)多種經濟成分、多種經營形式
並存時期(12821990年)
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評價
(一)成就
1.農業動力和工具的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打下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2.全省建立了比較健全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3.農業機械化範圍日盞擴大,經營機制運行走向良性循環軌道,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二)作用
1.提高了土地產出率和生產資料利用率
2.有效地抗禦了自然災害
3.保證了農業穩產高產
4.促進了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縮小三大差別
(三)問題,
1.農業機械發展結構不盡合理
2.大中型拖拉機及配套機具老化嚴重
3.農用柴油供需矛盾突出
4.其他問題
第五節 農田水利
一、農田水利建設投資
(一)恢復及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
(二)第二個五年計畫及調整時期
(三)“文革”時期
(四)改革開放時期
二、農田灌溉
(一)井灌
1.發展歷程
2.工藝變革
3.井灌管理
4.效益
(二)引黃灌溉
1.引黃曆程
2.引黃管理
3.引黃效益和問題
(三)引河、引湖灌溉
1.引河、引湖方式
2.管理情況
3.存在的問題
(四)水庫、塘壩灌溉
1.灌區建設
2.灌區管理
3.效益和問題
(五)泵站提水灌溉
(六)節水灌溉
三、澇窪鹽鹼地改良
(一)田間排水除澇改鹼
(二)種稻改良鹽鹼澇窪地
l.臨郯蒼平原稻改
2.沿黃澇窪鹽鹼地稻改
3.南四湖濱湖區稻改
(三)引黃放淤改鹼
1.東明縣閻譚淤改工程
2.墾利縣十八戶放淤改土工程
3.菏澤市劉莊灌區故淤改土工程
4.黃河南展區放淤工程
(四)骨幹排水除澇河道治理
四、水土保持
(一)合作化時期的水土保持
(二)公社化時期的水土保持
(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水土保持
五、水利資源的開發利用
(一)水利資源蘊藏量
(二)內陸水力資源開發
(三)潮汐水力資源開發
1.小灘潮汐電站
2.金港潮汐電站
3.白沙口潮汐電站
六、人畜飲水
七、農田水利建設評析
第六節 農村電氣化建設
一、山東電力建設概況
二、農電建設和農村用電水平
(一)起步階段
(二)初級發展階段
(三)全面大發展階段
第七節 農村能源
一、農村能源資源及評價
(一)生物質能
(二)太陽能
(三)風能
(四)地熱能
(五)小水電
(六)小煤礦
(七)海洋能
二、農村能源消費
(一)能源消費構成及特點
1.構成
2.特點
(二)能源的浪費與節能潛力
三、農村能源建設及效益
(一)農村能源建設歷程
1.推廣省柴節煤爐灶
2.沼氣建設
3.自然能的開發利用
4.其他農村生活優質燃料的利用
(二)農村能源建設效益
1.節約柴草和煤油電等商品能源
2.促進農牧業的發展
3.改善農村環境條件
第八節 農用工業建設
一、農用機械工業
(一)農機工業發展歷程
(二)主要農機工業的規模與生產水平
二、農用化學工業
三、農用飼料工業
(一)飼料工業的發展歷程
(二)飼料工業發展規模與生產水平
1.飼料加工工業
2.飼料原料和添加劑工業
3.飼料機械工業
4.飼料科學技術教育事業
(三)發展飼料工業的基本經驗與做法
1.為飼料工業的發展創造個良好環境
2.堅持大家辦飼料工業的方針
3.加強企業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4.加強對飼料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
5.實行多種形式的經濟聯合
6.加強行業管理
第九節 農村郵電通信和交通建設
一、農村郵電通信設施建設
(一)農村郵電通信網路構成
(二)農村郵電通信發展歷程
1.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2.“一五”、“二五”計畫時期
3.經濟調整時期
4.“三五”、“四五”計畫時期
5.“五五”、“六五”計畫時期
6.“七五”計畫時期
(三)農村郵電通信分析與評價
二、農村交通和縣鄉公路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