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體大學

基本信息

背景

中國軟體大學正式落戶南京,在2013年4月26日,中國(南京)軟體谷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合作交流大會在南京舉行,我國首座軟體大學——中國軟體大學落戶南京,這標誌著南京已成為我國軟體產業研究、開發和人才培養的基地。
軟體產業具有低消耗、低污染、高產出、高素質人才密集的特徵,是21世紀最具活力、最具前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熱點。
隨著電腦、手機、IPAD和掌上電腦四合一功能的興起,移動網際網路將成為網路發展的主流。中國(南京)軟體谷從2011年開始,全力打造移動網際網路研發的平台。軟體谷工委書記、雨花台區委書記、區長張一新說:“軟體谷從一開始就把移動網際網路定位為軟體產業的制高點,大力引進移動網際網路急劇發展,簽約的總投資55億元的16個項目當中大多數與網際網路技術密切相關。”
作為國內首個“中國軟體名城”,南京軟體業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包括微軟IBM中興華為等軟體企業2200多家。2011年我市軟體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520億元,同比增長50%以上,居全國第三、全省第一。
我國網際網路技術急需高端專業人才,辦一所國家級的軟體大學就成了當務之急。南京市副市長羅群介紹,南京市擁有軟體人才36萬,有完整的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產業鏈,恰恰具備了這樣的條件。我國網際網路研究權威、賽迪顧問移動網際網路研究中心總經理王武軍實地考察中國(南京)軟體谷後說:“以我們的觀察這個產業的增速都非常的快,現在基本每年都以七八十的速度。我們認為應該關注軟體谷產業的發展,生態非常宜人,環境很好,很不錯!“
來自網際網路知名企業美國高通甲骨文、中國聯通研究院、飛象網等專家考察南京後一致認為,中國軟體大學落戶南京非常合適。
南京現有軟體從業人員才36萬,而到2015年,全市軟體行業人才要達到100萬人。這意味著未來4年,南京軟體人才的缺口達到60多萬。為此,南京正式籌建中國軟體大學。
此外,南京每年還將引進100名領軍型軟體產業創業人才,和國內外專業軟體人才培訓機構創建國家軟體人才實訓基地或開辦軟體學院,形成國內外知名的軟體人才培訓基地。

學校簡介

南京軟體科技大學是在金陵科技學院基礎上於2012年正式籌建,已報教育部審批。金陵科技學院是一所以培養高級套用型人才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新中國第一所職業大學——金陵職業大學和1958年成立、1984年復建的南京市農業專科學校。2002年6月經教育部和省市政府批准,兩校合併籌建金陵科技學院,2005年3月正式成立。
學校有江寧、幕府、白下三個校區,主校區位於江寧大學城。學校占地總面積97.2萬平方米,校舍總面積45.1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103.6萬冊、電子圖書124.6萬件,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1.38億元,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0000餘人,其中公辦11000餘人。設有商學院、人文學院、園藝學院、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信息技術學院、藝術學院、材料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南京國際軟體學院、龍蟠學院(公有民辦)等12個二級學院,另有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公共基礎課部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4個教學單位。開設涉及經濟學、文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六大學科門類的38個本科專業,工商管理、設計學和城鄉規劃學為“一級學科省重點建設學科”,會計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會計學、服裝設計與工程、動畫、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含建設點)。現有省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省級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1個,省級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含建設點)。
學校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意識,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構建具有“雙師”素質、適應套用型人才培養需要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在職教職工近1100人,其中專任教師800餘人。現有“雙聘院士”1人,另有一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教學名師”、江蘇省“333工程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資助計畫、南京市“紫金人才計畫”等優秀人才。
學校秉承“厚德興業”的校訓,堅持“需求導向,能力為本,知行合一,重在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始終堅持“教學中心地位”不動搖,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開展政產學研合作教育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校級試點)工作,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基礎紮實、職業素養好、實踐能力強、發展後勁足的高級套用型人才。多年來,學校為社會輸送了6萬餘名套用型人才,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普遍好評,近幾年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骨幹力量。
學校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努力提升科技研發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年科技總經費迅速增加,科研項目、學術論文與專利等科技成果的數量與層次迅速提升,套用研發水平不斷提高。近三年獲得授權專利124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省部、市廳級科研課題180項。建設有江蘇省信息分析工程實驗室、江蘇(邁斯克)肉類食品工程技術中心等市級以上產學研合作科技平台7個,一批科技成果實現了產業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南京市企業家智慧財產權培訓”、“農科教講師團”、“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科技幫扶六合區發展肉鴿業”等社會服務工作的品牌效應也在不斷增強。學校榮獲“江蘇省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先進單位”和“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積極借鑑境外高校先進辦學理念,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具有開放思維、國際視野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級套用型人才。自1995年起,先後與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法國、奧地利、荷蘭、美國、英國以及台灣地區高校開展了合作辦學,現有教育部批准運行的中美園藝(農業生物技術)、中澳軟體工程(服務外包)、中英通信工程等3個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學校榮獲“南京市文明單位”、“建設新南京有功單位”、“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狀”、“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江蘇省和諧校園”、“全國模範職工之家”、“江蘇省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十二五”期間,學校將堅持地方性、套用型的辦學定位,鎖定“南京”“特色”“提升”三個關鍵字,大力實施“南京戰略、科技戰略、資源戰略、質量戰略”四大發展戰略,力爭在2020年前後把學校打造成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地方性、套用型科技大學,進入全國套用型本科院校先進行列。

基礎設備

金陵科技學院是2002年6月,經教育部和省市政府批准,由原金陵職業大學和南京市農業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的以培養高級套用型人才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學校建有江寧、幕府和白下三個校區,占地面積近2900畝,校舍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館藏圖書近120萬冊,儀器設備總值約1.4億元。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多人,教職工11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00餘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占30%。擁有一批全國優秀教師、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級教學名師和學術造詣較深的學科帶頭人,數十名教師被選拔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等培養對象。
學校現有商學院、人文學院、園藝學院、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信息技術學院、藝術學院、材料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龍蟠學院(公有民辦)等11個二級學院,另有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公共基礎課部等教學單位。
學校的學科涵蓋文學、經濟學、管理學、工學、農學等五大學科門類,開設了40多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現有會計學設計藝術學蔬菜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預防獸醫學等5個校級重點學科和結構工程、旅遊管理學、計算機套用技術、材料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企業管理、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中國古典文獻學、通信與信息系統、金融學等10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會計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會計學、設計藝術學為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服裝設計與工程、動畫等 5個省級特色專業;有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6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另外,古籍修復專業是國內本科段最早開設該專業的高校之一。
建有電子電工、經濟管理、建築智慧型化三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承擔部、省市級等科研課題200多項,獲得部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和科技進步獎40多項,一批科技成果實現了產業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學校堅持“地方性、套用性、教學型”的辦學定位和“立足南京、服務江蘇、輻射長三角”的區域服務定位,確立了“國際有影響、國內有地位的套用科技大學”長遠建設目標,確立了“特色辦學,質量強校,人才興校,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高級套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理念和“以能力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注重套用性、融合性、職業性、開放性和創新性(一本二主五性)”的教育理念,擁有電子電工、經濟管理、建築智慧型化三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堅持走產學研結合、國際合作的新型辦學之路,彰顯套用特色,謀求科學發展,不斷完善套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培養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面向生產、管理、經營和服務的高級套用型專門人才。多年來,學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育了大批高層次套用型人才,畢業生受到社會各界歡迎,就業率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一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骨幹力量。
學校一貫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自1995年起,先後與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法國、奧地利、荷蘭等國家的高等院校合作辦學。
學校先後榮獲“南京市文明單位”、“建設新南京有功單位”、“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黨組織”等榮譽稱號,學校教務處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學校工會被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家”。

辦學特色

學院多年堅持面向社會經濟,培養實用人才的辦學方針,奉行以最大限度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作為辦學最高準則,以社會評價作為辦學水平高低、人才質量優劣的最終標準,以服務經濟、貢獻社會作為學院自身發展的根本動力的辦學三原則,構建市場導向,產學結合、國際合作的辦學模式,形成套用性、實踐性、國際化、信息化的辦學特色。 學院以“厚德興業”為校訓,崇尚艱苦奮鬥、改革創新、爭進一流的精神,倡導認準方向就堅決乾,乾,就乾一流的行為準則,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合作。辦學20多年來,學院大批的畢業生鑄就了金科院學生肯乾、能幹、實幹和富有創新的精神,創業的志氣,創造的能力的三乾加三創的社會形象。
學校以“三率”:綜合素質達標率、雙證率、就業率作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標準,要求學生不僅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證書,同時具有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市場取向的教育教學改革使畢業以“長實踐、擅合作、上手快”而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越來越多的學生勇於自主創業,帶動他人就業。

師資力量

校之興衰,繫於教師。學校本著"外引內扶"的原則,吸引、聘請學術造詣深、能主持學 科建設的專家,包括海外學者作為兼職教授,另一方面,不斷加大培養力度,促進教師業務水平提高。如設立優秀人才津貼、選送骨幹教師出國深造、規定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必須具備研究生學歷等。
為保證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學校對於師資隊伍提出“個體雙師、群體專兼”的要求,即教師除具有教學職稱外,還應具有相關行業的技術職稱。學校鼓勵系部走企業化的辦學道路,利用教師專業特長,建立相關的科技研發和社會服務的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政劵研究所、律師事務所、建築設計研究院、服裝設計中心、影視動畫設計所、實驗實習工廠等。
此外,學校要求各專業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社會人士擔任兼職教師,把實際工作崗位對專業理論和實踐的要求以及經濟技術發展的動態帶到課堂確保學生所學為企業所用。

學院系部

商學院
園藝學院
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人文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
建築工程學院
信息技術學院
南京國際軟體學院
材料工程學院
藝術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
外國語學院
龍蟠學院
公共基礎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