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永定客家土樓

中國永定客家土樓

在福建省西南部的永定縣,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岭之中、流水清清的山澗溪河兩旁,矗立著一幢幢高大雄偉建築,或環環是相套的圓形樓宇,或是莊嚴堂皇的方形古厝,透露著奇妙而神秘的色彩。這就是因神奇美妙而聞名於世的永定客家土樓。來到永定土樓的國內外參觀者,來到青山環抱的土樓前,無不驚呼:這是神秘的東方古城堡。

概述

永定土年代之久、規模之大、結構之巧、內涵之豐、保存之完整,堪稱世界民居建築一絕。人們對它有各種各樣的描述:“像地下冒出的蘑菇”、“像從天而降的飛碟”、“如氣勢恢弘的現代體育館”、“像巍峨蒼朴的古城堡”等等。專家說,它是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史蒂汶斯.安德烈先生考察永定土樓後就寫下留言:永定土樓,特別是圓寨,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平山郁夫先生1999年參觀永定土樓後留言:“永定土樓,世界奇觀”。
客家是漢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族祖是中原人,因戰亂和災害曾有五次較大規模的南遷一部分輾轉到了福建,形成客家民系。永定客家土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時期的建築藝術、建築風格都積澱了獨具特色的模式和內涵。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2萬多座土樓,其中有三層以上的大型建築近5000座,圓樓360多座。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異、高大雄偉的方圓土樓,以自然村落為單位,錯落有致、和諧協調地與藍天大地、青山綠水融為一體,組合成氣勢磅礴、壯麗非凡的土樓群體,形成讓人“消魂奪魄”的奇特景觀。
永定土樓千姿百態,種類繁多,分方樓圓樓兩大體系,其中有殿堂式樓、五鳳樓、長方形樓、正方形樓、三合式樓、五角樓、六角樓、八角樓、紗帽樓、走馬樓、日字形樓、曲尺形樓、吊腳樓、半月形樓、圓形樓、前圓後方樓、前方後圓樓、橢圓形樓等20多種建築形式,永定被稱為一座沒有大門的中國客家土樓博物館。在眾多的土樓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鳳樓、大的方樓和圓樓。
五鳳樓是一種“三堂兩橫式”的組合樓房,在永定比較突出的有裕隆樓、福裕樓等10多座。它們的構造特點是在中軸線上,前、中、後堂與軸線兩翼橫樓連成一體,前低後高。樓頂歇山從後到前,呈五個層次,層層迭落。屋角飛檐,形如鳥翅,所以稱五鳳樓。整樓構造體現了強烈的主次等級觀念,比一般的方樓更顯得氣勢軒昂、典雅高貴。
遺經樓和永隆昌是以高大著稱的方樓。兩者主樓高五層半,占地都有一萬多平方米。遺經樓主體建築成回字形,全樓有圍牆整體防護,像一個大莊園。永隆昌是方樓與五鳳樓的組合建築。主樓有福盛樓和福善樓兩座,合計有92個廳,746個房間,144座樓梯,7口水井。
湖雷的馥馨樓是沒有石腳基的建築,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種與中原古代居民建築一脈相承的方土樓,在永定還有10多座。在各類土樓中,最令世界各地遊客驚嘆的就是當地人稱為圓寨的圓形土樓。這種圓樓大部分分布在金峰溪流域的鄉鎮。圓樓外高內低,樓內有樓,環環相套,最具特色,其通風采光、抗颱風地震、防衛功能比方樓好,贏得了許多中外專家學者、文人墨客精彩紛呈的讚頌和比喻:猶如古羅馬的城堡,直指雲天;猶如黑色飛碟,從天而降;猶如朦朧古月,懸於東方;猶如一座古井,永不乾涸;猶如一部讀不完的百科全書,博大精深。

簡介

按八卦圖模樣構建的四圓同心的承啟樓,建於1628年,在高頭鄉高北村,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客家“圓樓王”。其中,“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中圈,歷經滄桑三百年”,是對承啟樓明快而生動的寫照。該樓座北朝南,占地5376平方米,外圈直徑73米,四層高,每層72間,一大門,有二口水井,懸山頂、抬梁式構架。由於該樓的特殊魅力,1981年被收入《中國名勝辭典》。1986年被作為中國民居郵票之一,並評為當年最佳郵票。
承啟樓和環極樓等是清初之前的土樓,建築不僅高大、厚重,而且更顯古樸、粗獷。19世紀中葉以後,樓內構造趨向精巧,雕龍刻鳳,裝修華麗。到了20世紀初,有的還吸收了西洋建築藝術風格,形成了一批既有繼承又有創新的建築。振成樓、振福樓、外圓內方的永康樓、衍香樓就是這批華麗建築的典型。
振成樓是最富麗堂皇、最具代表性的圓形土樓,是客家土樓的精品,被稱為“圓樓王子”,該樓占地5000多平方米,費時5年建成,耗資8萬光洋。分內外兩圈,外圈4層,按《易經》“八卦圖”布局建造,卦構之間設有防火牆,並設拱門,門閉自成院落,門開院落相通。樓內有二層環形樓台,還有引人注目的石雕木刻,琉璃瓦與鐵質花格欄桿。內環當中為中心大廳,廳前設廊,以4根近7米長的大石柱支撐。樓內院落之間通道常以屏風相隔。該樓內環2層,用磚木仿西洋式裝修,形成“外土內洋,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樓內有眾多名流名家楹聯,充分展示了土樓文化內涵。主樓左右兩側分別建有學堂和其他附屬建築,使整體造型像“烏紗帽”。1985年,振成樓的建築模型與北京天壇,雍和宮的模型作為中國南北圓形古建築代表在美國洛杉磯世界建築展覽會展出。
永定每一座作為單體的土樓都各自形成獨特奇異的審美客體和藝術魅力。而以自然村落為單位,以圓樓為主體形成的方圓土樓群,青山懷抱,綠水環繞,田園烘托,既壯觀,又抒情,其詩情畫意和豪邁氣概,讓人留下許多遐思和無窮的想像空間。初溪土樓群由數十座土樓組成。建於1419年的單元式的集慶樓等5座圓樓與其他土樓依山勢而建,與青山、綠水、梯田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神奇古樸、美麗的畫卷。 被評為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的湖坑鎮,土樓種類繁多,土樓群體更為壯觀。 南溪土樓群錯落有致地布局在一條小河兩岸的狹長地帶,貫穿6個行政村,除環極樓、衍香樓、振福樓等圓樓外,還有長方形、正方形、八角形、橢圓形、前圓後方形等100多座大型方圓土樓。它們與秀麗的山河景色互為映襯,充分表現了樓與山水、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洪坑村已開闢為中國土樓文化旅遊村。除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振成樓外,還有五鳳樓、福裕樓、宮殿式的奎聚樓、直徑最小的如升樓等一批頗具特色的土樓。奇特的方圓土樓,秀麗的八景風光,古樸的民俗風情,融合成一幅絢麗的畫、一首動人的詩,一曲優美的歌,使人如醉如痴,心曠神怡。
面對一座座有漫長歲月的土樓發出一聲聲驚嘆之後,人們對於“客家人如何創造神奇的土樓?”“土樓又如何孕育繁衍一代代土樓人”等問題,表現出更為為濃厚的興趣。是的,永定土樓是客家民居的傑出代表,它不僅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而且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根緊緊相連。從西晉時期起,部分中原漢人為逃避戰亂、洪荒先後五次逐漸南遷到現在的閩粵贛交界山區,孕育了一支漢民族中充滿活力的民系——客家。永定則成了純客家縣。起先,他們沿用中原古老的生土建築技術,利用當地竹、木、泥、石等原料,從建造簡便的木屋土屋發展到泥牆瓦頂的土樓。為聚族而居,又逐步建成系統成熟的大型多層生土建築。清康熙、乾隆年間,永定廣種菸草,被稱為“煙魁”的條絲煙大發展,暢銷大江南北、南洋各地,大批煙商大發其財,又因重視教育,培養人才,仕官輩出,使永定的豪門富翁和部分民眾有了大興土木、建造規模宏偉的土樓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基礎,永定客家土樓建築出現了其他客家地區望塵莫及的鼎盛時期。這些高大土樓因取材方便,在技術和功能上臻於完善,在造型上有高度審美價值,而輻射周邊客家地區。永定土樓作為客家土樓中最優秀的作品有極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
一座土樓就是一個小社會。客居異地的客家人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最大限度的自給自足,而土樓的結構及功能充分滿足了這個小農經濟的特色需要。樓內的水井、廚房、倉儲、臥室、糧食加工房、柴火間、豬牛舍、廁所等設施一應俱全。全家族人在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同時,又盡享幾代同堂、合家團圓的天倫之樂。 城堡 漢族 聯合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