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

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InternationaI Academy InOriental I-Ching Theory,簡稱IAOIT),是由中國科協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主辦的國際性民間學術研究機構。其 宗旨是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本著百家爭鳴、推陳出新的精神,開展易學研究,為當代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簡介

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是在中國科協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的領導下成立的、國際性、民間學術研究組織。為了開展深入的易學研究,在中國科協領導下,分別成立了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學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東方國際易學研究基金委員會,簡稱“一院兩會”,在院長的統一領導下,開展日常工作。堅持科學精神,團結海內外專家、學者從事易學的研究,是“一院兩會”的一大特色。

科學指導

為了開闢易學研究的新途徑,從建院開始,我們便倡導以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研究周易系統的典籍,宏揚其中的優秀傳統,反對和抵制利用周易研究的名義從事占卜算命等言行,為當代的文明建設服務。

十年歷程回顧

十年的歷程,是易學與科學相結合的十年,也是經過風風雨雨、不斷奮鬥和前進的十年。
十年中,陸續從海內外學者中聘請了董事、顧問、學術委員和選舉理事,約一百餘人。其中包括從事中國哲學和易學研究的學者,從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的專家、學者,以及熱心支持弘揚中華文化的學術領導和企業家,從而完善了“一院兩會”的科研隊伍。其中有不少是海內外有影響的、著名的學者和教授,由於他們的大力支持,“一院兩會”的工作,方得順利開展。藉此建院十年之際,我們僅向以上的同仁和中國科協的有關領導,表示衷心感謝。
在這十年中,我們的科研項目有三大類:
(1) 關於周易經傳的詮釋以及易學史的研究;
(2) 探討易學的思維的特徵及其對中華文化、東方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影響;
(3) 探討易學與當代科學(包括社會科學)技術相結合的途徑,特別是與信息
科學、管理科學、生命科學相結合的途徑。有些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如德國科學家來布尼茲的二進位制與邵雍先天太極圖的關係,澄清了許多不必要的誤解。

出版物

我院主編和出版的易學專著有:《國際易學研究》(院刊,共七輯),《易學智慧叢書》(共十冊),《易學智慧叢書》續集(共八冊),《易學基礎教程》,《易圖彙編》,《周易經傳譯註》,《算命透視》,《易學和科學》(共八輯)以及黃金版《周易》等。其中《易學智慧叢書》獲得第十一屆中國國家圖書獎。《易學基礎教程》被海內外著名大學列為必讀參考書。這些著作代表了我院同仁辛勤勞動的成果,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好評。
在這十年中,我院同仁發表易學專著和論文數百篇。我院和易學與科學專業委員會等共同舉辦了4次大型的國際易學研討會和數十次小型的學術研討會。此外還參加韓國舉辦的21世紀周易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舉辦的易學研討會等。

基金會

為了獎勵海內外易學研究的優秀成果,東方國際易學研究基金會,設立了三項獎金:國際易學伯崑獎(學術獎)國際易學龍馬獎(中青年獎)國際易學金玉獎(普及獎)。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主持,每兩年分別頒獎一次。十年來,共頒發4次,伯崑獎1次,龍馬獎1次,金玉獎2次,頒獎前,設評審委員會,由專家、學者組成,確定得獎人選。此外,基金會還資助一些易學研究課題、書刊出版和部分學者到境外參加學術會議。

國際易聯的工作

1998年7月,在韓國漢城召開了“21世紀與周易國際學術討論會”。會上韓國周易學會和我院提出成立國際易學聯合會的倡議,與會代表深表贊同。1999年10月我院在北京召開國際易學聯合會籌備會議,通過了《國際易學聯合會章程草案》,協商、推舉第一屆部分常務理事,並且一致選舉朱伯崑教授為首任會長。2003年6月中共中央領導親自批准成立國際易學聯合會。這說明我院十年的工作和成果得到社會和中央的肯定。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倡導的易學與科學相結合的研究事業從此走向世界,當代易學研究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成員

名譽董事長
盧嘉錫 中國科學院原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
吳大猷 台灣中央研究院原院長
董事長
朱高正 哲學博士、台灣歐洲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灣中小企業發展協進會創會會長
名譽院長
嚴靈峰 台灣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岱年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首席顧問

任繼愈北京圖書館館長、教授、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長
顧問(以拼音字母為序)
陳子斌 台灣哲象數研究會會長
成中英 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教授
池田知久 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教授
戴璉璋 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任
杜維明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哈佛燕京學社主任
高懷民 台灣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黃沛榮 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黃慶萱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金景芳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
金忠烈 韓國高麗大學研究生院原院長、哲學系教授、韓國周易學會原會長
金學權 韓國圓光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
李雪勤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劉述先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林麗真 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土田健次郎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文學部教授
魏元奎 台灣東海大學哲學系教授
席澤宗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
肖捷父 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伊絲淳 韓國高麗大學哲學系教授、韓國哲學學會會長
周止禮 北京財貿大學教授
曾春海 台灣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院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

朱伯崑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易學與科學研究會理事長
副院長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院務部主任

丘亮輝 中國科協研究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原副理事長
副院長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術部主任
董光璧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副院長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基金部主任

盧央 南京大學天文系教授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余敦康 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劉長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
總編輯

鄭萬耕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學術委員

薄樹人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
董光璧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鄧立光 文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語文學部講師
韓增祿 北京建工學院教授、建築文化研究所所長
金珍根 韓國延世大學國學研究所研究員
李申 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盧央 南京大學天文系教授
廖名春 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劉大鈞山東大學周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劉綱紀 武漢大學美學研究所主任、教授
劉長林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呂紹綱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
丘亮輝 中國科協研究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原副理事長
唐明邦 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王博 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王德有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
王樹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蕭漢明 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
徐道一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
徐志銳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閻韜 南京大學學報主編、教授
余敦康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張立文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其棖 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教授
張善文 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鄭萬耕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周繼旨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朱伯崑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易學與科學研究會理事長
朱松春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院董事(東方國際易學研究基金委員會委員)
丁石蓀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原校長
龔金源 台灣統領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利都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金景芳 吉林大學歷史系教授
劉啟安 台灣國統水泥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賴文正 台灣區水泥製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偉盟關係企業董事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