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紅軍大學

為適應抗日戰爭的需要,中國共產黨於1936年6月1日在陝北瓦窯堡成立中國抗日紅軍大學。1937年校址遷至延安,改名抗日軍政大學。

基本信息

建設

毛澤東任教育委員會主席,林彪任校長。學員主要來源於從部隊抽調的幹部,並招收一些知識青年,學習政治、軍事、歷史、民運、統戰等課程。毛澤東為該校題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1938年12月,晉東南和晉察冀根據地分別成立抗大分校。1939年,總校遷往華北敵後根據地,並先後在延安、淮北、蘇北、晉綏、淮南、蘇中、鄂豫皖等根據地建立分校。至1945年總校和12個分校共培養20餘萬名革命幹部。抗戰勝利後,抗日軍政大學改名為軍事政治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