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

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本科教學始於1984年,當時稱作作曲系。目前設有五個教研室,戲曲作曲、音樂學、音樂製作、民族器樂和基礎五個教研室。

中國戲曲學院音樂專業的本科教學始於1984年的首屆作曲班,時稱作曲系,系主任為關雅濃先生。1985年,京劇器樂專業開始大專教學並成立音樂系,系主任為吳炳章先生。1987年,作曲系與音樂系合併,統稱音樂系。2009年,學院成立京劇系,京劇器樂專業劃入京劇系。音樂系目前設有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表演、音樂學三個專業,涵蓋戲曲作曲、音樂製作、音樂學、民族器樂、音樂教育五個專業方向,其中戲曲作曲專業方向是音樂系最具有傳統優勢,在全國居於領先地位的特色專業方向。目前設有五個教研室,戲曲作曲、音樂學、音樂製作、民族器樂和基礎五個教研室。全系目前共有在校本科學生302名,研究生30餘名。
先後擔任音樂系主任的有:關雅濃、吳炳章、洪偉、朱維英、海震。現任主任為謝振強、直屬黨支部書記兼副主任劉忠心、副主任李曉天,主任助理徐鏘。
音樂系集聚著一批優秀師資力量,且結構比較合理,現有教師34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教師15人,占教師總數的42.9﹪,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22人,占教師總數的65.7﹪。另外,音樂系還定期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講學、授課,以開放的辦學理念與國內外多所藝術院校建立了密切聯繫。音樂系培養的戲曲音樂人才遍布全國,許多優秀的畢業生已經成為國家戲曲音樂界的棟樑人才。
在戲曲音樂創作方面,音樂系可謂成就斐然。數十年來本系教師為全國各戲曲院團新編劇目、電視劇作曲,作品累計數百部(首),多部作品獲得國家及省部級各類獎項,主要作品有:《蝶戀花》、《對花槍》、《李清照》、《洛神賦》、《樊姬夫人》、《青春之歌》、《靺鞨春秋》、《江竹筠》、《杜十娘》、《三寸金蓮 》、《白潔聖妃 》、《契丹英後》、《佘賽花》、《瑪祖》、《李亞仙》、《水西遺恨》、《悲慘世界》、《三字經》等。為國家重要演出活動創作的京劇聯唱《我是中國人》、《沁園春.雪》、《走進新時代》、《中國京劇》、《釵頭鳳》、《走向復興》等在國內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科研與理論研究方面,音樂系教師承擔的科研課題主要有:《京劇現代戲音樂創作研究》、《當代京劇音樂家研究》等。出版的專著和教材主要有:《京劇作曲技法》、《京劇唱腔新發展》、《戲曲作曲技法》、《板胡地方風格技巧練習》、《管弦樂隊配器法及總譜譜例分析》、《視唱練耳教程》、《中音加鍵嗩吶演奏技法》、《中國經典民歌賞析》、《黃梅戲名段分析》等,充分顯示了音樂系教師在科研方面的實力。
近年來,音樂繫著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培養高端戲曲音樂人才的學科體系化建設已初見端倪。戲曲作曲研究方向主要以研究戲曲作曲理論及技法、多劇種唱腔創作為特色,戲曲音樂理論研究方向以戲曲音樂史論為研究對象,以上兩個研究方向在國內具有領先地位。
面向未來,音樂系將繼續強化獨特發展的定位,加強音樂學基礎理論研究,加強戲曲音樂創作研究,積極探索戲曲音樂發展規律,構建中華戲曲音樂理論體系,服務全國戲曲音樂創作,推動戲曲藝術向著體系化、科學化、現代化、國際化的方向邁進,不斷推動音樂學學科建設的全面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