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感光學會

中國感光學會

中國感光學會,英譯名為:Chinese Society for Ima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SIST)。本學會的性質是由全國感光影像科技工作者自願組成的具有公益性質的學術性、科普性社會團體,是依法登記的法人社會團體,是發展我國感光影像科學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感光影像科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

基本信息

學會簡介

中國感光學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所屬的一級學術組織,下設學會辦公室,在中國感光學會理事會的領導下,主持日常工作。本學會會員是由個人會員、團體會員和外籍通訊會員組成。會員主要分布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公檢法、事業單位、部隊、生產企業、民營企業、公司以及相關領域。 本學會共有會員3707人,團體會員單位42個,外籍會員1人 。

主要任務

本學會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國內感光影像科技的學術交流,組織重點學術專題討論和舉辦相應的科技展覽,促進感光影像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套用;開展和促進國際感光影像科技的學術交流活動,加強同國外感光影像科學技術團體和學者的聯繫和合作;圍繞國家科學技術發展中有關感光影像的重大問題, 組織感光影像科技工作者獻計獻策,接受委託進行對有關科研項目論證,科技成果鑑定,諮詢服務,技術職稱任職資格評審,科技文獻和標準的編審等; 編輯出版《感光科學與光化學》學報、《影像技術》綜合刊物、論文集及其他有關科技文獻資料;開展感光影像科技的繼續教育和技術培訓活動、舉辦講習班、進修班,幫助在職科技工作者補充新知識,提高學術水平;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開展感光影像科技和法律、法制知識的普及活動; 舉辦感光影像科技的各種活動,發現優秀科技人才,並向有關部門推薦;評選、推薦感光影像科技的優秀學術著作、論文、科技成果和科普作品,並獎勵其作者;向有關部門反映會員的意見和要求,維護本會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舉辦為會員服務的各項事業和活動,依法興辦科技開發實體;加強與相關行業協會(如影像行業協會)等聯繫與合作, 共同組織雙方一致關心的活動, 增強互補性, 以促進相關行業的技術發展。

學會宗旨

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基本路線,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並尊崇社會道德風尚,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民主辦會和為會員服務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優良作風,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積極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科學精神,團結廣大影像科技工作者,以促進影像科技與經濟的結合,促進我國影像科技的發展和人才的成長,努力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服務,為促進國際影像科技的發展做出貢獻。 為實現宗旨,本學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入改革、創新發展,以增強自身發展能力。

發展歷史

組織召開國際會議
(1)1990年國際感光科學大會(ICPS‘90)
1990年金秋十月,國際感光科學大會在我國北京隆重召開。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220位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收到論文236篇,其中國內的有103篇,占全部論文的44%,會議出版了論文集。國家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領導人對大會極為重視,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濟慈、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化工部部長顧秀蓮、化工部前任部長秦仲達、輕工部副部長肖永定和國家基金委副主任胡兆森等出席了大會。
(2)2005年北京21世紀影像技術和套用國際會議
"2005年北京21世紀影像技術和套用國際會議"於2005年5月23日-26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是由中國感光學會(CSIST)與美國影像科學與技術學會(IS&T)聯合主辦,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IPC, CAS)、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CICCST)協辦,中國科協、國家基金委和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等7家作為支持單位。
(3)2010年第31屆國際影像科學大會
第31屆國際影像科學大會(ICIS2010:The 31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ing Science),於2010年5月12-16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本次會議是由國際影像科學委員會和中國感光學會共同主辦,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TIPC)、北京印刷學會(BIGC)、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協辦,由中國科協、國家基金委、北京大學等8個單位支持,合作學會有美國影像科學與技術學會(IS&T)、英國皇家照相學會(RPS)、日本影像學會(ISJ),日本照相科學與技術學會(SPSTJ)、韓國影像學會(KSISYT)、德國照相學會(DGPH)。
慶祝中國感光學會成立10周年學術報告會
1991年10月,為慶祝中國感光學會成立10周年,在進行一系列慶祝活動的同時,舉行了學術報告會。這次學術報告會的論文都是由大會聘請有關專家和學者專門撰寫的,共有54篇文章,並出版了論文集。會議期間舉辦了小型展覽活動,經後來的實踐證明,也對推動我國感光工業工藝裝備的技術進步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為了推動廣大感光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聰明才智,大會決定向67位科技工作者和一個集體分別頒發了功績獎、奉獻獎、青年獎和技術獎。
召開過8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1981年第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中國感光研究會成立大會―太原
1985年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成都
1989年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北戴河
1993年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北京
1997年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黃山市
2001年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濟南
2006年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西安
2010年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北京
組織召開青年學術交流會
1993年中國感光學會首屆青年學術交流會-北京
1995年中國感光學會第二屆青年學術交流會-北京
1997年中國感光學會第三屆青年學術交流會-黃山市 (評選了優秀青年論文獎)
1999年中國感光學會第四屆青年學術交流會-西安市
2001年中國感光學會第五屆青年學術交流會-濟南 (評選了優秀青年論文獎)
2002年中國感光學會第六屆青年學術交流會--北京市
2006年中國感光學會第七屆青年學術交流會-西安(評選了優秀論文獎)
組團出席國際大會
1994年5月 中國感光學會組團出席“94國際感光科學大會和美國影像科學技術學會第47屆年會”-美國羅徹斯特。
1998年9月 中國感光學會組團出席‘98國際影像科學大會和科隆(Photokina)博覽會”-比利時安特衛普。
2000年9月 中國感光學會組團出席2000年國際鹵化銀技術大會--加拿大。
2002年5月 中國感光學會組團出席“ICIS'02第29屆國際影像科學大會”--日本。
2004年9月 中國感光學會組團出席“2004年第六屆國際東西方鹵化銀成像技術研討會”--美國。
2006年5月 中國感光學會組團出席“第三十屆國際影像科學大會”(ICIS'06)--美國
2007年9月 中國感光學會輻射固化專業委員會組團參加“第十一屆亞洲輻射固化國際會議”--馬來西亞關丹市
2008年6月 中國感光學會參加“2008檔案國際會議暨國際影像科學委員會年會”--瑞士伯爾尼
2008年5月 中國感光學會輻射固化專業委員會組團參加“2008北美輻射固化國際會議”--美國芝加哥
廠會協作
積極開展中國科協倡導的“千廠千會協作行動”,於1997年中國感光學會與中國樂凱膠片公司簽訂了科技合作協定,為廠家進行技術諮詢、項目論證、開展技術合作等,為推動我國民族感光工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樂凱膠片公司也對學會的工作給予積極的支持。
在中國科協、國家經貿委於1999年5月和2002年1月聯合召開的“千廠千會協作行動”經驗交流會暨表彰會上,中國感光學會和中國樂凱膠片公司獲得了“千廠千會協作行動”優秀組織獎、優秀項目獎和先進個人獎。
科普
2001年4月舉辦了“感光化學與國計民生”、“光照下的繽紛世界”科技知識報告;
2001年11月舉辦了“數字信息遠程網路傳輸與(報業)印刷”科普報告和參觀活動;
2001年10月舉辦了“以中國樂凱名牌彩卷”為主題的大型掛圖、圖片展覽;
2003年8月舉辦了“讓青少年走進數碼影像時代”科普報告和參觀活動;
2004年5月舉辦了“特別攝影技術科普展覽”;
2004年6月舉辦了大手拉小手“讓青少年走進數碼影像時代”科普活動;
2006年9月參加了2006全國科普日“預防疾病 科學生活”健康博覽會科普活動。
2006年10月,在中科院理化所舉辦了科普展覽;
2007年5月,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聯合舉辦了“走近生活的理化技術”公眾科學日活動;
2007年10月,在延慶縣李四官莊村開展了“保護生態水環境,提高農民安全健康”主題科普活動;
2008年5月,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聯合舉辦舉辦了“理化技術惠及民生”公眾科學日活動;
2008年9月,參加了2008全國科普日北京分會場活動;
2009年9月,參加了2009全國科普日北京分會場活動。
舉辦展覽會
1999年8月舉辦了“第一屆影像技術、材料與設備展覽會”-北京
2000年6月舉辦了“中國國際影像技術、材料及設備展覽會”-上海
2005年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國際紫外光/電子束固化展覽會”-上海
2006年11月,舉辦了第二屆紫外光/電子束固化材料設備及產品展覽會--廣州
2007年5月31日-6月2日,舉辦了“第三屆中國國際UV/EB固化原材料、設備及產品展覽會”--上海
邀請外國專家來華講學
2002年5月中國感光學會邀請了法國巴黎大學化學物理研究所J.Belloni教授來華講學--北京;
2002年9月、10月中國感光學會邀請了日本富士公司、國際影像科學委員會主席谷忠昭教授和俄羅斯全俄科學與套用照相協會主席、照相化學研究設計院科研中心副主任勃.依.沙比洛教授來華講學--北京;
2003年10月21日、25日、29日、30日邀請了日本京都大學川崎三津夫教授、日本東北大學杉木忠夫教授、俄羅斯電影電視大學安.列齊科教授來華講學--北京、保定;
2004年9月,本會邀請了日本千葉大學工學部情報畫像工學科北村孝司(TakashimuraKitamura)教授、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像情報工學研究室的半那純一(Jun-ichi Hanna)教授來華講學,作了2場專題學術報告--北京。
2006年11月,中國感光學會特種照相專業委員會邀請荷蘭國家法庭科學研究所,圖像分析及生物測定部主任居里安•比哈德博士(Dr.Jurrien Bijhold)來講華學--北京 。

組織機構

中國感光學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所屬的一級學術組織,下設學會辦公室,在中國感光學會理事會的領導下,主持日常工作。本學會會員是由個人會員、團體會員和外籍通訊會員組成。會員主要分布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公檢法、事業單位、部隊、生產企業、民營企業、公司以及相關領域。
會員人數:3720人
其中:高級職稱人數1200人;中級職稱人數:1900人
團體會員單位數:42個;外籍會員:1人
專業委員會和工作委員會正、副主任名單
(2010年5月16日第八屆一次理事會議通過)
1、鹵化銀專業委員會
主任:楊新民
副主任:李保民、趙光、祁詠梅、邵國安、李嘉明、耿金紅、馬建瑞、勞菲、王其武
2、非銀鹽專業委員會
主任:魏傑
副主任:張復實、曹瑞軍、吳飛鵬、鄒應全、張偉民、秦長喜、管衛文、邵磊、張剛、穆啟道
3、活動影像專業委員會
主任:劉戈三
副主任:周德群、冷傳松、張銘、王健雄
4、特種照相專業委員會
主任:周雲彪
副主任:許小京、單大國、幸生
5、印刷技術專業委員會
主任:褚庭亮
副主任:李合成、岳德茂、蒲嘉陵、鄒應全、石深泉、劉浩學、劉金英、袁建湘
6、遙感技術專業委員會
主任:趙繼成
副主任:李進來、蔣文松、史瑞芝、房成法、繆劍、馬建瑞、方曉東
7、影像保護專業委員會
主任:李玉虎
副主任:孫向輝、左英、李健、侯小平、黃麗華、許建合、李銘、張美芳、趙建雪
8、數字成像技術專業委員會
主任:周秉鋒
副主任:晏磊、薛唯、李慶喜、劉寶生、劉戈三、趙紅穎、周德群、郭淳學、張靜、楊傑、程灝波
9、輻射固化專業委員會
主任:施文芳
副主任:譚昊涯、王濤、李有明、聶俊、張本田、劉進、凌景華、徐俊偉、蔣洪濤、薛中群、彭建華、王輝明、楊建文、
王躍川、楊愛軍、陳金源
10、青年工作委員會
主任:李輝
副主任:周樹雲、王惠、蔣玉蓉、郭金寶、李智、何雨
11、科普工作委員會
主任:趙震聲
副主任:晏磊、夔中羽、牛桂萍、李保民、金養智、李志剛、王爽、張春生
學術委員會名單
主任:蒲嘉陵
副主任:馬禮謙、楊萬泰、晏磊
委員:鄒競、劉新厚、趙震聲、薛唯、施文芳、張復實、趙繼成、吳飛鵬、魏傑、單大國、劉金英、李玉虎、劉戈三、張麗萍、
楊斌、周秉鋒、邱勇、聶俊、王力元、楊新民、張邦彥、邵國安、李嘉明理事會
各屆理事長名單
第一屆:吳再郎原上海感光材料廠
第二屆:吳再郎原上海感光材料廠
第三屆:朱正華
第四屆:任新民王佩芳(女)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
第五屆:王佩芳(女)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
第六屆:溫榮謙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
第七屆:馬禮謙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
第八屆:蒲嘉陵北京印刷學院
中國感光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名單
(2010年5月組成)
理事長:蒲嘉陵
常務副理事長:張麗萍
副理事長:馬禮謙、楊萬泰、楊斌、邱勇、晏磊、薛唯
秘書長:趙震聲
副秘書長:牛桂萍(常務)、李保民、李仲曉
常務理事
(以姓氏筆劃為序)
馬禮謙、方曉東、王力元、劉戈三、劉新厚、朱為宏、吳飛鵬、張麗萍、張含光、李玉虎、李進來、楊斌、楊萬泰、楊新民、
肖尤順、邱勇、陳廣學、周雲彪、周秉鋒、岳德茂、施文芳、趙繼成、趙震聲、晏磊、韓屴、蒲嘉陵、褚庭亮、滕方遷、薛唯、魏傑
理事
(以姓氏筆劃為序)
馬禮謙、馬建瑞、方曉東、牛桂萍、王濤、王瑛、王力元、王永如、史瑞芝、石深泉、任鳳榮、關紅瑨、劉忠、劉戈三、劉金英、劉新厚、孫向輝、朱軍、朱為宏、朱建華、祁詠梅、許小京、閆慶金、齊志英、吳飛鵬、宋擁軍、張銘、張強、張偉民、張慶禮、張邦彥、張麗萍、張含光、張志強、張復實、李玉虎、李合成、李慶喜、李進來、李保民、李福華、李嘉明、杜彥飛、楊傑、楊斌、楊萬泰、楊和平、楊國強、楊新民、肖尤順、邱勇、邵磊、邵國安、鄒應全、陳軍、陳悅、陳朝、陳廣學、單大國、周雲彪、周秉鋒、岳德茂、房成法、施文芳、段宣明、洪嘯吟、趙紅穎、趙繼成、趙震聲、徐水平、徐景坤、晏磊、聶俊、莫玉余、郭曉強、錢曉春、顧衍慶、彭建華、曾光耀、焦勇、韓屴、蒲嘉陵、褚庭亮、滕方遷、穆啟道、薛唯、薛中群、魏傑、李輝、張春生

出版刊物

影像技術影像技術

《影像技術》是由中國感光學會和全國輕工業感光材料信息中心聯合主辦的綜合性刊物。

本刊主要報導國內外影像技術和材料的發展狀況,介紹銀鹽感光材料、及非銀鹽感光材料的製備、套用、沖洗加工技術,並傳播和普及新興數碼成像技術和知識,介紹有關影像專業市場經營、產品性能分析、實際操作經驗等內容。

本刊文章附有中英文摘要,已全文收入《中國電子期刊》光碟版(CNKI)資料庫,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影像科學與光化學》(原名《感光科學與光化學》)是由中國感光學會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學報。本刊為雙月刊,公開發行。

本刊主要刊登影像科學和光化學領域的研究成果,同時刊登有關信息科學及信息材料,包括信息儲存和記錄、信息的處理和加工及信息顯示材料等;光/電化學及光電子技術,包括光/電轉換及儲存材料、電光材料、非線性光學材料、納米材料、光致發光材料及器件研究以及化學和物理髮光等領域:光生物,光醫學及生命科學與環境科學中的有關問題的新理論、新概念、新技術和新方法,以促進國內外的學術交流。

本刊被《ChemicalAbstracts》(CA)、《劍橋科學文摘》(CSA)、《ImagingAbstracts》(IA)、俄羅斯《文摘雜誌》(AJ)、Scopus資料庫等收錄;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化學類核心期刊。

《信息記錄材料》目前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電子科技文獻信息資源網》入網期刊。

本刊是一份學術類技術類期刊,它主要發表國內外在信息記錄介質研究方面的新成果。刊登的內容既包括傳統的磁、光記錄材料,也包括新興的數碼輸出材料。主要欄目有鹵化銀感光成像信息材料、熱敏及數碼成像材料、雷射列印材料、光固化技術、磁記錄與介質、醫學攝影記錄材料等。

會員須知

本會會員分為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包括普通會員、學生會員、境外會員和榮譽會員。
入會條件
(一)擁護本團體章程;
(二)有加入本團體的意願;
(三)普通會員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高等院校本科畢業、工作一年以上的感光影像科技工作者;
2、非高等院校本科畢業,但已具有上述水平者;
3、熱心影像科技事業,積極支持本會工作,從事感光影像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者。
(四)學生會員為本專業領域的在讀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
(五)單位會員為具有一定數量科技人員,與本會科技專業有關的科學研究、教學、套用、生產、管理的企事業單位以及依法成立的學術性民眾團體。
(六)榮譽會員:從事影像及其相關領域研究的,願意成為中國感光學會會員的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對學會做出重大貢獻的學會領導和普通會員,可以晉升為榮譽會員。
(七)境外會員為對我國友好、在影像科學技術方面有較高造詣和成就的境外專家。
入會程式
(一)提交經所在單位認可的入會申請書;
(二)個人會員、單位會員經秘書處審核,常務理事會議通過;
(三)學會秘書處頒發會員證。
會員權利
(一)普通會員、學生會員、單位會員
1、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對學會工作有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3、優先參加本會組織的有關學術活動;
4、優先取得本會刊物和學術資料;
5、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二)境外會員
1、優先得到本會出版的學術刊物和有關資料;
2、可應邀參加本會在中國境內主辦的學術會議和本會舉辦的國際性學術會議;
3、對本會的工作有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4、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三)榮譽會員
1、優先得到本會出版的學術刊物和有關資料;
2、可應邀參加本會在中國境內主辦的學術會議和本會舉辦的國際性學術會議;
3、對本會的工作有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會員義務
(一)普通會員、學生會員、單位會員
1、遵守學會章程;
2、執行學會決議,完成學會委託的工作;
3、向本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維護本會合法權益;
4、積極參加科普、諮詢等學會活動;
5、按規定繳納會費。
(二)境外會員
1、遵守本會章程,繳納會費;
2、支持本會活動,協助開展國際學術活動。
(三)榮譽會員
1、遵守學會章程;
2、執行學會決議,完成學會委託的工作;
3、向本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維護本會合法權益;
4、積極參加科普、諮詢等學會活動。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會,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1年不履行義務的,視為自動退會。會員如有觸犯刑律或嚴重違反本會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並向常務理事會備案,予以除名。

組織章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本學會名稱是中國感光學會,英譯名為ChineseSocietyforImagingScienceandTechnology(CSIST)。
第二條本學會是由全國影像和感光科技工作者自願組成並依法登記的學術性、公益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推動我國影像和感光科學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和政府聯繫廣大影像科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
第三條本學會宗旨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基本路線,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並尊崇社會道德風尚,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民主辦會和為會員服務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與優良作風,弘揚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尚,積極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科學精神,團結廣大影像科技工作者,以促進影像科技與經濟的結合,促進我國影像科技的發展和人才的成長,努力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服務,為促進國際影像科技的發展做出貢獻。
為實現宗旨,本學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深入改革、創新發展,以增強自身發展能力。
第四條本學會接受登記管理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和業務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五條本學會住所:北京市。
第二章業務範圍
第六條開展國內影像科技的學術交流,組織重點學術專題討論,受政府委託承辦或根據學科發展需要舉辦相應的科技展覽,促進影像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套用。
第七條開展和促進國際影像科技的學術交流,加強同國外影像科學技術團體和學者的聯繫和合作。
第八條圍繞國家科學技術發展中有關影像科技的重大問題,組織影像科技工作者獻計獻策,接受委託進行有關科研項目論證、諮詢服務、技術職稱任職資格評審和科技文獻及標準的編審等。
第九條編輯出版《影像科學與光化學》學報、《影像技術》綜合刊物、論文集及其他有關科技文獻資料。
第十條開展影像科技的繼續教育和技術培訓活動、舉辦講習班、進修班,幫助在職科技工作者補充新知識,提高學術水平。
第十一條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開展影像科技知識的普及活動。
第十二條發現並推薦優秀科技人才。
第十三條推薦影像和感光科技領域的優秀學術著作、論文、科技成果和科普作品,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開展評選獎勵和科技成果鑑定工作。
第十四條反映會員的意見和訴求,維護學會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第十五條加強與相關行業協會的聯繫與合作,增強互補性,以促進相關行業的技術發展。
第三章會員
第十六條本會會員分為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包括普通會員、學生會員、境外會員和榮譽會員。
第十七條申請加入本學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本團體章程;
(二)有加入本團體的意願;
(三)普通會員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高等院校本科畢業、工作一年以上的感光影像科技工作者;
2、非高等院校本科畢業,但已具有上述水平者;
3、熱心影像科技事業,積極支持本會工作,從事感光影像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者。
(四)學生會員為本專業領域的在讀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
(五)單位會員為具有一定數量科技人員,與本會科技專業有關的科學研究、教學、套用、生產、管理的企事業單位以及依法成立的學術性民眾團體。
(六)榮譽會員:從事影像及其相關領域研究的,願意成為中國感光學會會員的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對學會做出重大貢獻的學會領導和普通會員,可以晉升為榮譽會員。
(七)境外會員為對我國友好、在影像科學技術方面有較高造詣和成就的境外專家。
第十八條會員入會程式
(一)提交經所在單位認可的入會申請書;
(二)個人會員、單位會員經秘書處審核,常務理事會議通過;
(三)學會秘書處頒發會員證。
第十九條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普通會員、學生會員、單位會員
1、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對學會工作有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3、優先參加本會組織的有關學術活動;
4、優先取得本會刊物和學術資料;
5、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二)境外會員
1、優先得到本會出版的學術刊物和有關資料;
2、可應邀參加本會在中國境內主辦的學術會議和本會舉辦的國際性學術會議;
3、對本會的工作有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4、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三)榮譽會員
1、優先得到本會出版的學術刊物和有關資料;
2、可應邀參加本會在中國境內主辦的學術會議和本會舉辦的國際性學術會議;
3、對本會的工作有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第二十條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普通會員、學生會員、單位會員
1、遵守學會章程;
2、執行學會決議,完成學會委託的工作;
3、向本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維護本會合法權益;
4、積極參加科普、諮詢等學會活動;
5、按規定繳納會費。
(二)境外會員
1、遵守本會章程,繳納會費;
2、支持本會活動,協助開展國際學術活動。
(三)榮譽會員
1、遵守學會章程;
2、執行學會決議,完成學會委託的工作;
3、向本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維護本會合法權益;
4、積極參加科普、諮詢等學會活動。
第二十一條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會,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1年不履行義務的,視為自動退會。
第二十二條會員如有觸犯刑律或嚴重違反本會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並向常務理事會備案,予以除名。
第四章組織機構和負責人的產生、罷免
第二十三條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是本會最高權力機構;
·每四年舉行一次,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核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1年;
·由上屆理事會領導籌備並召集,開會的時間、地點、代表名額分配及產生辦法由上屆理事會決定;
·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職責: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制定本屆的工作方針和任務;
(四)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五)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六)決定重大的表彰和獎勵事宜;
(七)決定重大學術活動的舉辦;
(八)決定名譽職務的設立和人選;
(九)決定終止事宜;
(十)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二十四條理事會
·理事會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本會開展日常工作,對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每年召開一次(情況特殊的,可採用通訊方式召開);
·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職責:
(一)執行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
(六)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七)領導本團體各機構開展工作;
(八)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九)審定重大向上(中國科協等)推薦項目;
(十)審定重要對外簽約;
(十一)決定部分理事的調整,但調整的比例不得超過原理事數的1/3;
(十二)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提出名譽職務建議人選。
第二十五條常務理事會
·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常務理事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三分之一),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理事會職責,對理事會負責;
·須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常務理事會至少半年召開一次會議,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職責:
(一)執行理事會職責中第一、三、五、六、七、八、九、十項的職權;
(二)聘任專業委員會委員;
第二十六條理事長辦公會
·為發揮好副理事長和正副秘書長的作用,更好地決策,建立正副理事長、正副秘書長參加(辦公室人員列席)的理事長辦公會議,研究、處理日常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緊急事項。
·須由三分之二以上人員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人員三分之二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理事長主持和召集;
·研究、處理的主要事項:
(一)提出常務理事會、理事會研究的議題;
(二)年度工作計畫和總結的審議;
(三)專職工作人員的聘免。
第二十七條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必須具備的條件
(一)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素質好;
(二)在本團體業務領域內有較大影響;
(三)理事長、副理事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62歲,秘書長為專職;
(四)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十八條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任期為4年,最長不得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任期的,需經會員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會員代表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九條本學會理事長為本團體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代表本團體簽署有關重要檔案。因特殊情況,受理事長委託,經理事會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可以由副理事長或秘書長擔任法定代表人。本學會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團體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條理事長職責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和理事長辦公會;
(二)檢查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決議的執行情況。
第三十一條秘書長職責
(一)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畫;
(二)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
(三)提名副秘書長以及各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主要負責人,交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定;
(四)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第三十二條學會秘書處
·是理事會的常設辦事機構,對理事會負責;
·由秘書長或常務副秘書長和專職工作人員組成;
·在理事會的領導下由秘書長或委託常務副秘書長負責主持工作;
·本會辦事機構工作人員根據其編制性質管理,執行相應的管理制度。
第五章資產管理
第三十三條按照《民間非營利會計制度》和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學會財務及資產管理制度。
第三十四條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準確、完整。會計不得兼任出納。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三十五條本學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會員會費。本學會開展評比、評選、表彰等活動,不收取任何費用。
第三十六條本學會的經費和資產必須用於本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和事業的發展,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也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第三十七條本學會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八條本學會資產接受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九條本學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須接受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四十條本學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章程的修改程式
第四十一條對本會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再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15日內,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經其同意,報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後生效。
第七章終止程式及終止後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二條本學會完成宗旨、自行解散或由於分立、合併等原因需要註銷時,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經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第四十三條本學會終止前,須在業務主管單位及有關機關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四十四條本學會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辦理註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
第四十五條本學會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單位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本學會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六條本章程經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
第四十七條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學會的理事會。
第四十八條本章程自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