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雷處廢站

中國地雷處廢站

中國地雷處廢站是一間用了47噸鋼材澆鑄而成的檢測室。

中國地雷處廢站作業人員小心翼翼地對鏽蝕地雷進行銷毀。
您看過電影《地雷戰》嗎?日本鬼子進村後,推門門爆炸,吃西瓜西瓜爆炸,崖頭、山嶺和莊稼地更是處處有地雷場,搞得敵人不得不用牛拉著石滾子在隊伍前面探路……
實際上,地雷爆破筒炸藥包,這些在戰爭中常常把敵人炸得魂飛魄散的作戰利器,在軍事術語中通稱為地雷爆破器材
時至今日,原來的地雷早已變了樣,各種鐵殼、塑殼、木製的地雷系列產品以及各種各樣的新式爆破器材層出不窮。
然而,無論怎么發展,正如人有生老病死一樣,它們也有“壽終正寢”的時候。當這些地爆器材超過服役期限而失去原有性能,被宣布報廢時又是怎樣被處理的呢?

檢測室

一間不足30平方米的檢測室,用了47噸鋼材澆鑄而成
“這就是我們地爆器材銷毀中心,也是全軍第一座建成使用的自動化地爆器材檢測處廢站。”說這句話的是身材瘦高,面色黝黑的陳聖波站長。
2000年9月8日,烏魯木齊發生了一起新中國成立以來罕見的意外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數十輛汽車及附近房屋受損。事件發生後,中央和軍委領導高度重視。2002年5月,軍委、四總部作出了在各軍區建立地雷爆破器材檢測處廢站的決定,標誌著我軍地雷爆破器材的檢測處廢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陳聖波告訴筆者,這一全軍首個地雷爆破器材檢測處廢站的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在他的帶領下,我們首先走進了地爆器材檢測中心。
“這兒就像"地雷醫院",各種地爆器材的生老病死,都在這裡進行會診和宣判,就是說,地雷器材質量合不合格,還能不能繼續儲存和使用都要先經過這裡做個CT看看。”陪同的工程師李維江,從事工兵爆破工作近30年了,是軍區著名的地雷爆破專家。
檢測中心由水雷引信雷管火箭發動機等13個檢測室組成,各室配有先進的檢測設備,能夠對各類地雷爆破器材、炸藥進行全面檢測。
“對不起,您身上的靜電已超過安全標準,請釋放靜電、穿好防靜電服!”剛邁進門口,一個生冷的聲音把筆者嚇了一跳。原來,在門口處有個自動檢測報警儀器,進入人員穿著化纖衣服攜帶靜電量超過標準就會發出警告。
“觸摸一下這個東西就可以了。”在警報器旁邊有一個1米左右高、類似樓梯扶手的鐵皮立柱,李維江一邊說著一邊給我們演示,“這是釋放靜電的裝置,這裡面的所有設施都有防靜電和防爆功能。”
順著李維江的指點,筆者發現這裡面的設施確實與眾不同。環形導通線路和紅色的防靜電地板,燈管外部都有鋼製防爆網,室內開關都是特製的防爆導靜電開關,暖氣散熱管和碗口一樣粗,辦公桌上都鋪有兩指厚且連有導電線的橡膠墊。最特別的是窗戶,一律往外開,高度也就是膝蓋一般高,緊急情況下可以一步跳出。
“不但設施建設科學嚴謹,內部設備也非常先進。”走進引信動作發火檢測室,李維江進一步介紹道,“這裡可以對我軍現役的各種型號地雷壓發引信的發火可靠性進行檢測,具有自動送料、間斷壓發、自動計數、蒐集殘渣和安全防護功能,已達到了國際同類水平。”
“因為有了這些先進的設備,我們這裡的檢測水平和工作效率明顯提高,有些甚至可以稱之為權威。”陳聖波接過話頭,領著筆者走進引信動作可靠性檢測室。
這裡主要檢測地雷引信保險銷的剪下力和保險夾的張力,如果抽查的一批地雷引信中,不合格數量達到一定比例,我們就會認定這一批型號的地雷質量不合格,報送上級進行銷毀。
走出檢測化驗中心,我們來到火箭發動機靜止試驗台間和地雷行程抗力檢測室。陳聖波介紹說,這是一座連體分間房,一間主要對火箭布雷車、開闢通路用的火箭爆破器等武器的火箭發動機,進行發火試驗;另一間地雷行程抗力檢測室是檢測各種地雷動作行程和抗力的。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需要在裡面進行實爆作業,所以這是一間遠離中心、單獨修建的小房子。據李維江介紹,這間房子不足30平方米,全部為鋼筋混凝土質,單單耗費的鋼材就達47噸,可以承受8公斤TNT炸藥的爆炸而安全無事。
走出檢測區,一根根類似旗桿的鋼柱矗立在營區不同方位。
“怎么那么多旗桿?”筆者不解地問。
“那不是旗桿,是避雷針。”陳站長笑著解釋道,“這些避雷針分主動式和被動式,主動避雷針如果下雨陰天,雲層積聚過多的雷電,它可以直接將他們引到地下,避免破壞其它建築物。”
環顧營區四周,我們發現這裡面到處都是防洪、防雷、防火裝置,消防沙、人工河引流渠……這使初來乍到的我們多了幾分警惕。
每次走進排爆銷毀場如同上戰場,每個人都準備了“遺書
待地雷爆破器材檢測完畢後,就要進入銷毀處理階段了。
它的基本程式是,在確保全全的條件下,對產品結構進行拆解、分離;對非爆炸性部件拆除其中的危險因素,歸類回收;對爆炸性物品及其部件,視其特性,用炸毀、燒毀等手段進行銷毀。
在拆分處理區的拆分工房門前,有一個標示牌,上面除了畫著一個大大的感嘆號外,還醒目地寫著危險等級是A級。
“這裡主要是對防坦克和防步兵地雷進行拆解,其主要意義在於兩個方面,一個是經濟因素,一個是安全環保因素。”陳聖波詳細地說道。比如鐵殼制的防坦克地雷,拆解後可以回收大量雷殼重複利用,還可以回收炸藥,將節約很可觀的一筆國防費用;而且拆解比炸毀、燒毀方式對環境影響要小得多。

任務工作

中國地雷處廢站實爆作業前進行線路連線。
“但拆解工作是最危險的,面對的都是一個個“活地雷”,稍有不慎就會引發爆炸。好在現在套用了自動化流水作業線,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自動控制技術,第一次實現了我軍地雷雷體和爆破筒的全自動拆分作業。”陳站長進一步介紹說。
銷毀處理的方法主要有四種:一種是燒毀爐銷毀法。筆者在固定式燒毀爐工房裡看到,這兒的設備非常先進,由投料室、控制室和固定式燒毀爐室組成,能夠對100克TNT當量以下的非金屬外殼防步兵地雷及拉火管雷管小藥量引信等地爆器材火工品進行自動燒毀處理,是目前我軍自動化程度最高、銷毀當量最大的固定式燒毀爐。
其餘三種分別是炸毀法燒毀法溶解法。“這幾種方法都是在遠離居民的野外銷毀場開展的。”陳聖波介紹說,炸毀法主要對已經失效、外殼嚴重變形或鏽蝕過度,以及不知特性的鐵殼地雷、水雷、鐵皮箱藥塊、火箭爆破器爆炸帶等進行炸毀。
而這都是有作業條件的。比如在距離炸點最近邊緣100米處要構築掩體;在場地邊緣開設寬33米的防火帶,1000米以外設警戒線等,都有嚴格規定。
燒毀法主要用於銷毀火藥、制式藥塊、火箭發動機、軍用導火索等;溶解法主要是對可溶於水的硝銨炸藥黑火藥等,使其溶解後失去爆炸或燃燒性能,倒入溶解池時邊倒邊攪拌,使其充分溶解。
“除了在站內進行檢測銷毀,我們還每年下部隊進行巡迴檢測和銷毀,近幾年我們先後參加了軍區組織的幾場重大演習的保障。”陳聖波講道。
地雷爆破器材的質量關係到訓練、作戰中“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在訓練、作戰中如果導火索燃速不正常或引信的保險時間不準,就可能造成提前爆炸,危及爆破手、埋雷手的生命安全;如果火具失效或引信擊發機構鏽蝕或炸藥爆轟不完全,就有可能使經過艱苦努力布設的地雷、送上去的爆破筒產生“拒爆”,喪失消滅敵人的寶貴時機。因此,檢查庫存地雷爆破器材的質量,保持其應有的戰術技術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但這不是個輕快活兒。”李維江補充說,各個部隊對地爆器材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器材的個性、存儲期不同,不確定因素都非常多,每次走進檢測銷毀作業場都如同上戰場,真可以說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幹活。有的同志每次出發執行任務前,都想陪老婆孩子多呆上幾分鐘、多說幾句話,幾乎每個人都準備了遺書。
從事銷毀工作,最怕的就是碰到銷毀中的“奪命殺手”——“拒爆”現象。一次,他們在某部對庫存地雷爆破器材進行質量檢測時,一具單人掩體爆破器發生“拒爆”,為了不留下安全隱患,“老工兵”李維江當即命令在場的所有人後撤,隻身一人,扛著鐵鍬接近炸點,800米的距離,走了近半個小時。到了炸點,每挖一鍬,戰友們的心涼一層。“咔”,鐵鍬挖出來一看,原來,爆破器的雷管已響,下面的裝藥沒響。李維江挖出來用TNT誘爆。隨著轟隆一聲巨響,所有人高興得把李工程師舉過頭頂,而此時大家才發現,他口袋中那份早準備好的遺書,已經被汗水浸透。

作業風險

科學嚴謹的作風和過硬的技能,是一次次闖過“鬼門關”的法寶
“幾年來,我們進行的爆炸性試驗和實爆作業6萬餘次,排除產品瞎火半爆拒爆等險情上千次。但我們每個人頭上天天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那就是兩個字:"萬一?"”陳聖波動情地說。
“乾我們這一行的,天天與死神掰手腕,膽子小肯定不行,但光有膽量沒有科學嚴謹的作風是萬萬不行的,這每一句口號,每一項操作規程都是生與死之間的經驗總結。”
為了增加官兵的安全意識,培養他們嚴謹細緻的作風,站里結合工作實際,先後制定了《地爆站安全管理規定》、《檢測銷毀工作規程》等。這些規定要求,看似給官兵戴上了“緊箍咒”,實則給安全加上了“保險鎖”。
努力得到的成果非常顯著。2006年8月至11月,他們與科研院所專家一起,對全軍不同區域、不同型號的地爆器材,進行了存儲期研究實驗,先後實施作業6萬餘次,收集數據1.3萬多個,使一些被宣判“死刑”、“過期”的地雷、炸藥存儲使用年限延長了5~10年,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和軍事價值,被總裝備部一名首長稱讚為“完成了我軍歷史上尚屬首次,具有重大意義的試驗。”

相關條目

地雷水雷引信雷管火箭發動機靜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