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史

中國古代文學史

中國古代文學史講的是從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運動以前中華民族文學發展的歷史。中國古代文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歷史悠久,其起源,約略同中華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長的歷史上曾經產生出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作家和數不清的優秀作品,出現了多姿多彩的體裁、題材、風格、流派,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文學現象、文學潮流和文學理論,內容極其豐富。這是一筆無比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世界民族文學之林,我國古代文學以自己無比輝煌的成就和無比鮮明的獨特風貌,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本信息

中國古代文學史簡介(先秦時期)

01、中國古代文學史分期及各時期的主要文學樣式

(1)上 古 時 期 ;神話傳說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

(2)先 秦 時 期:散文(歷史散文、諸子散文)
(3)兩 漢 時 期:辭賦 樂府民歌 歷史散文
(4)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等
(5)唐 代 時 期:詩
(6)宋 代 時 期:詞
(7)元 代 時 期:曲
(8)明 清 時 期:小說

02、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
(1)所謂神話,是上古時代的人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所幻想出來的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敘
的集體口頭創作。
(2)上古神話的主要內容有:
A、解 釋 自 然 現 象 的:女媧補天、女媧造人、盤古開天
B、反映人類同自然鬥爭 的:鯀禹治水、后羿射日、精衛填海
C、反 映 社 會 斗 爭 的:黃帝戰蚩尤
(3)記載上古神話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經》、《莊子》等.

0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
(2) 在先秦, 《詩經》統稱《詩》或《詩三百》.直到漢武帝時,儒學者將其奉為經典,才名為《詩經》。
(3)《詩經》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形式上以四言為主,現手法為“賦”“比”“興”。
(4)《詩經》的名篇有:《碩鼠》、《伐檀》、《關雎》等。
(5)《詩經》奠定了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基礎。
(6)《詩經》名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靡不有初,鮮克有初

04、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1)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人,出身貴族。他“博聞強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政治上主張修明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

法度,聯齊抗秦,遭保守派反對,先後兩次被放逐(前——漢北;後——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
歷5月5日投汨羅江而死.
(2)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詩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得伸展抱負的憤懣。
名篇有:《離騷》《天問》《九章》《九歌》等。
(3)《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不朽的浪漫主義傑作,也是我國古代第一首抒情詩(第一首敘事詩是
漢代的《孔雀東南飛》)。詩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國古典
詩歌的浪漫主義基礎。
(4)我國詩歌史上有“風騷”並稱。“風”指《詩經》國風,“騷” 指《離騷》,二者又代表了文學。

05、我國第二部詩歌總集——《楚辭》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
(1)“楚辭”是戰國時期以屈原為首的楚國人在本國民歌基礎上創造的一種新的詩體。
(2)《楚辭》是漢人劉向將楚國屈原、宋玉以及漢代的東方朔、淮南小山和他自己的詩歌編為一個集子。
它是繼《詩經》之後的又一部詩歌總 集,有詩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絕大多數。

06、先秦歷史散文

(1)《尚書》:上古之書,記言古史,上自唐虞,下到尚周。作者不詳。今存
(2)《春秋》: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內容從魯隱公到魯哀公共240多年的歷史。
孔子編訂。記事簡單,類似現在的新聞標題。
(3)《左傳》: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為春秋做傳的,記事比《春秋》多13年,
作者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
(4)《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內容從周穆王到周貞定王500多年的歷史相傳作者為左丘明。
(5)《國策》:又名《戰國策》,是戰國時期的史料彙編,國別體史書,共12策33篇。西漢劉向編訂。
(6) 名 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滿招損,謙受益|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亡羊補牢,猶為遲也

07、先秦諸子散文

(1)《論語》:儒家經典。孔子弟子編纂。反映孔子思想(禮治),20篇。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儒家創始人。
(2)《孟子》:儒家經典。孟子著,反映孟子思想(仁政),7篇。
孟子,名軻,字子輿,魯國人,儒家重要人物。
(3)《荀子》:儒家著作。荀子著,反映荀子思想(唯物主義),32篇
荀子,名況,後人尊稱“荀卿”,趙人,儒家最後的代表人物。
(4)《墨子》:墨家重要著作。墨子及弟子著,反映墨子思想(兼愛),53篇
墨子,名翟,魯國人,墨家創始人。
(5)《老子》:即《道德經》,道家經典。老子著,反映老思想(無為)81章
老子,名耳,字伯陽,道家創始人 。
(6)《莊子》:即《南華經》,道家經典,反映莊子思想(清淨無為),33篇
莊子,名周,宋國人,道家學派重要人物。
(7)《韓非子》法家重要著作。韓非著,反映韓非思想(法治),55篇。
韓非,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8)《孫子》:即《孫子兵法》,孫子著。我國第一部軍事理論著作,13篇。
孫子,名武,字長卿,齊國人,我國古代軍事家。
(9)《呂覽》:即《呂氏春秋》,雜家代表著作。呂不韋集門人編寫,160篇。
呂不韋,韓國商人,曾為秦的相國。
(10)名 句 :工欲上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是可忍,孰不可|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08、漢處著名文學家——賈誼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
(1)賈誼,西漢初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世稱賈生、賈長沙,33歲死。
(2)賈誼的著名散文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
賈誼的著名辭賦有:《吊屈原賦》,《 鳥賦》
(3)賈誼共有文章58篇,西漢劉向將其編訂為《新書》。

09、漢賦發展的三個階段及主要作家

(1)“賦”是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屬於韻文。
(2)形成期(漢初---漢武帝)多為書寫悲憤之情的“騷體賦”,有賈誼《吊屈原賦》, 枚乘《七發》等
全盛期(漢武帝---順帝)多為歌功頌德的長篇“大賦”,有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賦》, 班固的《兩都賦》和楊雄的《甘泉賦》等。
轉變期(漢順帝---漢末)多為篇幅較小的抒情“小賦”,有張衡《二京賦》,蔡邕《述行賦》等。
(3)“漢賦四大家”是:楊雄、司馬相如、班固、張衡

10、司馬遷與《史記》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
(1)司馬遷,字子長,西漢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二十歲開始漫遊,三十二歲繼父職為太始令,四十二歲開
始寫〈史記〉。後因李陵(李廣之孫)降匈奴一事得罪漢武帝受宮刑並下獄。出獄後發憤著書,歷經
十多年,完成《史記》。
(2)《史記》,又叫《太始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130篇,52萬餘字,分為本紀(12)
世家(30)、列傳(70)書(8)、(10)五部分,記載從傳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的歷史。
(3)《史記》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魯迅贊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司馬遷還有辭賦8篇和著名的散文《報任安書》
(5)名 句: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11、班固與《漢書》

(1)班固,字孟堅,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其父班彪曾撰〈史記後傳〉。班固曾被污入獄,其弟班超替其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

力辯,出獄後任蘭台史令,奉詔寫史,歷經二十餘年,完成《漢書》。
(2)《漢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西漢)。全書共100篇,分為帝記(12)、列傳(70)、表(8)、
志(10)四部分記載了從漢武帝到王莽共229年歷史。
(3)班固 還是東漢著名的辭賦家(〈兩都賦〉)
(4)名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12、漢樂府民歌

(1)“樂府”是兩漢時期的音樂機構。它的任務有二:一是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製成曲譜並演奏,二是採集
民歌。後來,樂府就成了民歌的代名詞。
(2)樂府民歌的最大特點是寫現實生活,敘事性強。
(3)樂府民歌的佳作:《陌上桑》,《孔雀東南飛》,《長歌行》等。
(4)《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第一首長篇抒情詩是〈離騷〉),它與北朝的《木蘭詩》
合稱為“樂府雙璧

詩歌總集

一、名稱
詩經》原名《詩》,或稱“《詩》三百”。漢武帝“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置五經博士”(《漢書·武帝紀》),崇《詩》為經,稱《詩經》。
二、篇數
詩經》存目311篇,其中《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乃所謂“笙詩”,有目無辭,故實有305篇。《墨子·公孟》:“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史記·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都說明《詩經》是可以配樂演唱的樂歌總集。
三、作者
《詩經》只有少數篇目可知作者,如《小雅·節南山》“家父作誦”,《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為此詩”,《墉風·載馳》據《左傳·閔公二年》所記為“徐穆夫人”所賦等,大部分篇目的作者已難確考。司馬遷《報任安書》中所謂“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也”,只能是一種臆測。可以斷定的是,《詩經》的作者身份十分廣泛,有上層的公卿大夫,也有中下層的“士”,“風”類詩歌的作者大多是下層的平民百姓,同時這類詩歌大多是集體創作的。
四、《詩經》詩篇的來源和編訂
詩三百來源和編訂,先秦古籍無明確記載,歷來有三種說法:
1、采詩說:周王朝派有專門的采詩人,到民間蒐集歌謠,以了解政治和風俗的盛衰利弊這種采詩制度的目的是觀風察政。
①西漢人寫的《孔叢子·巡狩篇》:“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謠,以觀民風。”
②西漢劉歆《與揚雄書》:“詔問三代,周、秦軒車使者、遒人使者,以歲八月巡路,求代語、童謠、歌戲。”
③東漢班固《書·藝文志》:“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④《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震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
⑤東漢何休《春秋公羊傳解詁》:“男女有所怨恨,相以而歌。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於邑,邑移於國,國以聞於天子。”
2、獻詩說:民歌是由各國樂師蒐集的。樂師是掌管音樂的官員和專家,他們以唱詩作曲為職業,蒐集歌謠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唱詞和樂調。諸侯之樂獻給天子,這些民間歌謠便匯集到朝廷里了。周代公卿列士獻詩、陳詩,以頌美或諷諫。公卿列士所獻之詩,既有自己的創作,也有採集來的作品。
①《國語·周語》:“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蒙誦……(《邵公諫厲王弭謗》)
②《晉語》:“在列者獻詩。”
③《毛詩·卷阿傳》:“王使公卿獻詩以陳其志。”
3、刪詩說: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古者《》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東漢王充《論衡·正說》:“《詩經》舊時亦數千篇,孔子刪其重複,正而存三百五篇”。刪詩說影響很大,至今有人堅持,但多數學者認為此說不確: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吳公子季札到魯國觀樂,魯樂公演奏十五國風,名稱順序與今本是《詩經》相同。當時孔子僅8歲。《史記》說孔子刪詩是在“自衛返魯”之後,但《論語》中孔子不止一次提到“詩”、“詩三百”。春秋時期諸侯宴饗和出使,常賦詩言志,所賦之詩多為《詩經》。而賦詩言志之風,早在孔子之前就已經存在。孔子曾罵過“鄭聲淫”,“惡鄭聲之亂雅樂也”。主張“放鄭聲”。但現本《詩經》鄭衛民歌依然很多。可見,說《詩經》由他刪選而成,則是不可信的。孔子對“詩”可能作過“正樂”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對“詩”的內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
4、綜合說:
①根據十五國風的具體作品和去古未遠的漢代大量採集詩歌的制度看,周代也可能存在采詩制度。
②根據雅、頌的具體作品看,周代同時也可能存在獻詩制度。
五、《詩經》的分類
《詩經》中的詩歌均為曾經入樂的歌曲,按音樂性質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
“風”即音樂曲調,它是相對於“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而言的。它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我們說陝西調、山西調、河南調。國風即各地方的樂調。《風》即“十五國風”,計周南、召(shào)南、邶(bèi)風、鄘風(yōng,)、王風、衛風、鄭風、魏風、唐風、齊風、秦風、陳風、檜(kuài)風、曹風、豳(bīn)風。共有160篇,
“雅”即“正”,又與“夏”同。周王畿一帶原為夏人舊地,周人亦自稱夏人。王畿是政治、文化中心,其言稱“正聲”或“雅言”,即標準音。宮廷和貴族所享樂歌為正聲、正樂,《雅》指相對於各地“土樂”而言的“正樂”,其名為尊王觀念的反映。《雅》詩共105篇,分為《大雅》和《小雅》,它們大多是宮廷宴享的樂歌,大部分是西周時的作品。
“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頌》詩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和《商頌》5篇,是朝廷、宗廟祭祀的樂歌。共40篇。《頌》詩多簡短,音調緩慢,韻律欠規則,不分章,不疊句,表達對神祖的虔誠崇拜,是奴隸社會神權王權至上的反映。《頌》在當時最受尊崇,而從文學角度看,價值遠不如《風》、《雅》。
六、產生的時代
確切年代已難一一確考。可大致確定作於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至前6世紀)約五百年間。《周頌》最早,主要為周初之作,《魯頌》較晚,是春秋魯國宗廟祭樂,《商頌》並非商詩,而是春秋殷商後裔宋國廟堂樂歌。
七、產生的地域
《詩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周頌》出於鎬(hào)京,“二雅”乃王畿之樂(西周都鎬京,東周都洛邑及其周圍地區),至於“十五國風”,其名稱大都標明了產生的地域;唯《豳風》和“二南”(《周南》、《召南》)尚難確指。總之,《詩經》產生的地域甚廣,約相當於今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及湖北北部一帶。也就是黃河、長江、漢水、渭水流域的廣大地區,大抵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向南擴展到江漢流域,延及當時的中國大部。

教材一

書名:中國古代文學史
作 者:馬積高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年05月
ISBN:9787020067534
開本:16開
定價:75.00元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冊)》內容為:中國文學史的編寫,開始於二十世紀初。目前已知的中國文學史著作,最早有兩部:一是黃人(號慕庵,1877年一1914年,江蘇常熟人)的《中國文學史》,國學扶輪社印行,編寫於作者在蘇州東吳大學執教期間(1900年一1914年),可惜印行時未標明出版年月。一是後來被人們視為第一部中國人自編的文學史,即林傳甲(字歸雲,1877年一1921年,福建閩縣人)的《中國文學史》,武林謀新室出版,日本宏文堂印刷,一九一。年初版,這是他在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執教時所編的講義。此後國人相繼編寫出版的中國文學通史,至上世紀末,大約在二百部左右。這些文學史著作,雖精粗、因創程度不一,大都能適應當時的需要並為後出者提供了寶貴的借鑑,但其價值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縮小。這原因就在於:古代文學作品與古代其他歷史資料不同,其他資料只能是歷史的、過去了的;而古代文學作品則既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

圖書目錄

第一編先秦文學
概說
第一章上古文學
第二章詩經
第三章歷史散文
第四章諸子散文
第五章屈原與楚辭
第二編秦漢文學
概說
第一章漢代政論哲理散文和書信體散文
第二章代辭賦
第三章《史記》與漢代歷史散文
第四章漢樂府民歌
第五章漢代文人詩
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概說
第一章建安詩人
第二章魏末與晉代詩歌
第三章陶淵明
第四章南北朝詩人
第五章東晉、南北朝樂府民歌
第六章魏晉南北朝辭賦
第七章晉南北朝駢文與散文
第八章魏晉南北朝小說
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
概說
第一章隋及初唐詩歌
第二章盛詩歌
第三章李白
第四章杜甫
第五章中唐前期詩歌
第六章白居易及其詩派
第七章韓愈詩派及中唐後期其他詩人
第八章晚唐詩歌
第九章古文運動和唐代散文
第十章代的賦和駢文
第十一章唐代傳奇和變文
第十二章唐五代詞
第五編宋遼金文學
概說
第一章 歐陽修與北宋前期詩文
第二章柳永與北宋前期詞人
第三章蘇軾
第四章江西詩派與北宋後期詩歌
第五章周邦彥與北宋後期詞人
第六章李清照與南渡詞風的演變
第七章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
第八章辛棄疾與辛派詞人
第九章南宋後期文學
第十章話本
第十一章遼金文學
第六編元代文學
概說
第一章元代散曲
第二章元雜劇的形成和體制
第三章關漢卿
第四章西廂記
第五章元雜劇其他作家作品
第六章南戲的興起與《琵琶記》
第七章元代詩文
第七編明代文學
概說
第一章三國演義
第二章水滸傳
第三章明代戲劇
第四章湯顯祖
第五章西遊記
第六章《金瓶梅》和明中後期長篇小說
第七章明代短篇小說
第八章明代詩文
第八編清代文學
概說
第一章清初期戲曲和蘇州派
第二章長生殿
第三章桃花扇
第四章聊齋志異
第五章儒林外史
第六章紅樓夢
第七章清代國中期小說
第八章清代中後期戲曲
第九章清代後期小說
第十章清代散文與駢文
第十一章清代詩歌
第十二章清代詞曲
第十三章清代講唱文學
後記
……

教材二

作 者: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組編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8-1
字 數:1300000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ISBN:9787303093915
包 裝:平裝
所屬分類:圖書>>文學>>文學理論
定價:118.00

內容簡介

世界各種文明歷來把教育視為神聖事業,夫子所言“誨人不倦”是一種行為,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原則。用“披星戴月”、“廢寢忘食”描述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師的教學行為,已經不是修辭手段,而是寫實。我們的教師不倦於講壇耕耘,不倦於教學改革,自覺地把人才培養當做第一要務,方式方法雖有不同,但盡心盡責卻幾乎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慣性。不倦的態度表現在教學上是韌性和耐性,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不斷調整自己,不斷充實自己,又不斷地將自我的調整轉化為教學實踐。參與新編“中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材的教師,大多有長期的教學經驗,某種方法、某套講義已經經過幾輪、幾十輪的教學嘗試,新編教材是我們的教師不倦努力的成果。北京師範大學的學生(其實全國所有大學的學生)都是幾經篩選的優秀學子,不倦地建設、完善教學各個環節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始終堅守的原則。教材建設是整個教學事業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必須要根據時代的演變、學術的演變、個人研讀的精進而不斷完善。

圖書目錄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卷
第一編先秦文學
第二編漢文學
第三編晉南北朝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卷
中國古代文學史:下卷

教材三

書名:中國文學史(修訂本)
主編:游國恩、王起、蕭滌非、季鎮淮、費振剛
頁數:共四冊
開本:32開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版次:1963年第一版、2002年第二版
定價:(一)16.00;(二)12.00;(三)14.00;(四)18.00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高等院校中文系編寫的中國文學史教科書,為了適應教學需要,本書在取材和章節安排上力求符合教學實際。在內容上,希望給予同學以比較全面系統的文學史知識和正確的歷史觀念……

第一冊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

第一編:上古至戰國的文學
概說
第一章上古文學(文學藝術的起源、古代神話)
第二章古代詩歌總集——詩經(關於詩經、雅頌、國風、地位和影響)
第三章先秦歷史散文(殷商至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影響)
第四章先秦諸子散文(論語、孟子莊子、荀子、韓非子、影響)
第五章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楚辭(楚辭名稱和來源、屈原生平和作品、離騷、其他、影響、宋玉)
小結
第二編:秦漢文學
概說
第一章秦及西漢前期的散文和辭賦(秦代文學、賈誼和漢初散文、枚乘、司馬相如及其他)
第二章偉大的歷史家散文家司馬遷(生平和著作、史記人物傳記的文學價值、史記的地位和影響)
第三章西漢後期及東漢的散文和辭賦(西漢後期、班固漢書及東漢散文、王充、張衡和東漢抒情小賦)
第四章代樂府民歌(關於樂府、思想性、藝術性、孔雀東南飛、影響、民謠)
第五章五言詩的起源和發展(起源、東漢文人五言詩、古詩十九首及其他)
小結
第三編:晉南北朝文學
概說
第一章建安和正始文學(曹操、曹丕、建安七子與蔡琰、曹植、阮籍、嵇康)
第二章西晉文學(傅玄、張華、陸機、潘岳、張協、左思、劉琨、郭璞)
第三章陶淵明(時代與生平、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影響)
第四章南北朝樂府民歌(南朝樂府民歌、北朝樂府民歌、影響)
第五章南北朝詩人(謝靈運和山水詩、鮑照和七言詩、謝朓和新體詩、梁陳詩人和宮體詩、庾信)
第六章南北朝的駢文和散文(駢文、散文)
第七章魏晉南北朝的小說(中國古代小說溯源、志怪小說、軼事小說)
第八章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批評(曹丕典論論文和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詩品及蕭統文選)
小結

第二冊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

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
概說
第一章隋及初詩歌(隋代詩歌、從上官儀到沈佺期和宋之問、王績和四傑、陳子昂)
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王維)
第三章盛唐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等)
第四章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生平和思想、詩歌的思想內容、詩歌的藝術成就、地位和影響)
第五章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生平和思想、詩歌的思想性、詩歌的藝術性、地位和影響)
第六章中唐前期詩人(元結、顧況、劉長卿、韋應物、大曆十才子、李益)
第七章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和新樂府運動(白居易、白居易詩論和新樂府運動、元稹、張籍、王建)
第八章古文運動和韓愈、柳宗元的古文
第九章中唐其他詩人(韓愈、孟郊、賈島、劉禹錫、柳宗元、李賀)
第十章晚唐文學(杜牧、李商隱、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陸龜蒙、羅隱、韋莊、司空圖)
第十一章唐代傳奇(唐代傳奇興起的原因、思想與藝術、地位和影響)
第十二章唐代通俗文學和民間歌謠(變文、俗賦、話本、詞文、民間歌謠)
第十三章晚唐五代詞(詞的起源、發展和民間詞、溫庭筠和花間派、李煜及南唐詞人)
小結

第三冊

第五編:宋代文學
概說
第一章北宋詩文革新運動(西崑派和宋初詩文、歐陽修和詩文革新運動、梅堯臣、蘇舜欽、王安石)
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詞(晏殊、歐陽修、柳永)
第三章蘇軾(生平和思想、文論和散文、詩和詞、影響)
第四章北宋後期的詩詞(黃庭堅和江西詩派、秦觀、周邦彥)
第五章南宋前期文學(李清照、張孝祥、陳與義、楊萬里、范成大、散文家)
第六章愛國詩人陸游(生平、思想內容、藝術成就、影響)
第七章愛國詞人辛棄疾(生平、思想內容、藝術成就、辛派詞人)
第八章南宋後期文學(姜夔、四靈和江湖詩人、朱熹、嚴羽、文天祥和宋末愛國詩人)
第九章話本和宋代民間歌謠
第十章遼金文學(遼金文學的發展、元好問、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小結
第六編:元代文學
概說
第一章元雜劇的崛起和興盛(戲曲、元雜劇、元前期劇壇)
第二章偉大的戲劇家關漢卿(生平和作品、思想內容、藝術成就、地位和影響)
第三章西廂記(王實甫、思想內容、藝術成就和影響)
第四章白仁甫、馬致遠
第五章元前期雜劇其他作家和作品(康進之、高文秀、紀君祥、尚仲賢、楊顯之、石君寶等)
第六章元後期雜劇(雜劇南移及其衰微、鄭光祖、喬吉、宮天挺、秦簡夫)
第七章元末南戲(南戲興起、高明的琵琶記、拜月亭)
第八章元散曲和民間歌謠
第九章元代詩文(劉因和前期詩文、虞集和中期詩文、王冕、楊維楨和後期詩文)
小結
第四冊
第七編:明代文學
概說
第一章三國演義(章回小說的產生、成書過程和作者、思想內容、藝術成就、影響)
第二章水滸傳(成書過程和作者、思想內容、藝術成就、影響)
第三章明前期詩文(宋濂、劉基、高啟、台閣體、茶陵詩派)
第四章明代的戲劇(明初到中葉的戲劇、崑腔、浣紗記、鳴鳳記、沈璟和吳江派、徐渭)
第五章湯顯祖(生平、牡丹亭、其他劇作、東郭記、紅梅記)
第六章西遊記(成書過程和作者、思想內容、藝術成就)
第七章金瓶梅及明中葉後其他長篇小說(金瓶梅、歷史演義和英雄傳奇小說、封神演義和神魔小說)
第八章明代的擬話本(馮夢龍與三言、二拍)
第九章明代散曲和民歌(王磐、馮惟敏、民歌)

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史

第十章明中葉後的詩文(前後七子復古運動、歸有光和唐宋派、李贄、公安派、竟陵派、愛國作家)
小結
第八編:清初至清中葉的文學
概說
第一章清初詩文詞(顧炎武等愛國作家、清初的詩派和詩人、清初的詞派和詞人)
第二章清初戲曲作家(李玉、清忠譜、尤侗、李漁及其戲曲理論)
第三章洪升和長生殿(生平和作品、長生殿故事的繼承和發展、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
第四章孔尚任和桃花扇(生平和作品、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崑曲衰落時期的傳奇和雜劇作家)
第五章聊齋志異(蒲松齡、思想內容、藝術成就、其後的文言短篇)
第六章清初至清中葉的長篇小說(水滸後傳、說岳全傳、醒世姻緣傳、鏡花緣)
第七章儒林外史(吳敬梓、思想內容、藝術成就)
第八章紅樓夢(作者、思想內容、藝術成就、影響)
第九章彈詞鼓詞和民間歌曲
第十章清中葉的詩文(乾嘉間的詩派和詩人、桐城派、江中及其他駢文家)
小結
第九編:近代文學——晚清至“五四”的文學
概說
第一章資產階級啟蒙時期的文學(龔自珍、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時期詩文、古曲小說的衰落)
第二章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時期的詩文(黃遵憲、康有為梁啓超、宋詩派)
第三章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時期的小說(新階段、李伯元、吳趼人、老殘遊記)
第四章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的文學(章炳麟、秋瑾和革命作家、柳亞子和南社詩人、孽海花)
第五章近代戲曲(地方戲和京劇、傳奇、雜劇、亂彈劇本、戲劇革新及話劇萌芽)
第六章近代民間文學(民間歌謠、傳說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