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益研究院

中國公益研究院

中國公益研究院,原名“北京師範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於2012年1月13日正式更名為中國公益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是北京師範大學與上海李連杰壹基金於2010年6月合作成立,由老牛基金會、萬達集團、泛海公益基金會、燕寶基金會、深圳壹基金等國內有影響的基金會和企業共同建立的公益研究機構。

背景

中國公益研究院中國公益研究院
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於2012年年初改稱“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

中國公益研究院以公益研究為基礎,公益教育、公益交流與倡導為平台,公益諮詢服務為業務引擎,開展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培養專業公益人才,促進公益行業建立新型知識生產方式,推動中國現代慈善體系的建立與發展。

組成模組

公益研究

注重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相結合,理論研究與套用研究並重,以公益行業、兒童福利和老年人福利為重點研究領域。

公益教育

開發全球公益教育資源,在培養專業公益人才的同時,注重面向公眾傳播公益知識和技能,構建面向大眾的公益網路教育平台。

公益交流與倡導

建設國際公益慈善交流平台,策劃和組織國際考察、高端交流等項目,促進中外慈善家族、組織之間的交往。定期舉辦“京師公益講堂”等系列倡導活動,促進行業信息的交流與先進理念的推廣。

公益諮詢與服務

為政府、企業、慈善家族、公益慈善基金會提供公益慈善戰略規劃、社會福利發展規劃以及管理模式、業務發展、項目委託管理等方面的諮詢服務。

公益研究

資本精神研究中心

中國公益研究院中國公益研究院
資本精神研究中心是由華民慈善基金會和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共同組建成立,旨在以盧德之先生《資本精神》為核心基礎,通過深入開展資本精神的科學研究、學術出版、研討會議、專業諮詢、合作交流和社會倡導等活動,闡釋和倡導資本精神,促進資本社會價值的發揮,推動中國家族慈善的發展,從而有效推動中國現代慈善事業的轉型與發展 。

政策與法律研究

在巨觀層面,歸納整理國際公益理論發展前沿趨勢,對國內外公益政策進行系統梳理,以嚴謹科學的政策分析,比較總結髮展經驗,提煉政策要點,通過發布研究報告等多種形式對國內公益行業發展動態進行評估並提出政策建議。研究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相關問題,包括體制和政策調整對公益慈善所帶來的影響;探討在經濟社會劇烈變遷的條件下,中國公益事業發展的路徑選擇與未來方向,對應當採取社會政策,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觀點,促進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非營利組織研究

·“非營利組織免稅政策國際比較”項目
本項研究將準確把握現階段國內非營利組織發展的主要瓶頸和矛盾,針對非營利組織免稅問題開展專項比較性研究,通過對不同國家在非營利組織免稅方面存在的政策環境差異以及政策影響進行分析,對中國非營利組織免稅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設性的政策建議 。

·非營利組織領導人課程體系開發
該項目由亞洲基金會資助,主要是通過對中美兩國非營利組織發展案例的開發,構建中國非營利組織領導人能力建設培訓體系和教育模型。為非營利組織的專業化建設提供支持 。

中國公益研究院中國公益研究院
·公益組織與志願行為研究
在微觀領域著重對國內外的公益組織開展實證性研究,通過多種分析方法對公益組織內部治理結構及組織機構外部環境進行有效評估,提出具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研究報告,重點針對志願行為進行全要素分析,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志願行為分析框架。

具體內容是,中國轉型期公益組織與志願行為的性質界定及治理結構研;公益組織治理結構狀況的評價指標、公益組織與志願行為的運行機制與組織結構設計研究;對典型公益組織運作過程的跟蹤研究;成功公益組織運作經驗的推廣;政府對公益組織和志願行為管理體制研究;公益組織與政府、企業之間互動關係的研究 。

中國捐贈百傑榜

《2012中國捐贈百傑榜》入榜人員捐贈總額(含承諾)超過149億元,最高捐贈額為100億元,最低入榜捐贈額為1010萬元,其中17人年度捐贈總額達到或超過1億元。王文彪以100億元的承諾捐贈位居榜單第一,楊休、許家印、王健林則分別以4億元、3.5億元、2.3億元分別排名第二、第三、第四名 。

熱點聚焦

紅會2000萬賑災捐款流向社監委所辦研究院

2007年,“中國紅十字會李連杰壹基金計畫”設立後,開始向公眾募款。2008年汶川地震後,來自全國公眾的點滴善款通過銀行支付寶等多種途徑快速積累,不久突破億元,均存於紅會賬戶。
中國公益研究院中國公益研究院
為了獨立執行這些善款,李連杰於2008年10月在上海捐資200萬元設立非公募性質的“上海李連杰壹基金公益基金會”,開始大量接收由紅會轉來的汶川地震捐款,並將其中的2000萬元公募善款轉手“捐給”同是非公募性質的北師大公益基金會,用於2010年開設“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 。 

雖然其中1000萬元被標為企業“定向捐贈”,但直至2012年“中國紅十字會李連杰壹基金計畫”和“上海李連杰壹基金公益基金會”註銷公告發布,顯示已有約3000萬元陸續“捐給”北師大的非公募基金會。有來自北師大基金會人士的訊息稱,善款絕大部分被公益研究院支出。

紅會有工作人員曾透露,將壹基金計畫募得款轉給上海李連杰壹基金去“執行”曾經引發內部爭議,因為上海壹基金並非紅會下設機構,紅會要執行這些善款,應該通過紅會系統去完成。但最終這類意見被紅會管理層否決。

2010年年初,王振耀辭去民政部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司長職務,加盟北師大,組建北師大李連杰壹基金公益研究院,並就任院長一職。此時,上海壹基金已完成2000萬元紅會善款的布局,順利將款“捐給”了北師大公益基金會。當年,曾有媒體詢問王本人,王振耀稱自己僅是大學二級教授,月薪約8000元。

設立於北師大的這個公益研究院從未說明辦院經費是來自紅會的公募善款,但其運營投入卻在不斷加大。研究院成立一年後,交付其使用的約2000萬元善款或即告罄。2011年年初,公募性質的深圳壹基金已經成立,上海李連杰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不久後即宣布註銷,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開始向深圳申請撥款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