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中國公益盛典

基本簡介:

責任中國公益盛典,坊間一般認為是“南方都市報每年一度的公益頒獎典禮”,是南方都市報在2010年開始,對民間公益、公民行動設立的公益獎項評選頒獎典禮,以表彰年度傑出的公益名人、公益踐行者、社會熱點的公益事件及群體等。一般於每年(9月至12月)舉行,頒發包括公益人物獎、公益行動獎、公益思想獎、公益組織獎和責任中國年度致敬大獎等獎項。
包含了以下的觀念要素:
1)公益慈善應該秉持現代公民意識,有利於建立公民社會;
2)應該由民間社會主導;
3)公益慈善是一種權利,人人都可以參與;
4)公益慈善是一種生活方式,人人都可以享受;
5)公益事業重在行動,過程決定結果;
6)公益活動無論大小,都具有同等價值。

口號:

公民在行動。

理念:

人人公益。

愛心大使:

姚晨,中國知名女演員,2010年至今擔任責任中國公益盛典愛心大使。
相關報導:
2012年:2012責任中國公益盛典啟幕
摘要:“責任中國”2012公益盛典啟幕,由姚晨繼續擔綱愛心大使。
2011年:公益之路,你我同行:“責任中國”2011公益盛典啟動
摘要:姚晨繼續擔任“公益盛典”的愛心大使,與大家攜手呼籲各界積極參與公益慈善行動。
2010年:“微民”當選公益人物 “微博女王”姚晨頒獎
摘要:“微民”(微博用戶)當選公益人物,“微博女王”姚晨現場給“微民”頒獎。
2010年:微博女王姚晨公益盛典為“微民”頒獎(組圖)
摘要:公民姚晨擔任代言人,當綠葉為“微民”頒獎。

申報原則:

申報原則的歷年演變

2013年:

1、公益人物獎,由推薦委員會推薦和自薦相互結合。
2、公益行動獎,行動項目及機構均可參與。
3、公益組織獎,未註冊的公益組織,可由已註冊公益組織推薦。
4、2010、2011、2012年獲獎的組織、項目及個人,1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同一獎項。
5、2010、2011、2012年曾申報“公益盛典”評選活動但未獲獎的機構和個人可繼續報名參選。

2012年:

1、公益人物獎,由推薦委員會推薦和自薦相結合,票數高者將獲得入圍審核資格。
2、公益行動獎,行動項目及機構均可參與。由推薦委員會推薦,票數高者將獲得入圍審核資格。
3、公益組織獎,未註冊的公益組織,可由已註冊公益組織推薦。由推薦委員會推薦,票數高者將獲得入圍審核資格。
4、2010、2011年獲獎的 19 個組織、項目及個人,2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同一獎項。
5、2010、2011年曾申報“公益盛典”評選活動但未獲獎的機構和個人可繼續報名參選。

2011年:

1、民政註冊和工商註冊的公益組織均可報名參選。
2、未註冊的公益組織,可由已註冊公益組織推薦。
3、2010年獲獎的 19 個組織、項目及個人,1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同一獎項。
4、2010 年曾申報“公益盛典”評選活動但未獲獎的機構和個人可繼續報名參選。

評選流程:

每年的7月至8月,會對項目進行立項,並成立專家評審委員會。8月召開評選標準制定會。9月召開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9月至10月會開始對方案的徵選,並在11月中旬進行第一輪的方案篩選,選出入圍名單。11月下旬會有專家終評會,最後得出獲獎者的名單。12月上旬會舉行公益盛典頒獎典禮,對獲獎者進行獎項的頒發。

獎項設定:

責任中國公益盛典共設定五個獎項,分別是:公益人物獎、公益行動獎、公益思想獎、公益組織獎和責任中國年度致敬大獎。
1.公益人物獎:5個。對有利於促進公民社會成長的一切公益行為發起者、參與者的獎勵,側重對推進“人人可為”的公益模式有所貢獻者,強調人物的自發性、自主性及參與度。
2.公益行動獎:10個機構/項目。對具有創新和拓展精神,在運營模式、直接效果和社會影響等方面,有積極探索和示範意義,符合公民公益理念的公益行動的獎勵。可以在以下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提名或推薦公益行動:環保類、教育類、扶貧類、醫療救助類、弱勢群體關懷類、社區或公共服務類、文化藝術類、安全救災類。
3.公益思想獎:1人。對在公益理念倡導、理論研究及公益教育、傳播方面作出卓越貢獻的研究、教學和傳播機構或個人的獎勵。
4.公益組織獎:1家機構。對在組織治理、運營能力、財務透明、社會影響和可持續性方面,具有典範意義和公信力的公益機構的獎勵。
5.“責任中國”年度致敬大獎:1-3個(個人、機構或項目)。對每年度在公益事業方面有重大貢獻和社會公信力的項目、機構或個人的獎勵。

專家推薦團:

2013年排名不分先後:
新浪微博社會責任總監貝曉超
基金會中心網總裁程剛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GO研究所主任、副所長、副教授鄧國勝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執行秘書長竇瑞剛
深圳慈善會秘書長房濤
北京眾澤婦女法律諮詢服務中心創辦人 郭建梅
雲南信息報《公益周刊》主編郭敏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賀永強
千禾基金會秘書長鬍小軍
南方都市報《公益周刊》負責人,《中國財富》副主編江華
深圳社會公益基金會李光明
扶貧基金會廣東辦事處負責人李振
深圳晶報集團品牌總監、基金會副秘書長 劉敬文
創綠中心總幹事盧思騁
NGO發展交流網理事陸非
南方都市報廣東新聞部記者許曉蕾
廣東獅子會會長區建業
中山大學公民社會中心執行主任曲棟
第三部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徐家良
廣東省青年幹部學院青年研究所教授、廣東省志願者聯合會副會長譚建光
大愛清塵發起人王克勤
北師大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
華南師範大學副教授唐昊
南方都市報編委王鈞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楊團
《中國財富》雜誌記者楊曉紅
《中國財富》雜誌編輯張玥晗
南方都市報編輯朱豐俊
AHA社會創新中心顧遠
廣東電視台製片人李伊平
南方都市報《公益周刊》《中國財富》主編龍科
南方都市報全媒體品牌事業中心公益事業部總監陳俊彤
中國社會工教育協會副會長徐永祥
CAPE全球青年實踐網路陳露
南方都市報記者李春花
南都全媒體品牌事業中心公益事業部副秘書長郭媛
零點青年公益創業發展中心理事長袁岳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專業人員網路召集人何智權
中國社區建設展示中心宣傳培訓組組長閻軍楠
南方周末雜誌編輯何海寧
社會創業家雜誌記者周丹薇
南都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劉洲鴻

評審團:

2013年:

主席:范以錦
評審工作組組織人:
龍科 (南方都市報公益周刊主編)
成員(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范以錦(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郭巍青(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政務學院教授)
江明修(台灣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賈西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GO研究所副教授)
閭丘露薇(鳳凰衛視知名記者、主持人)
師曾志(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楊錦麟 (錦繡麒麟傳媒(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健剛(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中山大學中國公益慈善研究院執行院長)

2012年:

終審委員會主席:范以錦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評審工作組召集人:龍科 南方都市報公益周刊、《中國財富》主編
終審委員代表名單(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列):
陳健民 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郭巍青 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政務學院教授
江藝平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
閭丘露薇 鳳凰衛視知名記者 主持人
師曾志 北京大學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楊錦麟 香港衛視執行台長 前鳳凰衛視時事評論員
朱健剛 中大公益慈善研究中心秘書長

2011年:

主席:陳健民(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成員(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鄧國勝(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
金錦萍(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
郭巍青(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政務學院教授)
劉小鋼(中國獅子聯會副會長)
李一萍(時代地產慈善基金會會長)
王行最(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秘書長)
余劉文(南方都市報南都傳播研究院執行院長)
楊鵬(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秘書長)
朱健剛(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心主任)

2010年:

評審委員會主席
陳健民(香港中文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評審委員會委員(按拼音排序)
長 平(南方都市報系南都傳播研究院 首席研究員)
鄧國勝(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
郭巍青(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政務學院教授)
江藝平(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副總編輯)
李一萍(時代地產慈善基金會會長)
劉小鋼(中國獅子聯會 副會長)
師曾志(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評審委員會工作小組
李文凱(南方都市報評論部主任、編委)
余劉文(南都傳播研究院副院長)
陳雪梅(南都傳播研究院品牌中心執行總監)
陳君英(南方都市報北京事業部副主任)
郭 媛(南都傳播研究院品牌中心公益項目主管)
評審會工作小組特邀評審技術顧問
朱健剛(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院 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心主任)

歷屆獲獎名單:

責任中國2012公益盛典獲獎名單

年度公益行動獎
7·12特大水災公民救助
達爾問環境傷害事件調查
廣州“全城義剪”
彝良地震民間聯合救災網路
大學生申請公開官員工資
慈濟志工社區服務
家工作營計畫
反性別歧視行動
中基透明指數FTI發布
拒絕“被精神病”修法行動
年度公益人物獎
廣州少年
曾飛洋
吉美堅贊
朱明建
邱建生
年度公益組織獎
廣東獅子會
年度公益思想獎
俞可平
年度致敬大獎
公益青年

責任中國2011公益盛典獲獎名單

年度公益行動獎
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
老兵回家
B肝維權(雷闖)
立人圖書館
動車救援之小伊伊事件
大愛清塵
拒絕冷漠(陳賢妹)
花旦工作室
救助服刑女性(湖南女性研究中心)
年度公益人物獎
劉潤華
鄧飛
呂朝
徐祥齡
吉峰
年度公益組織獎
南都公益基金會
中國公益媒體聯合推薦獎
鄧飛
壹基金
年度致敬大獎
深圳市民政局
商玉生
茅于軾

責任中國2010公益盛典獲獎名單

年度公益行動獎:
廣東獅子會(視覺第一項目)
燈塔計畫
麥田計畫
多背一公斤
拜客·廣州(送腳踏車給市長)
番禺居民綠色家庭(倡導家庭垃圾分類)
廣東省漢達康福協會(麻風病患綜合康復)
廣州市華正道物流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
上海市民11·15事件“頭七”自發悼念
年度公益人物獎:
胡明
郭建梅
鄭衛寧
微民
年度公益組織獎:
樂施會中國項目部
年度公益思想獎:
徐永光
年度致敬大獎:
中國扶貧基金會
中山大學
李連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